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153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34
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水槽,水槽为柱形结构,水槽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的竖管上端,L型管与水槽内部相通,L型管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涡轮的顶面平齐于水槽的内壁底面,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进水管与水槽内部相通,水槽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盖板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的顶面面积,盖板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储液罐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的上端,竖管的下端从盖板内穿过,竖管分别同时与储液罐、水槽内部相通,竖管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阀门。通过转动的涡轮带动涡轮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这些电能可供给热泵机组或其他设备使用,更为节能环保,且能够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污水的处理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

Waste hea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ice of oil field produce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油田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政策的愈发重视,各油田已经开始对油田生产污水进行有效利用,通过热泵技术采集污水中残留的热能,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污水中的热能通过热泵技术转移后,污水的温度降低,且由于油田污水中含有油污,降温后污水中的油污极易附着在设备内壁,从而导致污水排出效率降低甚至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水槽,水槽为柱形结构,水槽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的竖管上端,L型管与水槽内部相通,L型管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涡轮的顶面平齐于水槽的内壁底面,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进水管与水槽内部相通,水槽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盖板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的顶面面积,盖板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储液罐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的上端,竖管的下端从盖板内穿过,竖管分别同时与储液罐、水槽内部相通,竖管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阀门。如上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所述的水槽的一侧开口,水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板的一端,导向板为弧形结构且其凸面朝向进水管,导向板的另一端朝向水槽的内壁,水槽与导向板为一体结构。如上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所述的储液罐的底部为锥形结构。如上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所述的储液罐的顶面开设与之内部相通的螺孔,螺孔内穿过一个与之螺纹配合的螺管,螺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圆板的底面,圆板的底面面积大于螺孔的顶面面积。如上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所述的圆板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防滑胶条。如上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所述的盖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数个卡板,卡板均为弧形结构,且卡板的凸面均与水槽的内壁间隙配合。如上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所述的盖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把手。如上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还包括骨架以及设置在骨架内一侧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一侧设置压缩机,且所述压缩机一侧设置储水罐;所述骨架设置清水循环泵,且所述清水循环泵一侧设置采暖循环泵;所述采暖循环泵一侧设置热泵主机,且所述热泵主机一侧设置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数显表;所述骨架内设置多个导管;L型管的横管与清水循环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进水管与污水源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安装于热泵机组的前方,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将水槽稳定安置即可,储液罐内为阻垢剂,通过阀门调节竖管内阻垢剂的流速,储液罐内的阻垢剂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竖管进入水槽内,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水槽内,污水会与阻垢剂混合,污水沿水槽内壁流动形成漩涡,能够增强污水与阻垢剂的混合效果,混入阻垢剂的污水进入热泵机组后,能够大大降低污水在热泵机组内形成污垢的几率,还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污水热能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且呈漩涡状流动的污水能够带动涡轮转动,转动的涡轮可与涡轮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以通过转动的涡轮带动涡轮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这些电能可供给热泵机组或其他设备使用,更为节能环保,且能够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污水的处理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水槽1,水槽1为柱形结构,水槽1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2的竖管上端,L型管2与水槽1内部相通,L型管2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3,L型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人字形支架的端部,人字形支架的顶面中心处通过防水轴承连接转轴的下端,转轴的上端外周固定安装涡轮3;涡轮3与涡轮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时,转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涡轮发电机的输入轴,涡轮3的顶面平齐于水槽1的内壁底面,水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4的一端,进水管4与水槽1内部相通,水槽1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5,盖板5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1的顶面面积,盖板5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6,储液罐6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7的上端,竖管7的下端从盖板5内穿过,竖管7分别同时与储液罐6、水槽1内部相通,竖管7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阀门。本技术安装于热泵机组的前方,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将水槽1稳定安置即可,储液罐6内为阻垢剂,通过阀门调节竖管7内阻垢剂的流速,储液罐6内的阻垢剂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竖管7进入水槽1内,污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水槽1内,污水会与阻垢剂混合,污水沿水槽1内壁流动形成漩涡,能够增强污水与阻垢剂的混合效果,混入阻垢剂的污水进入热泵机组后,能够大大降低污水在热泵机组内形成污垢的几率,还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污水热能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且呈漩涡状流动的污水能够带动涡轮3转动,转动的涡轮3可与涡轮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以通过转动的涡轮3带动涡轮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这些电能可供给热泵机组或其他设备使用,更为节能环保,且能够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污水的处理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槽1的一侧开口,水槽1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板8的一端,导向板8为弧形结构且其凸面朝向进水管4,导向板8的另一端朝向水槽1的内壁,水槽1与导向板8为一体结构。该结构能够使水顺着导向板8流向水槽1的内壁,继而污水顺着水槽1的内壁流动,更有利于水槽1内的水形成漩涡,且该结构缩小了进水管4出水端的面积,在相同水压条件下,进水管4内的水进入水槽1内时的流速变大,更有利于涡轮3快速转动。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储液罐6的底部为锥形结构。当储液罐6内的阻垢剂较少时,在重力作用下,阻垢剂会积蓄在锥形结构内,以便于通过竖管7流入水槽1内。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储液罐6的顶面开设与之内部相通的螺孔9,螺孔9内穿过一个与之螺纹配合的螺管10,螺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圆板11的底面,圆板11的底面面积大于螺孔9的顶面面积。工作人员用手转动圆板11即可带动螺管10转动,将螺管10从螺孔9内旋出,即可向储液罐6内添加阻垢剂,添加完成后将螺管10旋入螺孔9内即可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储液罐6内,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圆板11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防滑胶条。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水槽(1)为柱形结构,水槽(1)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2)的竖管上端,L型管(2)与水槽(1)内部相通,L型管(2)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3),涡轮(3)的顶面平齐于水槽(1)的内壁底面,水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4)的一端,进水管(4)与水槽(1)内部相通,水槽(1)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5),盖板(5)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1)的顶面面积,盖板(5)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6),储液罐(6)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7)的上端,竖管(7)的下端从盖板(5)内穿过,竖管(7)分别同时与储液罐(6)、水槽(1)内部相通,竖管(7)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水槽(1)为柱形结构,水槽(1)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2)的竖管上端,L型管(2)与水槽(1)内部相通,L型管(2)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3),涡轮(3)的顶面平齐于水槽(1)的内壁底面,水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4)的一端,进水管(4)与水槽(1)内部相通,水槽(1)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5),盖板(5)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1)的顶面面积,盖板(5)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6),储液罐(6)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7)的上端,竖管(7)的下端从盖板(5)内穿过,竖管(7)分别同时与储液罐(6)、水槽(1)内部相通,竖管(7)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槽(1)的一侧开口,水槽(1)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板(8)的一端,导向板(8)为弧形结构且其凸面朝向进水管(4),导向板(8)的另一端朝向水槽(1)的内壁,水槽(1)与导向板(8)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6)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营朱铁军刘树亮刘子勇赵红燕李凤名宋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