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螺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237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52
一种卧螺离心机,卧螺离心机包括:絮凝剂管、进料管、物料输送管,螺旋推料器,转鼓,罩壳,差速器;所述絮凝剂管包括:进口直管段、螺旋管段、出口直管段、前混流叶片、锥形出口和螺旋管过渡段;所述螺旋管段通过螺旋管过渡段与所述进口直管段相连接,所述螺旋管段通过螺旋管过渡段与所述出口直管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锥形出口大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出口直管段侧面上焊接有双螺旋叶片;所述进料管包括:连接法兰、前混合管、后混合管和鱼尾形叶片,所述鱼尾形叶片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内;所述物料输送管包括:连接法兰和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絮凝剂与物料的混合效果,防止卧螺离心机运行过程中进料管发生阻塞。

A horizontal screw centrif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螺离心机
本技术属于离心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多功能混合型进料管的卧螺离心机。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的固含量相对来说不高,污水中固相颗粒物的颗粒直径较小,在使用卧螺离心机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为提高离心分离的效率,往往会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来增大固相颗粒体积。絮凝剂是目前污水治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药剂,絮凝过程是污水处理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要达到良好的絮凝效果,技术人员通常使用混合器将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然而实际应用中发现,传统的混合器混合效果一般,絮凝产物容易在混流元件上堆积,长时间运行会在混合器位置发生阻塞;另一方面,当待分离物料中气含量较大时,混合器复杂的流道不利于气体的输送,容易在混合器位置发生气阻,严重时导致断流,甚至影响卧螺离心机正常运行。因此,在保证絮凝剂与物料良好的混合效果的前提下,需要对卧螺离心机进料管结构进行改进,防止卧螺离心机运行过程中进料管发生阻塞。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卧螺离心机混合器气阻问题,提高物料与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多功能混合型进料管的卧螺离心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卧螺离心机包括:絮凝剂管1、进料管2、物料输送管3,螺旋推料器4,转鼓5,罩壳7,差速器8;所述罩壳7内可转动设有转鼓5,所述转鼓5内可转动地设有螺旋推料器4,所述螺旋推料器4内设有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不接触,且所述进料管2、所述螺旋推料器4、所述转鼓5均同轴设置;所述罩壳7的左下端开设有排渣口71,所述罩壳7的右下端开设有排液口72;所述转鼓5的小端上开设有出渣孔51,所述转鼓5的大端上开设有溢流孔52;且所述转鼓5的内腔的小端与所述罩壳7的内腔的左端通过所述出渣孔51相连通,所述转鼓5的内腔的大端与所述罩壳7的内腔的右端通过所述溢流孔52相连通;物料配给室6内腔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和所述转鼓5之间的腔室通过出料口61相连通;所述进料管2设置在所述螺旋推料器4小端,且所述进料管2进口端延伸至所述罩壳7外,所述进料管2出口端在所述物料配给室6内;所述转鼓5小端通过主电机驱动发生转动,所述螺旋推料器4大端通过副电机驱动发生转动,所述转鼓5大端与差速器8相连接,所述差速器8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相连接,差速器8的输出轴带动螺旋推料器4与转鼓5以一定的差速作同向转动,使得螺旋推料器4可以把转鼓5内的沉渣从出渣孔51排出;所述絮凝剂管1包括:进口直管段11、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所述螺旋管段12通过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与所述进口直管段11相连接,所述螺旋管段12通过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与所述出口直管段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13的另一端与所述锥形出口15大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出口直管段13侧面上焊接有双螺旋叶片14;所述进料管2包括:第一法兰21、前混合管22a、后混合管22b和鱼尾形叶片23,所述前混合管22a与后混合管22b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鱼尾形叶片23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22b内;所述物料输送管3包括:第二法兰31和直管32;所述第一法兰21与第二法兰31上开有絮凝剂管限位槽A、第一密封槽B和法兰孔C,所述第一法兰21与第二法兰31上的絮凝剂管限位槽A、第一密封槽B和法兰孔C关于法兰面对称;所述第二法兰31法兰面上有外凸的密封环m,所述第二法兰31法兰面上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n;安装时,密封圈111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B中,密封环m与所述第二密封槽n配合,所述进料管2与所述物料输送管3通过第一法兰21和第二法兰31连接,所述进料管2、所述物料输送管3与卧螺离心机的螺旋推料器4、转鼓5的轴线重合,且所述进料管2的出口位于物料配给室6内。