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在外箱(23)与内箱(22)之间发泡填充隔热材料(24)而成的、具有前面开口部(21a)的隔热箱体(21),前面开口部(21a)具有外箱前部(23a)和内箱前部(22a)。外箱前部(23a)包括:与隔热箱体(21)的开口面平行地延伸的外箱平面部(23b);和从外箱平面部(23b)的内箱(22)侧的端部向隔热箱体(21)的里侧方向延伸的外箱立起部(23c)。内箱(22)与外箱立起部(23c)卡合,并且,内箱前部(22a)固接在外箱平面部(23b)的隔热材料(24)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设置有在外箱(23)与内箱(22)之间发泡填充隔热材料(24)而成的、具有前面开口部(21a)的隔热箱体(21),前面开口部(21a)具有外箱前部(23a)和内箱前部(22a)。外箱前部(23a)包括:与隔热箱体(21)的开口面平行地延伸的外箱平面部(23b);和从外箱平面部(23b)的内箱(22)侧的端部向隔热箱体(21)的里侧方向延伸的外箱立起部(23c)。内箱(22)与外箱立起部(23c)卡合,并且,内箱前部(22a)固接在外箱平面部(23b)的隔热材料(24)侧。【专利说明】 冷藏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简化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结构,利用接合剂或粘合剂将外箱和内箱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图8是现有的冷藏库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9是图8的9-9线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如图8、图9所示,冷藏库I的隔热箱体2通过在外箱3与内箱4之间填充发泡有发泡隔热材料5而构成。外箱3通过将外箱前面凸缘3a向内侧折返而形成折返部3b。另夕卜,内箱4包括内箱前面凸缘4a,利用接合剂或粘合剂等固接剂6将内箱前面凸缘4a的外表面和除了折返部3b以外的外箱前面凸缘3a的内表面固定。但是,在该现有的结构中,不将折返部3b与内箱前面凸缘4a固接,所以例如在使发泡隔热材料5填充发泡时、使冷藏库I运转将冷藏库I的内部冷却时等,在外箱3与内箱4之间产生间隙,存在有可能损害外观设计的问题。 另外,因设置折返部3b,形成外箱3的材料需要加工性优良的材料,需要采用材料单价高的材料。 如在采用加工性差的材料时,在折返部3b产生微细的龟裂,尤其在表面处理钢板的情况下,因该龟裂而生锈。 另外,内箱前面凸缘4a对应隔热箱体2的大小地形成,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在大型冷藏库中有时为1500mm以上,但是,若不防止成型内箱4时的内箱前面凸缘4a的波纹和翘曲,则容易在外箱3与内箱4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只要固接强度允许,则内箱前面凸缘4a的长度越短越容易实现稳定的成型和固接。 但是,在现有的结构的情况下,内箱前面凸缘4a超过由固接剂6形成的固接部较长地形成为平面状,也具有需要用于防止波纹和翘曲的高度的成型技术的问题。 为了实现高度的成型技术,需要复杂的模具结构和设备,设备投资额度增大。 尤其在用公(型)的真空成型使内箱4成型的情况下,内箱前面凸缘4a与内箱4的里面相比存在壁厚变薄的倾向,所以需要波纹和翘曲对策。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8-1118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设置有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发泡填充隔热材料而成的、具有前面开口部的隔热箱体,前面开口部具有外箱的外箱前部和内箱的内箱前部。外箱前部包括:与隔热箱体的前面开口部的开口面平行地延伸的外箱平面部;和从外箱平面部的内箱侧的端部向隔热箱体的里侧方向延伸的外箱立起部,内箱与外箱立起部卡合,并且内箱前部固接在外箱平面部的隔热材料侧。 由此,在前面开口部,外箱立起部和内箱前部总是重合,所以即使内箱稍微变形或固接部发生剥离,用户也不会看见间隙,所以无损于冷藏库的外观设计。 另外,外箱的加工仅为折弯,所以外箱的材料不需要高的加工性。 另外,根据外箱立起部,与折返的情况相比,外箱的截面的二次力矩增大,外箱的刚性提闻,所以在外箱固接有内箱的情况下的隔热箱体的刚性提闻。 而且,外箱立起部的端面朝向冷藏库主体的里侧,所以用户不会看见端面,即使在外箱的材料采用表面处理钢板的情况下,也不会因端面生锈而损害冷藏库的外观设计。