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日照茶区黄金芽茶的松茶间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海拔150‑160m、坡向东偏南30‑50°、坡度15‑20°的松林坡地,所述松林坡地栽有油松,以相邻两行油松之间的区域作为黄金芽茶的种植区域;(2)于3月初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具体为:将土壤改良剂均匀撒施于种植区域,然后将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5‑30cm;(3)于4月初在种植区域定植黄金芽扦插苗;(4)水肥管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黄金芽’茶苗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有效地缓解高温强光对‘黄金芽’叶片的灼伤,从而较好地促进茶树生长,提高了‘黄金芽’鲜叶品质;为日照茶区引种‘黄金芽’珍稀茶树品种创造了条件。
Planting method of pine tea Intercropping of golden bud tea in Rizhao tea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日照茶区黄金芽茶的松茶间作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照茶区黄金芽茶的松茶间作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黄金芽是一种光照敏感型黄色变异茶树新品种,于20世纪90年代在浙江省余姚地区被发现,经科技工作者通过单株培育而成。该茶表现出“三黄”的品质特征,即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叶底纯黄,氨基酸含量高,口感鲜爽,是茶中佳品,深受茶叶消费者青睐。但由于黄金芽新梢都是黄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力较差,有机物质生成与积累较弱,导致黄金芽的抗强光、高温干旱、风、寒能力均较差,且抗逆性随黄化程度的增强而减弱。因此,黄金芽的种植要求高、种植难度大,限制了黄金芽茶叶的发展。日照作为茶树栽培的次适宜区,但该地区春季空气湿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经常发生旱害,而冬季气温较低、寒风较大,茶树极易出现干冻。因此,将抗逆性差的黄金芽引种至日照茶区的难度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日照茶区黄金芽茶的松茶间作的种植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黄金芽’茶苗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有效地缓解高温强光对‘黄金芽’叶片的灼伤,从而较好地促进茶树生长,提高了‘黄金芽’鲜叶品质;为日照茶区引种‘黄金芽’珍稀茶树品种创造了条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日照茶区黄金芽茶的松茶间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植区域:选择海拔150-160m、坡向东偏南30-50°、坡度15-20°的松林坡地,所述松林坡地栽有油松,油松平均胸径为12-16cm,株行距为4m×3m,以相邻两行油松之间的区域作为黄金芽茶的种植区域;(2)土壤改良:于3月初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具体为:将土壤改良剂均匀撒施于种植区域,然后将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5-30cm;(3)定植:于4月初在种植区域定植黄金芽扦插苗,定植采用双行穴栽,大行距为0.9-1.2m,小行距为0.3m,穴距0.3-0.4m,每穴2-3株;(4)水肥管理。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糠醛渣20-40份、羟基磷灰石6-8份、松针发酵产物12-16份、凹凸棒粉8-10份。更优选的,所述羟基磷灰石的粒径为50-100μm。更优选的,所述松针发酵产物有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松针干燥后粉碎,得到松针粉;向松针粉中加入无菌水,至松针粉中的水分含量为30-40%;向加水后的松针粉中接入嗜酸乳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复合菌粉,30-35℃发酵48-72h,即制备得到松针发酵产物。所述复合菌粉的接入量为松针粉重量的1-2%。所述复合菌粉中,嗜酸乳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2:1:1。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100-150kg/亩。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水肥管理具体为:茶苗定植后立即浇水,水渗透深度为10-15cm;以后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每次浇水的渗透深度为3-6cm;茶苗定植后35-40天进行第一次施肥,施肥方法为:在离茶苗根部8-10cm处开沟施氮磷钾复合肥,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6:14:15,施肥量为8-12kg/亩;茶苗定植后3个月和4个月进行两次追肥,第一次追肥所施用的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5:15:15,施肥量为5-8kg/亩;第二次追肥所施用的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5:13:14,施肥量为4-6kg/亩。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方法中还包括:茶树修剪、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茶树常规管理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黄金芽’茶苗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有效地缓解高温强光对‘黄金芽’叶片的灼伤,从而较好地促进茶树生长,提高了‘黄金芽’鲜叶品质;为日照茶区引种‘黄金芽’珍稀茶树品种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松茶间作的种植模式示意图。