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电池模组线束转接底座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08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包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电池模组线束转接底座及电池包,该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包括电池模组中的板件(100)和固定在板件上的连接件(200),板件的边沿上开设有凹陷部(110),连接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凸起部(210)和用于连接外部线束的连接部(220);设板件的长度方向为Y方向,凸起部与凹陷部对应设置并嵌设在凹陷部(110)内,使连接件在板件的Y方向上限位,连接部位于板件的边沿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板件边沿上开设凹陷部,并将连接件的凸起部与该凹陷部对应设置,使凸起部嵌设在凹陷部内,在沿板件的长度方向上实现了对连接件的限位,结构简单紧凑,连接稳固。

Battery module harness connection component, battery module harness adapter base and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电池模组线束转接底座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制造
,具体地涉及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电池模组线束转接底座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中的核心供电系统,通常通过单体电芯的串并联连接后组成,串并联后的所有单体电芯的电流都汇聚到高压输出端,高压输出端与铜排连接将动力输出,为汽车形式提供能量。现有动力电池的高压输出端的连接底座的固定方式为比较常用的螺栓连接、卡接等结构,但现有的连接方式很难做到在X、Y和Z三个方向同时限位,因此,现有的固定方式导致对于高压输出端的连接底座的固定不够牢固,出现高压线束转接处局部发热的问题,严重时还有可能引起火灾,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连接不稳固的问题,提供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电池模组线束转接底座及电池包,通过在板件边沿上开设凹陷部,并将连接件的凸起部与该凹陷部对应设置,使凸起部嵌设在凹陷部内,在沿板件的长度方向上实现了对连接件的限位,结构简单紧凑,连接稳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包括电池模组中的板件和固定在所述板件上的连接件,所述板件的边沿上开设有凹陷部,所述连接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凸起部和用于连接外部线束的连接部,设所述板件的长度方向为Y方向,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对应设置并嵌设在所述凹陷部内,使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板件的所述Y方向上限位,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板件的边沿外侧。优选地,所述凹陷部包括底壁和位于所述底壁两侧的侧壁,所述凸起部包括顶壁和位于所述顶壁两侧的外壁,所述侧壁和外壁中的一者上设有凸条,另一者上设有滑槽;设所述板件的高度方向为Z方向,所述凸条嵌设在所述滑槽中,使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板件的所述Z方向上限位。优选地,所述滑槽和所述凸条的长度和所述板件的厚度相等。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板件的厚度,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板件的厚度。优选地,设所述板件的厚度方向为X方向,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中的一者上开设卡槽,另一者上对应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嵌设在所述卡槽中定位,使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板件的所述X方向上限位。优选地,所述卡槽和卡勾对应设置在所述底壁和顶壁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卡勾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顶壁两侧的悬臂和设置在所述悬臂上的钩体。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平台和围设在所述连接平台边缘的用于为所述外部线束限位的挡壁,所述连接平台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外部线束的固定件。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线束转接底座,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所述板件为电池模组的端板,汇流排和铜排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线束转接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板件边沿上开设凹陷部,并将连接件的凸起部与该凹陷部对应设置,使凸起部嵌设在凹陷部内,在沿板件的长度方向上实现了对连接件的限位,结构简单紧凑,连接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板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的装配剖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图6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和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线束转接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和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板件110凹陷部111底壁112侧壁113凸条114卡槽200连接件210凸起部211顶壁212外壁213滑槽214卡勾2141悬臂2142钩体2143间隙220连接部221连接平台222挡壁223螺孔224螺栓300端板400汇流排500铜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包括电池模组中的板件100和固定在所述板件100上的连接件200,所述板件100的边沿上开设有凹陷部110,所述连接件200包括彼此连接的凸起部210和用于连接外部线束的连接部220,所述凸起部210与所述凹陷部110对应设置并嵌设在所述凹陷部110内,所述连接部200位于所述板件100的边沿外侧。由上述内容可知,本技术通过在板件边沿上开设凹陷部110,并将连接件200的凸起部210与该凹陷部110对应设置,使凸起部210嵌设在凹陷部110内,在沿板件100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上实现了对连接件200的限位,结构简单紧凑,连接稳固。为了使板件100和连接件200的连接更加稳固,所述凹陷部110包括底壁111和位于所述底壁111两侧的侧壁112,所述凸起部210包括顶壁211和位于所述顶壁211两侧的外壁212,所述侧壁112和外壁212上分别对应设有凸条113和滑槽213,所述凸条113嵌设在所述滑槽213中。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滑槽213设置在外壁212上,凸条113对应设置在侧壁112上,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滑槽设置在侧壁上,凸条对应设置在外壁上,只要两者对应设置,并通过凸条在滑槽中的嵌设,实现板件100和连接件200在板件100的高度方向,即:Z方向上实现对连接件200的限位即可。当然,实际上,凸条和滑槽的嵌设关系,也同样可以实现沿板件100的长度方向上对连接件200的限位。如图5至图7并结合图1至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00的宽度和板件100的厚度之间可以存在不同的对应关系,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然连接件200的宽度要大于板件100的厚度,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13和所述凸条113的长度可以和所述板件100的厚度相等;也可以设置为所述凸起部210的宽度大于所述板件100的厚度,所述凸条113的长度和所述板件100的厚度相等,所述滑槽213的长度小于所述板件100的厚度。因此同时,在满足了上述连接件200相对于板件100在Y和Z方向上的限位之后,为了进一步在板件100的厚度方向,即:X方向上的限位,所述底壁111上开设有卡槽114,所述顶壁211上对应设置有卡勾214,所述卡勾214嵌设在所述卡槽114中定位。为了方便连接,所述卡槽114和卡勾214对应设置在所述底壁111和顶壁211的两侧,靠近侧壁112和外壁212的位置。更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使用者将连接件200从板件100中拆卸下来,所述卡勾214包括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包括电池模组中的板件(100)和固定在所述板件(100)上的连接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100)的边沿上开设有凹陷部(110),所述连接件(200)包括彼此连接的凸起部(210)和用于连接外部线束的连接部(220);/n设所述板件(100)的长度方向为Y方向,所述凸起部(210)与所述凹陷部(110)对应设置并嵌设在所述凹陷部(110)内,使所述连接件(200)在所述板件(100)的所述Y方向上限位,所述连接部(220)位于所述板件(100)的边沿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包括电池模组中的板件(100)和固定在所述板件(100)上的连接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100)的边沿上开设有凹陷部(110),所述连接件(200)包括彼此连接的凸起部(210)和用于连接外部线束的连接部(220);
设所述板件(100)的长度方向为Y方向,所述凸起部(210)与所述凹陷部(110)对应设置并嵌设在所述凹陷部(110)内,使所述连接件(200)在所述板件(100)的所述Y方向上限位,所述连接部(220)位于所述板件(100)的边沿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10)包括底壁(111)和位于所述底壁(111)两侧的侧壁(112),所述凸起部(210)包括顶壁(211)和位于所述顶壁(211)两侧的外壁(212),所述侧壁(112)和外壁(212)中的一者上设有凸条(113),另一者上设有滑槽(213);
设所述板件(100)的高度方向为Z方向,所述凸条(113)嵌设在所述滑槽(213)中,使所述连接件(200)在所述板件(100)的所述Z方向上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3)和所述凸条(113)的长度和所述板件(100)的厚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线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10)的宽度大于所述板件(100)的厚度,所述滑槽(213)的长度小于所述板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艳彬唐丽娟李卫华王珏马腾李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