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074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包含静手柄、动手柄、弹簧和支撑杆,弹簧将静手柄与动手柄连接,动手柄上开设有通孔,支撑杆的一端与静手柄铰接,另一端穿过通孔,动手柄下方的支撑杆外周设有外螺纹,动手柄底部还设有拉杆,拉杆上设有凸起,支撑杆的内侧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铅酸蓄电池人工搬运易脱落,且费时费力以及增加生产成本等缺陷,提供一种通过单手操作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搬运铅酸蓄电池的简易便携式托起提手。

A portable lifting handle for lead-acid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
本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领域,尤其是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比能量、循环寿命、高低温适应性等问题已经有所解决,在部分核心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并且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随着铅酸蓄电池被广泛地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其需求量在大幅增长,然而较大的铅酸蓄电池搬运一直存在问题,目前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领域中,1200Ah及以下容量的蓄电池通常是由人工搬运的,由于电池表面光滑,在生产、包装、安装及更换的过程中,人工搬运容易脱落而引发危险,而且较费时费力,增加生产成本。因此设计一种通过单手操作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搬运铅酸蓄电池的简易便携式托起提手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单手操作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搬运铅酸蓄电池的简易便携式托起提手。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包含静手柄、动手柄、弹簧和支撑杆;所述弹簧将静手柄与动手柄连接;所述动手柄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静手柄铰接,另一端穿过通孔;所述动手柄下方的支撑杆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动手柄底部还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上设有凸起;所述支撑杆的内侧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孔径>支撑杆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圆球形,且相邻圆球形凸起为等间距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数量与圆球形凸起数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还开设有下凹槽。>进一步地,所述下凹槽的槽体边缘设置为光滑的弧形。进一步地,所述下凹槽的槽中设置有橡皮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支撑杆与静手柄铰接,手握动手柄使弹簧压缩,动手柄上移带动拉杆及拉杆上的凸起一起上移,凸起上移的过程中对支撑杆内侧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使得支撑杆向外打开,支撑杆外周的外螺纹与蓄电池端子内部的内螺纹紧密接触,有效地避免了电池在搬运过程中产生脱落,搬运蓄电池过程中,只需一个便携式托起提手即可对电池进行搬运,且整个搬运过程中快速,高效,省时省力,节约了生产成本。另外下凹槽的槽体边缘设置成光滑的弧形,方便支撑杆能平滑的深入蓄电池端子的内部。此外搬运到目的地后,弹簧和橡皮筋的设置对凸起归位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以此保证支撑杆向内紧固收缩,从而有利于便携托起提手与蓄电池脱离。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时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结构图。附图中标号为:静手柄1、动手柄2、弹簧3、支撑杆4、凹槽41、下凹槽42、拉杆5、凸起51、外螺纹6、橡皮筋7、通孔8、蓄电池端子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4,本技术具有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包含静手柄1、动手柄2、弹簧3和支撑杆4,弹簧3通过焊接将静手柄1与动手柄2连接;动手柄2上开设有通孔8,通孔8的孔径>支撑杆4的外径;支撑杆4的一端与静手柄1铰接,另一端穿过通孔8;动手柄2底部还设有拉杆5,拉杆5与动手柄2底部为螺纹连接,拉杆5上设有圆球形的凸起51,相邻圆球形凸起51之间为等间距排列,支撑杆4的内侧设有与凸起51相配合的凹槽41,凹槽41为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直径略大于圆球形凸起的直径,动手柄2下方的支撑杆4外周设有外螺纹6,外螺纹6与铅酸蓄电池端子9内的内螺纹相匹配,支撑杆4的下端还开设有下凹槽42,下凹槽42的槽体边缘设置为光滑的弧形,下凹槽42槽体边缘的外径<支撑杆4外径<外螺纹6的外径,下凹槽42的槽中设置有橡皮筋7,便携式托起提手的大小尺寸可根据蓄电池端子9的内径大小进行定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便携式托起提手的下端拉杆5以及支撑杆4插入蓄电池端子9内部,手握动手柄2向上移动,动手柄2底部的拉杆5跟着向上移动,拉杆5上的凸起51(即实施例1中的圆球凸起,但不仅限于圆球)同步向上移动,凸起51对支撑杆4内侧产生向外支撑的作用力,从而将支撑杆4向外撑开,支撑杆4外周的外螺纹6与蓄电池端子9内部的内螺纹紧密接触锁紧,此时直接搬运蓄电池到目的地即可,随后直接松开动手柄2,在弹簧3和橡皮筋7的作用下,动手柄2带动拉杆5向下移动,凸起51重新回到凹槽41中,外螺纹6与蓄电池端子9内部内螺纹解除锁紧状态,最后直接将便携式托起提手的下端从蓄电池端子9内部抽离即可。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其特征在于:包含静手柄(1)、动手柄(2)、弹簧(3)和支撑杆(4);所述弹簧(3)将静手柄(1)与动手柄(2)连接;所述动手柄(2)上开设有通孔(8);所述支撑杆(4)的一端与静手柄(1)铰接,另一端穿过通孔(8);所述动手柄(2)下方的支撑杆(4)外周设有外螺纹(6);所述动手柄(2)底部还设有拉杆(5);所述拉杆(5)上设有凸起(51);所述支撑杆(4)的内侧设有与凸起(51)相配合的凹槽(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其特征在于:包含静手柄(1)、动手柄(2)、弹簧(3)和支撑杆(4);所述弹簧(3)将静手柄(1)与动手柄(2)连接;所述动手柄(2)上开设有通孔(8);所述支撑杆(4)的一端与静手柄(1)铰接,另一端穿过通孔(8);所述动手柄(2)下方的支撑杆(4)外周设有外螺纹(6);所述动手柄(2)底部还设有拉杆(5);所述拉杆(5)上设有凸起(51);所述支撑杆(4)的内侧设有与凸起(51)相配合的凹槽(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起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的孔径>支撑杆(4)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便携式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先玉李昌秀薛华
申请(专利权)人: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