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675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起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顶盘、丝杠、第一下臂、第二下臂、第一上臂、第二上臂、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顶盘上可拆卸连接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转动连接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第七转轴上设置第五齿轮,第八转轴上设置第六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第七转轴固定连接第三下臂,第八转轴固定连接第四下臂,第三下臂转动连接第三上臂,第四下臂转动连接第四上臂,第三上臂和第四上臂共同转动连接第二顶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充当双层式千斤顶使用,又可以充当单层式千斤顶使用,应用范围广。

Assembled large base high strength screw shear j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
本技术属于起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剪式千斤顶是千斤顶的一种,因其结构外形犹如剪刀,所以被称之为剪式千斤顶。现有的剪式千斤顶通常为单层式千斤顶,为了增加千斤顶的抬升高度,部分厂家设计了双层式千斤顶。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双层式千斤顶的应用场合不如单层式千斤顶的应用场合多,市场上大多销售的也是单层式千斤顶,若顾客只为了个别时候的需求单独购买双层式千斤顶,这种双层式千斤顶又不能当做单层式千斤顶使用,则有些浪费。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既能当单层式千斤顶使用,又能当双层式千斤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技术方案。所述的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顶盘和丝杠,第一底座铰接第一下臂和第二下臂,第一顶盘铰接第一上臂和第二上臂,第一下臂与第一上臂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下臂与第二上臂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丝杠一端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臂固定连接第五转轴,第五转轴与第一顶盘转动连接,第五转轴上设置第三齿轮,第二上臂固定连接第六转轴,第六转轴与第一顶盘转动连接,第六转轴上设置第四齿轮,第一顶盘上可拆卸连接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转动连接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第七转轴上设置第五齿轮,第八转轴上设置第六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第七转轴固定连接第三下臂,第八转轴固定连接第四下臂,第三下臂转动连接第三上臂,第四下臂转动连接第四上臂,第三上臂和第四上臂共同转动连接第二顶盘。所述的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盘上具有凹口,第二底座下端具有凸块,凸块嵌入凹口。所述的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盘与第二底座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的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为第一下臂的长度1.5倍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既可以充当双层式千斤顶使用,又可以充当单层式千斤顶使用,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底座1、第一顶盘2、丝杠3、第一下臂4、第二下臂5、第一上臂6、第二上臂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五转轴10、第三齿轮11、第六转轴12、第四齿轮13、第二底座14、凸块1400、第七转轴15、第八转轴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第三下臂19、第四下臂20、第三上臂21、第四上臂22、第二顶盘23、螺栓24、螺母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包括第一底座1、第一顶盘2和丝杠3,第一底座1铰接第一下臂4和第二下臂5,第一顶盘2铰接第一上臂6和第二上臂7,第一下臂4与第一上臂6通过第一转轴8转动连接,第二下臂5与第二上臂7通过第二转轴9转动连接,丝杠3一端与第一转轴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9螺接,第一上臂6固定连接第五转轴10,第五转轴10与第一顶盘2转动连接,第五转轴10上设置第三齿轮11,第二上臂7固定连接第六转轴12,第六转轴12与第一顶盘2转动连接,第六转轴12上设置第四齿轮13,第一顶盘2上可拆卸连接第二底座14,第二底座14上转动连接第七转轴15和第八转轴16,第七转轴15上设置第五齿轮17,第八转轴16上设置第六齿轮18,第三齿轮11与第五齿轮17啮合,第四齿轮13与第六齿轮18啮合,第七转轴15固定连接第三下臂19,第八转轴16固定连接第四下臂20,第三下臂19转动连接第三上臂21,第四下臂20转动连接第四上臂22,第三上臂21和第四上臂22共同转动连接第二顶盘23。其中,第一顶盘2为开口朝上的U形槽结构,第二底座14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结构,第三下臂19为双层结构,第三齿轮11和第四齿轮13位于第三下臂19的双层结构之间,第四下臂20为双层结构,第五齿轮17和第六齿轮18位于第四下臂20的双层结构之间。进一步优化,为使第一顶盘2与第二底座14连接更稳定,所述第一顶盘2上具有凹口,第二底座14下端具有凸块1400,凸块1400嵌入凹口。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顶盘2与第二底座14通过螺栓24和螺母25固定连接,具体是,螺栓24自下而上穿过第一顶盘2与第二底座14然后用螺母25锁紧。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底座1的长度为第一下臂4的长度1.5倍以上,增大第一底座1的面积,以提高第一底座1的稳定性。在本技术中,图2示出了第三齿轮11与第五齿轮17的连接结构,第四齿轮13与第六齿轮18的连接结构参考图2。本技术充当双层式千斤顶使用时,转动丝杠3,丝杠3带动第二转轴9朝内移动,第二转轴9带动第一下臂4、第二下臂5、第一上臂6和第二上臂7构成的剪刀形结构折叠,与此同时,第一上臂6带动第五转轴10转动,第五转轴10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第三齿轮11带动第五齿轮17转动,第五齿轮17带动第七转轴15转动,第七转轴15带动第三下臂19转动,同理,第二上臂7也可以带动第四下臂20转动,使得第三下臂19、第四下臂20、第三上臂21和第四上臂22构成的剪刀形结构折叠,进而使第二顶盘23抬升,以此实现支撑的功能;将螺栓24和螺母25拧下,然后将第二底座14从第一顶盘2上拆卸下来,这样本技术中的第一底座1、第一顶盘2、丝杠3、第一下臂4、第二下臂5、第一上臂6、第二上臂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五转轴10、第三齿轮11、第六转轴12和第四齿轮13就构成了单层式千斤顶以供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顶盘和丝杠,第一底座铰接第一下臂和第二下臂,第一顶盘铰接第一上臂和第二上臂,第一下臂与第一上臂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下臂与第二上臂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丝杠一端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臂固定连接第五转轴,第五转轴与第一顶盘转动连接,第五转轴上设置第三齿轮,第二上臂固定连接第六转轴,第六转轴与第一顶盘转动连接,第六转轴上设置第四齿轮,第一顶盘上可拆卸连接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转动连接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第七转轴上设置第五齿轮,第八转轴上设置第六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第七转轴固定连接第三下臂,第八转轴固定连接第四下臂,第三下臂转动连接第三上臂,第四下臂转动连接第四上臂,第三上臂和第四上臂共同转动连接第二顶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装式大底座高强度螺旋剪式千斤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顶盘和丝杠,第一底座铰接第一下臂和第二下臂,第一顶盘铰接第一上臂和第二上臂,第一下臂与第一上臂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下臂与第二上臂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丝杠一端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臂固定连接第五转轴,第五转轴与第一顶盘转动连接,第五转轴上设置第三齿轮,第二上臂固定连接第六转轴,第六转轴与第一顶盘转动连接,第六转轴上设置第四齿轮,第一顶盘上可拆卸连接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转动连接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第七转轴上设置第五齿轮,第八转轴上设置第六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严斌金爱玉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爱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