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237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包括转鼓、螺旋输送器、机架、左轴承座、右轴承座、差速器、大端法兰、小端法兰、进料管和电机;螺旋输送器包括螺旋心管和螺旋叶片,还包括螺旋循环体;螺旋循环体由内外两个筒体和两个筒体的连接板组成;螺旋循环体结构简单,螺旋循环体使物料在离心机内除通常的主分离外,还实现了对浑浊层的微分离,而且这种微分离是无限次循环的,将物料中的微小颗粒从液相中分离出来,分离效果更好,从而大大降低了液相中的固含率。

A horizontal spiral discharge settling centrifuge with spiral circ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本技术属于机械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分离的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技术介绍
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卧式螺旋卸料、连续操作的沉降设备,卧螺离心机通过旋转体(转鼓与螺旋)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通过进料口进入旋转体内的物料迅速的固、液分层,并通过差速器这一装置,使旋转体的转鼓与螺旋输送器产生相对速度,将固体由卧螺离心机固相排出口推出,而液体由离心机的液相排出口流出,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当需要分离的来料的固相中在部分细小颗粒,且细小颗粒的比重与液相接近时,就存在分离不清的情况,要么液相中含固率过高,要么固相中含液量过大。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106694241B)公开了一种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包括转鼓和螺旋推料器,螺旋推料器包括有芯轴和推料片,芯轴设有入料孔,转鼓设有出液口和出渣口,出液口设有溢流板,入料孔的内壁绕设有用于使悬浮液出料的螺旋输送片,出液口包括有均匀密布在转鼓端部的滤孔,推料片上设有与转鼓内壁增加接触面积的刮片。该技术方案通过滤孔构成的出液口增加了对清液的过滤,因此降低了颗粒排出的概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滤孔对清液的过滤,只能过滤掉大于滤孔的较大颗粒,而细小的颗粒仍进入出液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能充分分离液相和固相,尤其能将液相和固相中的微小颗粒进行有效的分离。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包括转鼓、螺旋输送器、机架、左轴承座、右轴承座、差速器、大端法兰、小端法兰、进料管和电机,所述螺旋输送器设置在转鼓内,所述转鼓由圆柱转鼓和圆锥转鼓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圆柱转鼓左端连接有大端法兰,圆锥转鼓椎尖部连接有小端法兰;所述进料管穿过右轴承座、小端法兰,与圆锥转鼓连通;所述大端法兰一侧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差速器,并由左轴承座支撑;螺旋输送器包括螺旋心管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输送器还包括螺旋循环体,所述螺旋循环体设置在靠近大端法兰一侧,与大端法兰右平面相靠。由于设置了螺旋循环体,使物料在离心机内除了通常的主分离,还实现了对浑浊层的微分离,而且这种微分离是无限次循环的,将物料中的微小颗粒从液相中分离出来,分离效果更好,从而大大降低了液相中的固含率。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循环体由内外两个筒体和两个筒体的连接板组成,包括循环体外筒、循环体内筒和连接两个筒体的连接筋板;所述连接筋板是长度与螺旋循环体相吻合、从循环体内筒的外壁向循环体外筒内壁呈放射状延展的板状体,将循环体外筒和循环体内筒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筋板有8个至20个。进一步的,所述循环体外筒是圆柱状空心薄壁筒,筒壁上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孔。所述出液孔是沿循环体外筒的圆周延伸的长腰孔,在循环体外筒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有4至10行出液孔,每行设置有沿轴向均匀排列的30至60个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筒壁的内侧和外侧的相交处均为圆滑过渡。进一步的,所述循环体内筒包括内筒本体和内筒联接件,内筒本体和内筒联接件轴向联接连接成一体。所述内筒本体是圆柱状空心筒,内筒本体的外径与螺旋心管的外径相配合,并内筒本体与螺旋心管相联接。进一步的,在螺旋循环体的径向横截面内,所述连接筋板与连接筋板在循环体内筒相交处的切线L的夹角α为70°至110°。再进一步的,当螺旋循环体的旋转方向为左旋P时,夹角α为105°;当螺旋循环体的旋转方向为右旋K时,夹角α为75°。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离心机的工作过程为:需要分离的物料从进料管进入离心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螺旋心管外壁与圆柱转鼓内壁间由内至外形成环状的中空层C、液相层B和固相层A。中空层C中是没有物料的。物料在离心机中经历了主分离和微分离,所述主分离是:物料中的固相层A被甩至圆柱转鼓的内壁,由螺旋输送器的螺旋叶片将固相层A推送至圆锥转鼓的固相排出口,并排出离心机;物料中的液相层B经螺旋循环体的循环体外筒和循环体内筒间的通道流向大端法兰上的液相排出口,并排出离心机。