第一法兰21和第二法兰31连接上时,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A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槽B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絮凝剂管1进口直管段11中轴线重合,所述密封环m和第二密封槽n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连接法兰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进口直管段11的中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限位于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A;所述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均处于所述进料管2的前混合管22a内,且所述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的中轴线与所述进料管2轴线重合;所述双螺旋叶片14包括第一双螺旋叶片14a和第二双螺旋叶片14b,各螺旋叶片螺旋角度均为180°,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小螺旋叶片组成,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的小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螺旋管段12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双螺旋叶片14b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小螺旋叶片组成,所述第二双螺旋叶片14b的小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的小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和第二双螺旋叶片14b的两个小螺旋叶片均以所述出口直管段13轴线为旋转中心相差180°;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和第二双螺旋叶片14b通过双螺旋叶片内螺旋根部e焊接在所述出口直管段13侧面上,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进口边在所述出口直管段13进口端面上,且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进口边与所述进口直管段11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出口边与所述第二双螺旋叶片14b进口边在同一平面且呈90°夹角,所述第二双螺旋叶片14b出口边在所述出口直管段13出口端面上;所述出口直管段13侧面上开有第二出液孔b,所述第二出液孔b位于所述双螺旋叶片14进口边、出口边和中间位置,且周向上与该处叶片间隔90°,且所述第二出液孔b的圆孔直径为5mm-10mm;所述双螺旋叶片14的叶面上沿螺旋方向均匀开有若干混流孔c;所述双螺旋叶片14叶片的厚度为2mm;如图7所示为一螺旋方向的双螺旋叶片14单个螺旋叶片,在该坐标系下其螺旋面满足方程与之螺旋方向相反的叶片在该坐标系下其螺旋面满足方程其中R为螺旋面上任一点P到原点O的距离,β为PO与X轴的夹角,L1为二分之一螺距;所述鱼尾形叶片23由矩形铁片通过固定一短边,将另一短边绕与短边垂直的对称轴拧转180°得到,所述鱼尾形叶片23包括第一鱼尾形叶片23a和第二鱼尾形叶片23b,所述第一鱼尾形叶片23a和第二鱼尾形叶片23b的拧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鱼尾形叶片23a拧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双螺旋叶片14b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鱼尾形叶片23a进口边与所述第二双螺旋叶片14b的出口边呈90°夹角,所述第一鱼尾形叶片23a进口边位于所述前混合管22a和后混合管22b的连接面上,且所述第一鱼尾形叶片23a进口边到所述锥形出口15的距离为D,所述第一鱼尾形叶片23a出口边与所述第二鱼尾形叶片23b进口边呈90°夹角,所述鱼尾形叶片23叶片厚度为2mm,所述鱼尾形叶片23叶面上开有若干混流孔c,所述混流孔c的圆孔直径为10mm-20mm;如图8所示为一螺旋方向的鱼尾形叶片23示意图,在该坐标系下其螺旋面满足方程与之螺旋方向相反的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螺离心机包括:絮凝剂管(1)、进料管(2)、物料输送管(3),螺旋推料器(4),转鼓(5),罩壳(7),差速器(8);所述罩壳(7)内可转动设有转鼓(5),所述转鼓(5)内可转动地设有螺旋推料器(4),所述螺旋推料器(4)内设有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不接触,且所述进料管(2)、所述螺旋推料器(4)、所述转鼓(5)均同轴设置;/n所述罩壳(7)的左下端开设有排渣口(71),所述罩壳(7)的右下端开设有排液口(72);所述转鼓(5)的小端上开设有出渣孔(51),所述转鼓(5)的大端上开设有溢流孔(52);且所述转鼓(5)的内腔的小端与所述罩壳(7)的内腔的左端通过所述出渣孔(51)相连通,所述转鼓(5)的内腔的大端与所述罩壳(7)的内腔的右端通过所述溢流孔(52)相连通;物料配给室(6)内腔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和所述转鼓(5)之间的腔室通过出料口(61)相连通;所述进料管(2)设置在所述螺旋推料器(4)小端,且所述进料管(2)进口端延伸至所述罩壳(7)外,所述进料管(2)出口端在所述物料配给室(6)内;/n所述转鼓(5)小端通过主电机驱动发生转动,所述螺旋推料器(4)大端通过副电机驱动发生转动,所述转鼓(5)大端与差速器(8)相连接,所述差速器(8)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相连接,差速器(8)的输出轴带动螺旋推料器(4)与转鼓(5)以一定的差速作同向转动,使得螺旋推料器(4)可以把转鼓(5)内的沉渣从出渣孔(51)排出;/n所述絮凝剂管(1)包括:进口直管段(11)、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 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所述螺旋管段(12)通过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与所述进口直管段(11)相连接,所述螺旋管段(12)通过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与所述出口直管段(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13)的另一端与所述锥形出口(15)大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出口直管段(13)侧面上焊接有双螺旋叶片(14);所述进料管(2)包括:第一法兰(21)、前混合管(22a)、后混合管(22b)和鱼尾形叶片(23),所述前混合管(22a)与后混合管(22b)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鱼尾形叶片(23)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22b)内;所述物料输送管(3)包括:第二法兰(31)和直管(32);/n所述第一法兰(21)与第二法兰(31)上开有絮凝剂管限位槽(A)、第一密封槽(B)和法兰孔(C),所述第一法兰(21)与第二法兰(31)上的絮凝剂管限位槽(A)、第一密封槽(B)和法兰孔(C)关于法兰面对称;所述第二法兰(31)法兰面上有外凸的密封环(m),所述第二法兰(31)法兰面上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n);安装时,密封圈(111)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B)中,密封环(m)与所述第二密封槽(n)配合,所述进料管(2)与所述物料输送管(3)通过第一法兰(21)和第二法兰(31)连接,所述进料管(2)、所述物料输送管(3)与卧螺离心机的螺旋推料器(4)、转鼓(5)的轴线重合,且所述进料管(2)的出口位于物料配给室(6)内;第一法兰(21)和第二法兰(31)连接上时,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A)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