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底座组件、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09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出底座组件、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其中的输出底座组件包括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正极输出底座和负极输出底座各自都包括有彼此相连的输出端(110)和插接端(120),插接端包括自输出端底部向下依次延伸的防错部(121)和插脚(122),防错部设置为在垂直于插脚的插入方向的平面上形成横截面形状为非中心对称形状的块体,正极输出底座和负极输出底座上的防错部的非中心对称形状的设置方向或设置形状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错部,有效避免了正、负极输出底座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转动问题和反装问题。

Output base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and power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出底座组件、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制造
,具体地涉及输出底座组件、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来源,是电动汽车中的重要动力系统,而动力电池中的核心部件为电池模组。每一个电池模组都由多个电芯组合而成,当电芯组合后需要设置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并且在输出极位置设置有输出极防护底座来将汇集的电流输出从而为动力汽车提供动力。现有应用于电池模组的输出极防护底座多采用的嵌入端板结构并且在模组装配过程中通过颜色对正、负极进行区分,仍然无法有效防止正、负极输出底座反装导致的整包安装时发生短路的问题。由于输出极输出底座在高度方向上无限位,模组在应用过程中,输出极输出底座会和整包铜排一起振动,并对模组输出极造成损伤,从而增大内阻,输出极温升加剧,严重则会引发BMS(电池管理系统)报警,使整车无法上电甚至引发热失控等更为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正、负极输出端易反装且无限位的问题,提供输出底座组件、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通过设置防错部,有效避免了正、负极输出底座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转动问题和反装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输出底座组件,包括正极输出底座和负极输出底座,所述正极输出底座和负极输出底座各自都包括有彼此相连的输出端和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自所述输出端底部向下依次延伸的防错部和插脚,所述防错部设置为在垂直于所述插脚的插入方向的平面上形成横截面形状为非中心对称形状的块体,所述正极输出底座和负极输出底座上的所述防错部的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的设置方向或设置形状不同。优选地,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正极输出底座和负极输出底座上的所述防错部的设置方向相差180°。优选地,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椭圆形或边缘设有凸起的中心对称形状。优选地,所述插脚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防错部上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设有用于在所述输出底座组件的插入方向上限位的卡勾。优选地,所述竖直部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部在所述防错部的下方对称设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多个电芯和设置在多个所述电芯外部的端板,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输出底座组件,所述端板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形状与所述防错部的形状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插脚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防错部上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设有用于在所述输出底座组件的插入方向上限位的卡勾,所述插孔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卡勾与所述限位孔对应设置,所述卡勾嵌设在所述限位孔内。优选地,所述限位孔穿透所述端板的侧壁形成通孔。优选地,所述插孔内包括有下沉容纳段,所述下沉容纳段的深度大于所述防错部的厚度,以使所述防错部全部嵌设在所述下沉容纳段内,所述输出端的底面和所述端板的顶面彼此紧密贴合。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错部,有效避免了正、负极输出底座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转动问题和反装问题。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输出底座组件中的正极输出底座和负极输出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向示意图;图4为图2的B向示意图;图5为图1的C向示意图;图6为图2的D向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分别为输出底座组件与端板未连接状态和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正极输出底座110输出端120插接端121防错部122插脚1221竖直部1222卡勾200负极输出底座300端板310插孔311限位孔320下沉容纳段h厚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本技术提供一种输出底座组件,包括如图1所示的正极输出底座100和如图2所示的负极输出底座200,所述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各自都包括有彼此相连的输出端110和插接端120,所述插接端120包括自所述输出端110底部向下依次延伸的防错部121和插脚122。所述防错部121设置为在垂直于所述插脚122的插入方向的平面上形成横截面形状为非中心对称形状的块体,所述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上的所述防错部121的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的设置方向不同或设置形状不同。显然地,由于防错部121的为非中心对称形状,当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插入电池模组中与其对应的插孔时,防错部121的第一个作用是,非中心对称形状能够起到防转的效果,以使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在对应设置的插孔中不会发生转动。另外,由于设置在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上的防错部121的设置方向不同,防错部121的第二个作用是,有效防止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的错插。此外,还可以在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上设置不同形状的防错部121,比如:正极输出底座100上的防错部121为三角形,而负极输出底座200上的防错部121为梯形,同样可以达到将两者区分开并防转的作用。也就是说,本技术有效的避免了正、负极输出底座装反的问题,降低产品风险;同时实现水平方向的限位,解决了安装铜排时输出极输出底座跟转,对电芯造成挤压的问题。具体来说,如图1、图2并结合图3、图4和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上的所述防错部121的设置方向相差180°。也就是说,防错部121如果在正极输出底座100的输出端110的底面为“倒三角形”,则在负极输出底座200的输出端110的底面上为“正三角形”,两者的设置角度之间刚好相差180°。在如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正、负极输出底座的本体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其安装部位的防错部结构,在正极输出底座100上采用正三角形的防错部121与设置在端板300上的插孔310容纳卡接,负极输出底座200上采用反三角形的防错部121与设置在端板300上的插孔310容纳卡接。由于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存在上述结构设置的差异,在将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插入电池模组中的端板上时,才能够存在明显的区别,不会导致操作者的误插。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技术来说,除了上述如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三角形形状之外,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矩形、梯形或椭圆形,甚至还可以采用边缘设有凸起的中心对称形状等其他多种结构形状。比如:分别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出底座组件,包括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所述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各自都包括有彼此相连的输出端(110)和插接端(12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120)包括自所述输出端(110)底部向下依次延伸的防错部(121)和插脚(122),所述防错部(121)设置为在垂直于所述插脚(122)的插入方向的平面上形成横截面形状为非中心对称形状的块体,所述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上的所述防错部(121)的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的设置方向或设置形状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出底座组件,包括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所述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各自都包括有彼此相连的输出端(110)和插接端(12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120)包括自所述输出端(110)底部向下依次延伸的防错部(121)和插脚(122),所述防错部(121)设置为在垂直于所述插脚(122)的插入方向的平面上形成横截面形状为非中心对称形状的块体,所述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上的所述防错部(121)的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的设置方向或设置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正极输出底座(100)和负极输出底座(200)上的所述防错部(121)的设置方向相差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中心对称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椭圆形或边缘设有凸起的中心对称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122)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防错部(121)上的竖直部(1221),所述竖直部(122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设有用于在所述输出底座组件的插入方向上限位的卡勾(1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部(1221)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部(1221)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野单小林张佳佳杨翔宇田清喆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