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植物的培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145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0
一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植物的培植方法,涉及一种旱地区生态修复植物的培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处于幼苗期的乔木和灌木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通过水分控制人工模拟干旱胁迫,胁迫时间为14天。对乔/灌木幼苗的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等地上部分以及根长、根重等地下部分;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等进行测定。根据生长及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来判断乔/灌木哪种植物更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环境,选择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的主要植物。因此,深入研究修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物,为抗旱植物的选择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培育乔/灌木的栽培来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A cultiva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t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植物的培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旱地区生态修复植物的培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植物的培植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降雨集中和地形起伏不平,北方干旱情况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内蒙古和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被侵蚀面积变大。内蒙近些年来降雨量少,旱情一度极为严峻,全区的干旱面积已达到70%以上,内蒙地区大部分植被由于干旱数量都在减少,蓄水能力严重下降,导致水土流失。辽西北地区是辽宁干旱情况最持久,发生频率最频繁的,朝阳、阜新等地更有“十年九旱”之说。干旱的后果就是土地贫瘠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土壤被侵蚀;土壤涵水能力下降,雨水不能就地被土壤消纳吸收,地表径流加大。严重时可导致农户颗粒无收,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物种减少等后果。干旱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也是制约农林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干旱导致植物生长受限,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对于如何能更好的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增加植被覆盖度,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植物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n1)首先,选择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长情况良好的乔木和灌木;/n2)其次,对选择的乔木和灌木幼苗进行培养种植,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设置对照组:/n(1)采用人工控水,设置四个水分梯度,分别是重度、重度和轻度水分胁迫和一个对照组,对照组正常供水,依次用S3、S2、S1、CK表示;/n(2)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40%上下浮动5个百分点,轻度土壤水分含量为60%±5%,中度土壤含水量为50%上下浮动5个百分点,对照组的正常供水,是土壤尽可能接近自然状况,即含水量达到70%±5%,于每日午时测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植物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首先,选择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长情况良好的乔木和灌木;
2)其次,对选择的乔木和灌木幼苗进行培养种植,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设置对照组:
(1)采用人工控水,设置四个水分梯度,分别是重度、重度和轻度水分胁迫和一个对照组,对照组正常供水,依次用S3、S2、S1、CK表示;
(2)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40%上下浮动5个百分点,轻度土壤水分含量为60%±5%,中度土壤含水量为50%上下浮动5个百分点,对照组的正常供水,是土壤尽可能接近自然状况,即含水量达到70%±5%,于每日午时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以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使其含水量保持恒定;
3)在水分胁迫到达14天时,对乔木和灌木进行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得出结果;
4)最后,综合生长及生理指标的结果得出设计依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永侠于文瑾李智慧王玉琪杨小雨孟祥飞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