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94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力图降低耗电的冷藏库,其通过与门内板(23)在储藏室(33)侧周缘部的铰链(25)侧以外的三边对置,设置第一凸部(36),在铰链(25)侧的边上设置第二凸部(37)及衬垫(40),使冷却风扇(44)产生的冷却风不直接与箱体平面部(31)或密封圈(34)、门平面部(35)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商业用大型冷冻冷藏库的节能的隔热箱体及隔热门的构造以及防结霜用加热器的控制。
技术介绍
图16是现有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17是现有冷藏库的横截面图。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现有的冷藏库具有由绝热材料形成且在前面具有开口部的隔热箱体2001、收容在隔热箱体2001上部的冷却系统2002、在隔热箱体2001上通过铰链(未图示)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左右对开方式的两扇门2003。在绝热箱体2001开口部上具有将开口部左右隔开的柱2004。在门2003上与隔热箱体2001及柱2004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密封圈2005,在关闭2003时通过与隔热箱体2001及柱2004紧贴,隔开库内和库外。在隔热箱体2001背面具有使冷却风循环的通风道2006。在隔热箱体2001内部,具有从库内背面向柱2004的库内端面进深的、收装被冷却物的收容架2007。通常,在家庭用冷藏库中,在门2003的库内侧具有收容瓶等被冷却物的收容筐,然而在商业用冷冻冷藏库中,在库内收容的被冷却物放入箱内东西的很多,所以一旦在门2003的库内侧有收容筐,则由于在库内前面的被冷却物和收容筐之间没有空隙,难以使冷却风循环,所以在门2003的库内侧不具有收容筐,成为平面。因此,从库内的隔热箱体2001前缘直到柱2004的库内侧端面不用于收容,而作为风路使用。冷却系统2002由压缩机(未图示),冷凝器(未图示),压缩机构(未图示),蒸发器2008以及冷却风扇2009构成,通过冷却风扇2009使冷却风吹出到库内,通过通风道2006和蒸发器2008,再被冷却风扇2009吸入。在特开平9-89440号公报中公开了这些内容。可是,在上述现有的冷藏库中,从冷却风扇2009吹出的冷却风直接接触密封圈2005或隔热箱体2001与门2003的密封部,冷却密封圈2005或密封部。一旦密封圈2005或密封部被冷却,则通过密封圈2005或密封部的传热,使库外的热侵入到库内,令库内变暖,导致热损耗,担心会使耗电量增加。通过冷却密封部,由于在密封部室外空气的水分冷凝结露,所以通常在密封部上设置加热器等的过热机构,使得温度在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上时水分不凝结。在现有的构成中,通过冷却风扇2009的冷却风直接接触密封部,使冷却部冷却,担心当温度达到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上时,需要大的加热能力,加热器的耗电量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用于解决上述现有课题,其目的是通过使冷却风扇2009产生的冷却风不直接接触密封圈2005或密封部,降低耗电量。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具有在外箱和内箱之间封入隔热材料而构成的隔热箱体;通过在门外板和门内板之间封入隔热材料而构成的、通过铰链旋转的隔热门;在隔热箱体的开口部安装隔热门而构成内部的储藏库,其还具有设置在隔热箱体的开口周缘的由外箱形成的箱体平面部;与箱体平面部和使前端缘位于比箱体平面部更靠室内进深侧的内箱连接的连接部;隔热门具有设置在储藏室侧周缘上的门平面部;以及从门平面部立起且向储藏室侧突出的、在门内板的上下边以及与所述铰链相对的边这三边上大体呈コ字型设置的第一凸部。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降低外部空气侵入的热,降低耗电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隔热门关闭时的横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隔热门打开时的横截面图。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凸部宽度和节能效果关系的特性图。图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凸部长度和节能效果关系的特性图。图6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凸部宽度和节能效果关系的特性图。