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器清洗去垢装置领域的一种水冷却器铜管清洗组件,其包括水冷却器,水冷却器包括上水室和下水室,所述上水室与下水室之间贯通设置有若干铜管,所述下水室分隔为入水腔和出水腔,所述入水腔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出水腔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上水室顶壁设置有透气口,所述透气口内设置有螺纹连接的透气塞,所述透气塞分设为直径依次减小且同心螺纹连接的连接筒、透气筒和塞体,所述透气筒可拆卸连接有供液组件,所述透气筒侧壁上设置透气孔,所述下水室下设置有排污腔,所述排污腔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腔与所述下水室之间设置有排污板,所述排污板可沿垂直于铜管方向移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清理,节省人力物力的效果。
A copper tube cleaning component of water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却器铜管清洗组件
本技术涉及冷却器清洗去垢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却器通关清洗组件。
技术介绍
强油循环水冷变压器是用潜油泵将油送入铁芯中或绕组间的油道中,使其中的热量直接由具有一定流速的冷油带走,而变压器上层的热油用潜油泵抽出,经冷却器后再送入变压器油箱底部,强迫变压器进行油循环冷却。其水冷器内设有冷却管,冷却管内通水,冷却管间为油,变压器的热量传递给油后,油温升高,升高的油温与冷却管内的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经冷却的油循环进入变压器,维持变压器运行稳定。现有的水冷却器清洗方法是在进行水冷却器冷却时,首先将停止运行的冷却器由系统中拆下来,运到检修现场稳固地水平放置在枕木上,然后放出其内的变压器油和冷却水。拆除下水室,检查冷却器管内壁和下水室内部的污垢附着状况,并用水冲洗。如果冷却器管内沉积污垢多而坚硬,则应拆下带潜油泵的冷却器上部罩及上水室端罩。此时用塑料薄膜把罩外所有通向油室的管口封好,以防进入污物及水滴。用水冲洗附着在管板和管内的污垢,然后用螺旋疏通机清除沉积的污垢,并用水冲洗。最后在油腔中通以运行工况条件的热油循环,将热油过滤,既可除去其内的微小杂质,又可除去水分。以保证油冷却器在运行工况下的可靠性。现有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每次的水冷却器清洗的时候操作工艺麻烦,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水冷却器铜管清洗组件,通过将透气塞分设为直径依次减小且同心螺纹连接的连接筒、透气筒和塞体,操作人员在进行清洗时可以将草酸管与透气塞连接即可以向铜管内注入草酸进行清洗,同时移动板412的设置可以使草酸流入清理孔中,并通过出液口中排出,防止草酸直接进入下水室对下水室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侵蚀。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冷却器铜管清洗组件,其包括水冷却器,水冷却器包括上水室和下水室,所述上水室与下水室之间贯通设置有若干铜管,所述下水室分隔为入水腔和出水腔,所述入水腔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出水腔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上水室顶壁设置有透气口,所述透气口内设置有螺纹连接的透气塞,所述透气塞分设为直径依次减小且同心螺纹连接的连接筒、透气筒和塞体,所述透气筒可拆卸连接有供液组件,所述透气筒侧壁上设置透气孔,所述下水室下设置有排污腔,所述排污腔与所述下水室之间设置有排污板,所述排污板可沿垂直于铜管方向移动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气塞分设为直径依次减小且同心螺纹连接的连接筒、透气筒和塞体,冷却器需要进行透气操作时将透气筒连带塞体一起螺旋至一部分脱离连接筒,如果进行水冷却器铜管清洗操作,将盖体从透气筒中旋出,并将供液组件与透气筒连接即可以向水冷却器中通入清理液,同时拉动移动板,让草酸清理液进入排污腔中,使草酸废液都从排污口排出,方便了工作人员收集草酸废液的过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筒一端边沿向外延伸设置有圆形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一凸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透气筒一段边沿向外延伸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凸沿,且所述第二凸沿直径小于第一凸沿,且所述塞体上设置有向下扣设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凸沿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沿、第二凸沿可以分别对连接筒、透气筒进行限位,防止连接筒、透气筒位移过度,同时安装孔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对连接筒的安装。塞体上的盖体可以和第一凸沿侧壁上的螺纹连接,起到了保护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凸沿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供液组件5包括配合所述第二凸沿可拆卸设置有螺纹连接的清洗接头,所述清洗接头设置通过软管连接有清理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沿可以螺纹连接清洗接头,使得清洗液可以从清理箱中流出并通过清洗接头以及透气筒进入水冷却器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凸沿上设置有密封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的设置在清洗接头在与第二凸沿螺纹连接时可以很好的起到密封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箱的供水口处设置有水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的设置为清理箱中的清理液运送至铜管中提供了动