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式千斤顶的增高顶头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876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20:37
本案公开了一种剪式千斤顶的增高顶头部件,承压支架为U形框架式,在U形框架的框架内型腔中,分别以第一销轴、第三同轴孔和第二销轴、第四同轴孔将内撑支架与U形框架实施固联;异型螺母嵌入U形框架,实施非圆状轴孔的过盈配合;承压支架(1)与带柄旋转枢轴(9)组合为增高顶头部件,该部件的内撑支架下端面(10)接合于剪顶本体(11)的载荷端面(12)上,且以带柄旋转枢轴实施与承压支架的第一同轴孔、剪顶本体上的第二同轴孔的轴孔间隙配合和螺纹联接;本案通过专设增高顶头部件附件并将之适应性地组合在剪式千斤顶的本体上,既减少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千斤顶的性价比,在基本剪式千斤顶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扩展。

A kind of high head part of scissor j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式千斤顶的增高顶头部件
本技术涉及随车配套的起重用剪式千斤顶,尤其是用于一种剪式千斤顶配套组合使用的增高顶头部件。
技术介绍
各种系列的中小型汽车,往往都随车配套有剪式千斤顶用于更换轮胎及对车辆的维护保养,而这种配套的传统形式往往又是“一车一顶”,具有结构单一和只针对某种车型的单配性极强的特点,具体来说,随车的剪式千斤顶只能用于所属的车型维修保养,如果用于别的车辆,很有可能顶升该车辆时,这个千斤顶的应用参数不能满足使用条件,诸如某些皮卡车或经专业厂改装的皮卡车等车型在被顶升至最高位置时往往不能符合修车保养、更换轮胎等作业的使用要求,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在非常规使用剪式千斤顶举升重物时,更有迫切需求提高千斤顶高度参数,使其能将重物顶得再高些的客观状况,凡此种种实际需求使很多设计人员、技术专家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实现对这类剪式千斤顶的结构变化以尽可能在原型千斤顶的基础上以变通的组合方式完成结构的叠加从而实现剪式千斤顶参数应用的新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任务在于面对上述
技术介绍
对比方案的不足,结合传统剪式千斤顶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式千斤顶的增高顶头部件,包括承压支架和增高顶头联接轴,其特征是:承压支架(1)为U形框架式,在U形框架(2)的框架内型腔(3)中,分别以第一销轴(4)、第三同轴孔(26)和第二销轴(5)、第四同轴孔(27)将内撑支架(6)与U形框架(2)实施固联;异型螺母(7)嵌入U形框架(2),实施非圆状轴孔的过盈配合;承压支架(1)与带柄旋转枢轴(9)组合为增高顶头部件,该部件的内撑支架下端面(10)接合于剪顶本体(11)的载荷端面(12)上,且以带柄旋转枢轴(9)实施与承压支架(1)的第一同轴孔(13)、剪顶本体(11)上的第二同轴孔(14)的轴孔间隙配合和螺纹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式千斤顶的增高顶头部件,包括承压支架和增高顶头联接轴,其特征是:承压支架(1)为U形框架式,在U形框架(2)的框架内型腔(3)中,分别以第一销轴(4)、第三同轴孔(26)和第二销轴(5)、第四同轴孔(27)将内撑支架(6)与U形框架(2)实施固联;异型螺母(7)嵌入U形框架(2),实施非圆状轴孔的过盈配合;承压支架(1)与带柄旋转枢轴(9)组合为增高顶头部件,该部件的内撑支架下端面(10)接合于剪顶本体(11)的载荷端面(12)上,且以带柄旋转枢轴(9)实施与承压支架(1)的第一同轴孔(13)、剪顶本体(11)上的第二同轴孔(14)的轴孔间隙配合和螺纹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式千斤顶的增高顶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异型螺母(7)的中心位置设有内螺纹孔(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式千斤顶的增高顶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U形框架(2)的左侧板(15)和右侧板(16)上分别对称地设置了呈向外突出状的第一加强筋(17)、第二加强筋(18)、第一“人”字形加强筋(21)、第三加强筋(19)、第四加强筋(20)和第二“人”字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波陈有源韩进林来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