图7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凸部长度和节能效果关系的特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冷温藏库的实施方式2的横截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正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同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A-A’截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同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防滴加热器的配置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同一实施方式的各室外气温不同的防滴加热器总输入值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的实施方式4的纵截面图。图14是图13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5是同一实施方式的、与铰链对置的门密封部的横截面图。图16是现有的冷温藏库的纵截面图。图17是现有的冷温藏库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隔热门关闭时的横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隔热门打开时的横截面图。如图1到图3所示,冷藏库20的隔热门21在门外板22和门内板23之间封入隔热材料24构成,经铰链25与隔热箱体26旋转自如地轴支承。隔热箱体26通过金属制外箱27和金属制内箱28夹持箱体隔热材料29而构成,还具有树脂制连接部30连接在隔热箱体26的开口部附近,并在开口部周缘由外箱27的一部分形成的箱体平面部31。在箱体平面部31的箱体隔热材料29一侧配备防滴加热器32,进行加热,以便水分不在箱体平面部31上凝结。通过在隔热箱体26的开口部上设置隔热门2 1构成储藏室33。密封圈34配备在门内板23的储藏室33侧周缘设置的门平面部35上,在隔热门21关闭时,与箱体平面部31接触,遮断隔热门21和隔热箱体26之间的间隙。比门内板23的密封圈34更靠近中央侧设置有由与铰链25对置的边和上下边呈大体コ字型构成并向储藏室侧突出的第1凸部36、在铰链25一侧比第一凸部36更靠近手边位置,且向储藏室33侧突出的第二凸部37、以及在设置于第二凸部37的储藏室33一侧的平面部上,通过螺钉等固定物39固定的衬垫40。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第一凸部36的宽度和节能效果关系的特性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第一凸部36的高度和节能效果关系的特性图。在这里,图4,图5的纵轴示出的所谓节能效果是指,在具有或不具有第一凸部情况下侵入冷藏库内的热量差。认为该差越大而节能效果越好。从图4可以看到,如果第一凸部36宽度在5mm以上,则随宽度增加,节能效果变小,从图5可以看到,如果第一凸部36高度在35mm以上,则随高度增加,节能效果变小。与此相反,如果第一凸部36宽度在20mm以内,则可构成不妨碍作为商用冷藏库特征的库内前面风路的第一凸部36,不因在隔热门21内存在第一凸部36而减少冷却风量。并且,只要库内架的前缘部离开隔热箱体29的前缘部的距离约为50mm,第一凸部36的高度在50mm以内,则不会有因隔热箱体26的开口部放入很宽的被冷却物,从而在关闭隔热门21时被冷却物和第一凸部36接触,从而隔热门21破损的担心。从以上事实出发,第一凸部36从门平面部35立起,以5mm以上20mm以下的宽度,35mm以上50mm以下的高度突出,通过连接部30和箱体平面部31及门平面部35分别对置,形成细长的间隙41。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第二凸部37的宽度和节能效果关系的特性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第二凸部37的高度和节能效果关系的特性图。在这里,图6,图7的纵轴示出的节能效果表示具有和不具有第二凸部时侵入冷藏库内的热量之差。认为该差越大则越有节能效果。从图6可以看到,如果第二凸部37的宽度在5mm以上,则随宽度增加节能效果变小,从图7可以看到,如果第二凸部37高度在5mm以上,则随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藏库,其由在外箱和内箱之间封入隔热材料而构成的隔热箱体;通过在门外板和门内板之间封入隔热材料而构成的、通过铰链旋转的隔热门;在所述隔热箱体的开口部安装所述隔热门而构成内部的储藏库形成,其特征为,具有:设置在所述 隔热箱体的开口周缘的由所述外箱形成的箱体平面部;与所述箱体平面部和使前端缘位于比所述箱体平面部更靠室内进深侧的内箱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隔热门具有设置在所述储藏室侧周缘上的门平面部;以及从所述门平面部立起且向所述储藏室侧突出的、 在所述门内板的上下边以及与所述铰链相对的边这三边上大体呈コ字型设置的第一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晃一境寿和高谷隆幸洼田吉孝龟井正治小山田真田中秀尚平井刚树金津成登首藤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