槽(B)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絮凝剂管(1)进口直管段(11)中轴线重合,所述密封环(m)和第二密封槽(n)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连接法兰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进口直管段(11)的中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限位于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A);所述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均处于所述进料管(2)的前混合管(22a)内,且所述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的中轴线与所述进料管(2)轴线重合;/n所述双螺旋叶片(14)包括第一双螺旋叶片(14a)和第二双螺旋叶片(14b),各螺旋叶片螺旋角度均为180°,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小螺旋叶片组成,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的小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螺旋管段(12)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双螺旋叶片(14b)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小螺旋叶片组成,所述第二双螺旋叶片(14b)的小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的小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和第二双螺旋叶片(14b)的两个小螺旋叶片均以所述出口直管段(13)轴线为旋转中心相差180°;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和第二双螺旋叶片(14b)通过双螺旋叶片内螺旋根部(e)焊接在所述出口直管段(13)侧面上,所述第一双螺旋叶片(14a)进口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螺离心机包括:絮凝剂管(1)、进料管(2)、物料输送管(3),螺旋推料器(4),转鼓(5),罩壳(7),差速器(8);所述罩壳(7)内可转动设有转鼓(5),所述转鼓(5)内可转动地设有螺旋推料器(4),所述螺旋推料器(4)内设有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不接触,且所述进料管(2)、所述螺旋推料器(4)、所述转鼓(5)均同轴设置;
所述罩壳(7)的左下端开设有排渣口(71),所述罩壳(7)的右下端开设有排液口(72);所述转鼓(5)的小端上开设有出渣孔(51),所述转鼓(5)的大端上开设有溢流孔(52);且所述转鼓(5)的内腔的小端与所述罩壳(7)的内腔的左端通过所述出渣孔(51)相连通,所述转鼓(5)的内腔的大端与所述罩壳(7)的内腔的右端通过所述溢流孔(52)相连通;物料配给室(6)内腔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和所述转鼓(5)之间的腔室通过出料口(61)相连通;所述进料管(2)设置在所述螺旋推料器(4)小端,且所述进料管(2)进口端延伸至所述罩壳(7)外,所述进料管(2)出口端在所述物料配给室(6)内;
所述转鼓(5)小端通过主电机驱动发生转动,所述螺旋推料器(4)大端通过副电机驱动发生转动,所述转鼓(5)大端与差速器(8)相连接,所述差速器(8)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推料器(4)相连接,差速器(8)的输出轴带动螺旋推料器(4)与转鼓(5)以一定的差速作同向转动,使得螺旋推料器(4)可以把转鼓(5)内的沉渣从出渣孔(51)排出;
所述絮凝剂管(1)包括:进口直管段(11)、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所述螺旋管段(12)通过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与所述进口直管段(11)相连接,所述螺旋管段(12)通过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与所述出口直管段(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13)的另一端与所述锥形出口(15)大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出口直管段(13)侧面上焊接有双螺旋叶片(14);所述进料管(2)包括:第一法兰(21)、前混合管(22a)、后混合管(22b)和鱼尾形叶片(23),所述前混合管(22a)与后混合管(22b)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鱼尾形叶片(23)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22b)内;所述物料输送管(3)包括:第二法兰(31)和直管(32);
所述第一法兰(21)与第二法兰(31)上开有絮凝剂管限位槽(A)、第一密封槽(B)和法兰孔(C),所述第一法兰(21)与第二法兰(31)上的絮凝剂管限位槽(A)、第一密封槽(B)和法兰孔(C)关于法兰面对称;所述第二法兰(31)法兰面上有外凸的密封环(m),所述第二法兰(31)法兰面上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n);安装时,密封圈(111)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B)中,密封环(m)与所述第二密封槽(n)配合,所述进料管(2)与所述物料输送管(3)通过第一法兰(21)和第二法兰(31)连接,所述进料管(2)、所述物料输送管(3)与卧螺离心机的螺旋推料器(4)、转鼓(5)的轴线重合,且所述进料管(2)的出口位于物料配给室(6)内;第一法兰(21)和第二法兰(31)连接上时,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A)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槽(B)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絮凝剂管(1)进口直管段(11)中轴线重合,所述密封环(m)和第二密封槽(n)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连接法兰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进口直管段(11)的中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限位于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A);所述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7)均处于所述进料管(2)的前混合管(22a)内,且所述螺旋管段(12)、出口直管段(13)、双螺旋叶片(14)、锥形出口(15)的中轴线与所述进料管(2)轴线重合;
所述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水清周华欣董豪炳李哲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