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板分设为移动板和不动板,所述不动板与所述下水室一体设置,所述移动板与可滑移设置,且所述移动板与所述不动板之间的分割线设置为Z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板和不动板的设置实现了将入水腔和出水腔中的草酸同时排入排污腔中的作用,使入水腔和出水腔中的草酸可以从排污腔中一起排出,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草酸废液的收集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不动板与所述移动板之间的接触面设置为阶梯状,所述移动板与所述不动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板与不动版之间接触面阶梯状设置可以使移动板和不动板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紧密,且密封垫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移动板与不动板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配合设置使移动板实现了滑移,同时也防止了移动板被拉出的情况出现。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将透气塞分设为直径依次减小且同心螺纹连接的连接筒、透气筒和塞体,操作人员在进行清洗时可以将草酸管与透气塞连接即可以向铜管内注入草酸进行清洗,同时排污板的设置可以使草酸流入排污腔中,并通过排污口中排出,使草酸从同一出口排出,方便了操作人员对草酸废液的收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清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水冷却器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中排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E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中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冷却器;11、上水室;12、下水室;121、入水腔;122、出水腔;123、入水口;124、出水口;13、透气口;2、铜管;3、透气塞;31、连接筒;311、第一凸沿;32、透气筒;321、第二凸沿;33、塞体;331、盖体;34、透气孔;4、排污腔;41、排污板;411、不动板;412、移动板;413、密封垫;42、排污口;5、供液组件;51、清洗接头;6、清理箱;7、密封环;8、水泵;9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水冷却器铜管清洗组件,包括水冷却器1,水冷却器1包括上水室11和下水室12,在上水室11和下水室12之间贯通设置有铜管2,铜管2外设置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下水室12被分隔为入水腔121和出水腔122,入水腔121设置有入水口123,出水腔122设置有出水口124,且在下水室12下设置有排污腔4,排污腔4与出水口同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42,且在排污口42处设置有阀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却器铜管清洗组件,包括水冷却器(1),水冷却器(1)包括上水室(11)和下水室(12),所述上水室(11)与下水室(12)之间贯通设置有若干铜管(2),所述下水室(12)分隔为入水腔(121)和出水腔(122),所述入水腔(121)设置有入水口(123),所述出水腔(122)设置有出水口(124),所述上水室(11)顶壁设置有透气口(13),所述透气口(13)内设置有螺纹连接的透气塞(3),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塞(3)分设为直径依次减小且同心螺纹连接的连接筒(31)、透气筒(32)和塞体(33),所述透气筒(32)可拆卸连接有供液组件(5),所述透气筒(32)侧壁上设置透气孔(34),所述下水室(12)下设置有排污腔(4),所述排污腔(4)上设置有排污口(42),所述排污腔(4)与所述下水室(12)之间设置有排污板(41),所述排污板(41)可沿垂直于铜管(2)方向移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却器铜管清洗组件,包括水冷却器(1),水冷却器(1)包括上水室(11)和下水室(12),所述上水室(11)与下水室(12)之间贯通设置有若干铜管(2),所述下水室(12)分隔为入水腔(121)和出水腔(122),所述入水腔(121)设置有入水口(123),所述出水腔(122)设置有出水口(124),所述上水室(11)顶壁设置有透气口(13),所述透气口(13)内设置有螺纹连接的透气塞(3),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塞(3)分设为直径依次减小且同心螺纹连接的连接筒(31)、透气筒(32)和塞体(33),所述透气筒(32)可拆卸连接有供液组件(5),所述透气筒(32)侧壁上设置透气孔(34),所述下水室(12)下设置有排污腔(4),所述排污腔(4)上设置有排污口(42),所述排污腔(4)与所述下水室(12)之间设置有排污板(41),所述排污板(41)可沿垂直于铜管(2)方向移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却器铜管清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31)一端边沿向外延伸设置有圆形的第一凸沿(311),所述第一凸沿(311)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透气筒(32)一段边沿向外延伸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凸沿(321),且所述第二凸沿(321)直径小于第一凸沿(311),且所述塞体(33)上设置有向下扣设的盖体(331),所述盖体(331)与所述第一凸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勇全,王任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安得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