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153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34
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水槽,水槽为柱形结构,水槽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的竖管上端,L型管与水槽内部相通,L型管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涡轮的顶面平齐于水槽的内壁底面,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进水管与水槽内部相通,水槽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盖板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的顶面面积,盖板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储液罐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的上端,竖管的下端从盖板内穿过,竖管分别同时与储液罐、水槽内部相通,竖管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阀门。通过转动的涡轮带动涡轮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这些电能可供给热泵机组或其他设备使用,更为节能环保,且能够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污水的处理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

Waste hea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ice of oil field produce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油田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政策的愈发重视,各油田已经开始对油田生产污水进行有效利用,通过热泵技术采集污水中残留的热能,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污水中的热能通过热泵技术转移后,污水的温度降低,且由于油田污水中含有油污,降温后污水中的油污极易附着在设备内壁,从而导致污水排出效率降低甚至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水槽,水槽为柱形结构,水槽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的竖管上端,L型管与水槽内部相通,L型管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涡轮的顶面平齐于水槽的内壁底面,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进水管与水槽内部相通,水槽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盖板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的顶面面积,盖板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储液罐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的上端,竖管的下端从盖板内穿过,竖管分别同时与储液罐、水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水槽(1)为柱形结构,水槽(1)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2)的竖管上端,L型管(2)与水槽(1)内部相通,L型管(2)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3),涡轮(3)的顶面平齐于水槽(1)的内壁底面,水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4)的一端,进水管(4)与水槽(1)内部相通,水槽(1)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5),盖板(5)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1)的顶面面积,盖板(5)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6),储液罐(6)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7)的上端,竖管(7)的下端从盖板(5)内穿过,竖管(7)分别同时与储液罐(6)、水槽(1)内部相通,竖管(...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水槽(1)为柱形结构,水槽(1)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管(2)的竖管上端,L型管(2)与水槽(1)内部相通,L型管(2)的竖管内通过转轴和轴承安装涡轮(3),涡轮(3)的顶面平齐于水槽(1)的内壁底面,水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管(4)的一端,进水管(4)与水槽(1)内部相通,水槽(1)的顶面活动安装盖板(5),盖板(5)的底面面积不小于水槽(1)的顶面面积,盖板(5)的顶面固定安装储液罐(6),储液罐(6)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管(7)的上端,竖管(7)的下端从盖板(5)内穿过,竖管(7)分别同时与储液罐(6)、水槽(1)内部相通,竖管(7)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槽(1)的一侧开口,水槽(1)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板(8)的一端,导向板(8)为弧形结构且其凸面朝向进水管(4),导向板(8)的另一端朝向水槽(1)的内壁,水槽(1)与导向板(8)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6)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营朱铁军刘树亮刘子勇赵红燕李凤名宋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