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07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包括壳体、第一减震座、第二减震座、梯形块、干燥管、风扇和刮尘板,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壳体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减震座,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壳体远离第一凹槽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该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通过外壳内部水平交错排列的梯形块,便于使外壳的强度更高,同时梯形块内部的干燥管,避免铅蓄电池外壳内部较为湿润造成使用寿命变短。

A lead-acid battery with high strength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铅蓄电池
,具体为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动车也随之越来越多,铅蓄电池是电动车重要的动力来源,在铅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铅蓄电池外侧安装外壳,用来保护铅蓄电池,传统的铅蓄电池外壳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铅蓄电池外壳强度较低容易造成铅蓄电池外壳破损使铅蓄电池造成损坏,且不能对铅蓄电池起到减震效果;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铅蓄电池外壳散热效果不好,容易造成铅蓄电池外壳内部温度较高,使铅蓄电池本体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包括壳体、第一减震座、第二减震座、梯形块、干燥管、风扇和刮尘板,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壳体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减震座,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壳体远离第一凹槽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内部竖直安装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侧壁上套置有套筒,且套筒远离壳体的一侧水平安装有支撑板。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减震座,且第二减震座内部的顶端竖直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座内部底端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第一滑轨,且第一滑轨内部安装有与第一滑轨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与第一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直安装有贯穿第二减震座底端的连接杆。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座内部的底端竖直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座内部顶端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第二滑轨,且第二滑轨的内部安装有与第二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的两侧与第二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与连接杆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轴座,所述轴座的外侧壁上均匀安装有旋转叶片,且轴座的底端安装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侧壁上皆安装有第三铰接杆,且第三铰接杆远离套环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远离第三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且第一铰接杆远离第二铰接杆的一端竖直安装有刮尘板,所述刮尘板与第一过滤网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梯形块,且梯形块呈水平交错排列,所述梯形块的内部设置有干燥管,且干燥管内部设置有干燥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有支撑板、套筒、套杆、第二减震座、连接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二减震座、外壳、梯形块和干燥管,通过铅蓄电池本体对支撑板产生震动力,使支撑板通过套筒与套杆进行向下移动,使支撑板挤压第二减震坐,当第二减震座受到震动力时,内部安装的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挤压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来消除第二减震座受到的震动力,便于对铅蓄电池本体进行减震,且外壳内部水平交错排列的梯形块,便于使外壳的强度更高,同时梯形块内部的干燥管,避免铅蓄电池外壳内部较为湿润造成使用寿命变短;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风扇、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二过滤网、轴座、旋转叶片、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旋转叶片和刮尘板,通过启动铅蓄电池时风扇启动,使空气从第二凹槽进入从第一凹槽排出,便于对铅蓄电池外壳内部的热气排出,当空气从第二凹槽进入时第二过滤网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铅蓄电池外壳内部造成铅蓄电池使用寿命变短,当空气从第二凹槽进入时带动轴座上的旋转叶片旋转,使旋转叶片带动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第三铰接杆旋转,且第三铰接杆与第二过滤网通过水平滑动连接,使旋转叶片在旋转时带动第三铰接杆和刮尘板左右往复移动,便于对第二过滤网进行刮尘,避免灰尘堵塞过第二过滤网造成空气不流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减震座和第二减震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刮尘板转动后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固定框;3、套筒;4、套杆;5、支撑板;6、第一减震座;7、第二减震座;8、第一弹簧;9、第一滑轨;10、第一滑块;11、第一连接板;12、连接杆;13、第二滑轨;14、第二滑块;15、第二连接板;16、第二弹簧;17、梯形块;18、干燥管;19、第一凹槽;20、风扇;21、第二凹槽;22、旋转叶片;23、轴座;24、套环;25、刮尘板;26、第一铰接杆;27、第二铰接杆;28、第三铰接杆;29、第一过滤网;30、第二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包括壳体1、第一减震座6、第二减震座7、梯形块17、干燥管18、风扇20和刮尘板25,壳体1内部底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框2;壳体1侧壁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梯形块17,且梯形块17呈水平交错排列,梯形块17的内部设置有干燥管18,且干燥管18内部设置有干燥计,梯形块17水平交错排列使壳体1坚硬强度更高;固定框2的内部竖直安装有套杆4,套杆4的外侧壁上套置有套筒3,且套筒3远离壳体1的一侧水平安装有支撑板5,便于使支撑板5通过套筒3和套杆4上下移动;支撑板5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减震座7,且第二减震座7内部的顶端竖直安装有第一弹簧8,第二减震座7内部底端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第一滑轨9,且第一滑轨9内部安装有与第一滑轨9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0,第一弹簧8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1,且第一连接板11的两侧与第一滑块10相连接,第一连接板11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直安装有贯穿第二减震座7底端的连接杆12,便于通过第二减震座7来对铅蓄电池进行减震;壳体1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减震座6;第一减震座6内部的底端竖直安装有第二弹簧16,第一减震座6内部顶端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第二滑轨13,且第二滑轨13的内部安装有与第二滑轨13相匹配的第二滑块14,第二弹簧16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5,且第二连接板15的两侧与第二滑块14相连接,第二连接板15的顶端与连接杆12相连接,便于通过第一减震座6来对铅蓄电池进行减震;壳体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包括壳体(1)、第一减震座(6)、第二减震座(7)、梯形块(17)、干燥管(18)、风扇(20)和刮尘板(2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底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框(2),所述壳体(1)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减震座(6),所述壳体(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19),且第一凹槽(19)的内部安装有风扇(20),所述第一凹槽(19)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30),所述壳体(1)远离第一凹槽(1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2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包括壳体(1)、第一减震座(6)、第二减震座(7)、梯形块(17)、干燥管(18)、风扇(20)和刮尘板(2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底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框(2),所述壳体(1)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减震座(6),所述壳体(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19),且第一凹槽(19)的内部安装有风扇(20),所述第一凹槽(19)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30),所述壳体(1)远离第一凹槽(1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2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的内部竖直安装有套杆(4),所述套杆(4)的外侧壁上套置有套筒(3),且套筒(3)远离壳体(1)的一侧水平安装有支撑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强度外壳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减震座(7),且第二减震座(7)内部的顶端竖直安装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二减震座(7)内部底端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第一滑轨(9),且第一滑轨(9)内部安装有与第一滑轨(9)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0),所述第一弹簧(8)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1),且第一连接板(11)的两侧与第一滑块(10)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直安装有贯穿第二减震座(7)底端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刘建华潘利惠凯张盼盼刘俊海徐智力陈军严凯闫瑞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伟复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