这是物料的主分离。所述微分离是:由于螺旋叶片的搅动,液相层B在靠近固相层A的交界处是由细小固相颗粒和液相混合在一起的浑浊层D,浑浊层D进入螺旋循环体后位于靠近循环体外筒的内壁处,当浑浊层D在向液相排出口运动的过程中遇到出液孔时,由于离心力和连接筋板的推力的共同作用,浑蚀浊D被从出液孔甩出,在螺旋叶片的推送下向圆锥转鼓运动;浑浊层D中的细小固相颗粒更靠近圆柱转鼓内壁,被螺旋叶片推送至固相排出口;浑浊层D中的液相则又回到液相层B中,再次经螺旋循环体的循环体外筒和循环体内筒间的通道向大端法兰运动。这是物料的微分离,而且这种微分离是无限次循环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螺旋循环体结构简单,由于设置了螺旋循环体,使物料在离心机内除了通常的主分离,还实现了对浑浊层的微分离,而且这种微分离是无限次循环的,将物料中的微小颗粒从液相中分离出来,分离效果更好,从而大大降低了液相中的固含率。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本技术的离心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螺旋输送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G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K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螺旋循环体的轴测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M向视图;图7为图6中的N—N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筋板的轴测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1为螺旋输送器,11为螺旋循环体,111为循环体外筒,1111为筒壁,1112为出液孔,112为循环体内筒,1121为内筒本体,1122为内筒联接件,113为连接筋板,12为螺旋心管,13为螺旋叶片,2为转鼓,21为圆柱转鼓,22为圆锥转鼓,221为固相排出口,3为机架,4为左轴承座,5为右轴承座,6为差速器,7为大端法兰,71为液相排出口,8为小端法兰,9为进料管;A为固相层,B为液相层,C为中空层,D为浑浊层;连接筋板与连接筋板在循环体内筒相交处的切线L,循环体外筒的长度L1,循环体外筒上左侧第一个出液孔至循环体外筒左端的距离L2,出液孔的宽度L3,相邻两个出液孔间的距离L4,出液孔在圆周上的长度L5,循环体外筒的外圆直径L6,连接筋板与连接筋板在循环体内筒相交处的切线L的夹角α,螺旋循环体的旋转方向左旋P,螺旋循环体的旋转方向右旋Q。说明书中所述的旋转方向(左旋和右旋),以图6的左旋P和右旋Q所指方向为准;所述的左右方向,以图7的左右方向为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包括螺旋输送器(1)、转鼓(2)、机架(3)、左轴承座(4)、右轴承座(5)、差速器(6)、大端法兰(7)、小端法兰(8)、进料管(9)和电机;所述螺旋输送器(1)设置在转鼓(2)内,所述转鼓(2)由圆柱转鼓(21)和圆锥转鼓(22)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圆柱转鼓(21)左端连接有大端法兰(7),圆锥转鼓(22)椎尖部连接有小端法兰(8);所述进料管(9)穿过右轴承座(5)、小端法兰(8),与圆锥转鼓(22)连通;所述大端法兰(7)一侧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差速器(6),并由左轴承座(4)支撑;螺旋输送器(1)包括螺旋心管(12)和螺旋叶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器(1)还包括螺旋循环体(11),所述螺旋循环体(11)设置在靠近大端法兰(7)一侧,与大端法兰(7)右平面相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包括螺旋输送器(1)、转鼓(2)、机架(3)、左轴承座(4)、右轴承座(5)、差速器(6)、大端法兰(7)、小端法兰(8)、进料管(9)和电机;所述螺旋输送器(1)设置在转鼓(2)内,所述转鼓(2)由圆柱转鼓(21)和圆锥转鼓(22)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圆柱转鼓(21)左端连接有大端法兰(7),圆锥转鼓(22)椎尖部连接有小端法兰(8);所述进料管(9)穿过右轴承座(5)、小端法兰(8),与圆锥转鼓(22)连通;所述大端法兰(7)一侧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差速器(6),并由左轴承座(4)支撑;螺旋输送器(1)包括螺旋心管(12)和螺旋叶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器(1)还包括螺旋循环体(11),所述螺旋循环体(11)设置在靠近大端法兰(7)一侧,与大端法兰(7)右平面相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循环体(11)由内外两个筒体和两个筒体的连接板组成,包括循环体外筒(111)、循环体内筒(112)和连接两个筒体的连接筋板(113);
所述连接筋板(113)是长度与螺旋循环体(11)相吻合、从循环体内筒(112)的外壁向循环体外筒(111)内壁呈放射状延展的板状体,将循环体外筒(111)和循环体内筒(112)连接成一体;
所述连接筋板(113)有8个至20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螺旋循环体的卧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杰谢勤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连昌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