另夕卜,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设置有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发泡填充隔热材料而成的、具有前面开口部的隔热箱体,前面开口部具有外箱的外箱前部和内箱的内箱前部。内箱前部具有:与隔热箱体的开口面平行地延伸的内箱平面部;和在内箱平面部的内侧端部设置有台阶的内箱台阶部,内禮平面部和外禮如部固接。 由此,能够在内箱前部使内箱凸缘长度形成为最小限度,能够防止内箱成型时的内箱平面部的波纹和翘曲。 另外,通过设置内箱台阶部,内箱前部的截面的二次力矩增大,内箱前部的刚性提高,所以外箱和内箱的固接变得容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2-2线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5-5线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8是现有的冷藏库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9-9线主要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并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本专利技术。 (第I实施方式)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2-2线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在图1、图2中,冷藏库主体20的隔热箱体21,由在用树脂形成的内箱22与用钢板等金属磁性体形成的外箱23之间发泡填充隔热材料24而成的隔热壁形成,在前面具有前面开口部21a。另外,隔热箱体21由分隔壁25分隔,形成上部的冷藏室26、下部的冷冻室27和多个贮藏室。 冷藏室26的保存设定温度设定为冷藏温度域,冷冻室27的保存设定温度设定为冷冻温度域。 另外,在冷藏室26、冷冻室27设置有:全闭时封闭前面开口部21a,与隔热箱体21连结,各自具有隔热壁的冷藏室门26a、冷冻室门27a。 另外,隔热箱体21设置有在运转时冷却冷藏库主体20的制冷循环(未图示)。 前面开口部21a包括内箱前部22a和外箱前部23a。 外箱前部23a与隔热箱体21的外表侧面折弯形成为一体,并且具有:与冷藏库主体20的前面开口部21a的开口面平行地延伸的外箱平面部23b ;和从外箱平面部23b的内箱22侧的端部立起,向冷藏库主体20的隔热箱体21的里侧方向延伸的外箱立起部23c。 此时,外箱立起部23c相对于冷藏库主体20的前后方向,比作为贮藏室的冷藏室26侧和冷冻室27侧更靠隔热材料侧倾斜地折弯。另外,外箱立起部23c配置成与内箱22卡合。 内箱前部22a配置在与外箱平面部23b和外箱立起部23c相比更靠隔热材料24侧的位置,利用使用接合剂或两面胶带等粘合剂的固接部件28固接在外箱平面部23b的隔热材料24侧,覆盖前面开口部21a的整周。 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冷藏库,以下说明其动作、作用。 首先,在内箱前部22a和外箱前部23a利用固接部件28覆盖前面开口部21a的整周,所以即使发泡填充隔热材料24,隔热材料24也不会从前面开口部21a泄漏。另外,外箱立起部23c配置成与内箱22卡合,所以能够限制在发泡填充隔热材料24时的、向内箱22的内侧的移动,能够提高隔热箱体21的尺寸精度。 另外,如果通过制冷循环的运转冷却冷藏库主体20的各贮藏室,则在贮藏室被冷却时,有可能隔热材料24收缩而在由固接部件28形成的固接部产生变形。但是,即使内箱22稍微变形而作为固接部件28的固接部发生剥离,在前面开口部21a中外箱立起部23c和内箱22也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发泡填充隔热材料而成的、具有前面开口部的隔热箱体,所述前面开口部具有所述外箱的外箱前部和所述内箱的内箱前部,所述外箱前部包括:与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前面开口部的开口面平行地延伸的外箱平面部;和从所述外箱平面部的所述内箱侧的端部向所述隔热箱体的里侧方向延伸的外箱立起部,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立起部卡合,并且所述内箱前部固接在所述外箱平面部的所述隔热材料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井刚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