图2:松茶间作茶园与露天茶园‘黄金芽’新梢长度。图3:松茶间作茶园与露天茶园‘黄金芽’百芽重。图4:松茶间作茶园与露天茶园‘黄金芽’生长势和叶面积比较。图5:松茶间作茶园与露天茶园‘黄金芽’光合作用指标情况。图6:松茶间作茶园与露天茶园‘黄金芽’叶绿素比较。图7:松茶间作茶园与露天茶园‘黄金芽’叶温。图8:松茶间作茶园与露天茶园‘黄金芽’叶色的L、a、b值。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介绍的,黄金芽作为珍稀的茶树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黄金芽茶的抗逆性较差,栽培难度大,特别是黄金芽幼苗的成活率低,以上原因制约了黄金芽在其他地区的引种与应用。自“南茶北引”成功以来,日照茶区已发展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茶叶产区。但与南方重点茶区相比,茶产业规模较小、无性系良种面积过低、国内知名产品少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在此背景条件下,引进珍稀茶树品种并进行推广示范是日照茶区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如何将珍稀茶树品种‘黄金芽’引种至日照茶区显得尤为关键。但日照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黄金芽较弱的抗逆性,成为‘黄金芽’在日照茶区大规模引进的主要难点和问题所在。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在日照茶区引种‘黄金芽’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对‘黄金芽’的种植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松茶间作是复合生态茶园的一种模式,能够以一种多层次、多种群、多功能、多序列、多效益的间作格局,达到种群间互补共生。本专利技术在前期工作中已就日照茶区‘黄金芽’幼苗松茶间作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林下小气候、土壤物理性质、生物种群显著优于露天环境。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采用松茶间作的模式在日照茶区种植‘黄金芽’,并对松茶间作的具体方式进行了优化考察。首先,对于种植区域的选择,不同海拔、不同坡向、不同坡度的松林坡地,其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黄金芽’喜阴却不耐寒,针对‘黄金芽’茶树的生长发育及品种特性,本专利技术选择海拔150-160m、坡向东偏南30-50°、坡度15-20°的松林坡地作为‘黄金芽’的种植区域,因为该海拔、坡向和坡度条件的松林坡地,其光照强度适宜,能够减轻对叶片的灼伤,影响茶叶的生长及茶叶的生化品质;同时温度也不会过低,不会对‘黄金芽’的幼苗造成冻害。与‘黄金芽’间作的松树种类也十分关键,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松树种类为油松,其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而‘黄金芽’茶树的根系浅,因此,‘黄金芽’茶树与间作的油松之间互不争夺养分,使茶树光呼吸程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夏季可以降低光照和气温,冬季可增加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其次,对于种植区域土壤的改良,茶树喜酸性土壤,最适宜pH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日照茶区黄金芽茶的松茶间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种植区域:选择海拔150-160m、坡向东偏南30-50°、坡度15-20°的松林坡地,所述松林坡地栽有油松,油松平均胸径为12-16cm,株行距为4m×3m,以相邻两行油松之间的区域作为黄金芽茶的种植区域;/n(2)土壤改良:于3月初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具体为:将土壤改良剂均匀撒施于种植区域,然后将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5-30cm;/n(3)定植:于4月初在种植区域定植黄金芽扦插苗,定植采用双行穴栽,大行距为0.9-1.2m,小行距为0.3m,穴距0.3-0.4m,每穴2-3株;/n(4)水肥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照茶区黄金芽茶的松茶间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区域:选择海拔150-160m、坡向东偏南30-50°、坡度15-20°的松林坡地,所述松林坡地栽有油松,油松平均胸径为12-16cm,株行距为4m×3m,以相邻两行油松之间的区域作为黄金芽茶的种植区域;
(2)土壤改良:于3月初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具体为:将土壤改良剂均匀撒施于种植区域,然后将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5-30cm;
(3)定植:于4月初在种植区域定植黄金芽扦插苗,定植采用双行穴栽,大行距为0.9-1.2m,小行距为0.3m,穴距0.3-0.4m,每穴2-3株;
(4)水肥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糠醛渣20-40份、羟基磷灰石6-8份、松针发酵产物12-16份、凹凸棒粉8-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磷灰石的粒径为5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针发酵产物有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将松针干燥后粉碎,得到松针粉;向松针粉中加入无菌水,至松针粉中的水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剑,牟丽云,张丽霞,韩晓阳,孔晓君,尚晓阳,刘波,袁奇军,李斌,杨小青,尚延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浏园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