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包括油箱,油箱通过出油管连通有加热器,加热器连通有冷却器,冷却器连通有沉降池,沉降池的边缘设置有油泵,油泵的进液端通过抽油管连通沉降池,油泵的出液端通过管道连通有板框式滤油器,板框式滤油器连通有真空滤油机,真空滤油机与油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油箱与加热器模拟变压器工作状态无需使用变压器本身进行试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
本技术涉及冷却器模拟试验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
技术介绍
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持续散发出热量,为了变压器能安全有效的工作一般的变压器内都加装有冷却油,再配合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对冷却油进行循环冷却,冷却器在出厂前必须经过现场模拟实验,对冷却器的冷却性能进行检测,但是配备专用的变压器用于冷却器的模拟实验其成本太高。授权公告号为CN206945309U的中共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分体布置式的变压器冷却模拟试验装置,其包括变压器和分体散热器,所述的变压器侧壁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分体散热器,所述的管道为伸缩式弹性管道。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连接好分体散热器,通过伸缩式的弹性管道调整好分体散热器的位置,采用变压器温升短路试验方法实现变压器的发热,变压器中的冷却油通过出油口从变压器出并通过管道进入到分体散热器内,在分体散热器内循环后再通过管道以及进油口回到变压器内,实验过程中测量变压器及分体散热器各部位的温度测量。在试验过程中的测量数据具体包括:分体散热器距离变压器水平距离、分体散热器垂直高度、分体散热器的油管长度、变压器顶层油温、进油口温度和出油口温度等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便进行分体变压器不同高度或分体散热器距离变压器不同距离下的冷却效果的对比,解决了大型电力变压器分体冷却装置出厂试验无法开展的难题,为分体冷却变压器的试验运行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试验需要使用变压器本身来作为试验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变压器工作原理的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包括油箱,所述油箱通过出油管连通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连通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连通有沉降池,地面上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的进液端通过抽油管连通所述沉降池,所述油泵的出液端通过管道连通有板框式滤油器,所述板框式滤油器连通有真空滤油机,所述真空滤油机与所述油箱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模拟试验站工作时,油泵为整个模拟试验站中冷却油的流动提供动力,冷却油从油箱内流入到加热器内对冷却油进行加热,此过程模拟变压器内冷却油温度的升高,冷却油从加热器进入到冷却器内进行冷却,此过程为对冷却器的检测,观察在冷却油加热后检测器是否存在泄漏,冷却油从冷却器内流入到沉降池内进行沉降,对冷却油在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进行沉淀,可减小后续板框式滤油器的工作强度,油泵通过抽油管将冷却油从沉降池内抽出并且泵送到板框式滤油器内,板框式滤油器对冷却油内杂质再进行过滤,过滤后冷却油从板框式滤油器内流入真空滤油机内进一步对冷却油中的杂质、水分和空气进行过滤,最终冷却油从真空滤油机内流回到油箱内进行循环,这样通过油箱、加热器、沉降池、油泵、冷却器、板式过滤器和真空滤油机模拟现场变压器与冷却器的工作流程,完成对冷却器的检测实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箱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油箱设置在支架的最顶部,所述加热器、油泵、板框式滤油器和真空滤油机于所述支架上的位置均低于所述油箱,所述冷却器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处于所述油箱与所述加热器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油箱设置在支架的最顶端,油箱内冷却油将由于高度所产生的压差自动流入到位置更低的加热器内,同理,冷却油可也从加热器流入到沉降池内,冷却油流入沉降池静止沉淀失去动力后再由油泵继续为冷却油提供动力以完成后续的试验流程,这样减小了冷却油在装置内循环所需要的动力,节省了能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器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处于所述油箱与所述加热器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冷却器设置油箱与加热器之间,加热器的位置最低,油箱的位置高于冷却器,冷却油依次从油箱内流到加热器后依然可以由于高度差而流入冷却器,但是由于冷却器的位置高于加热器冷却油将缓慢通过冷却器,这样使得冷却器可以充分对冷却油进行冷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油管远离所述油泵的一端设置有漂浮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油在沉降池内静止沉淀后,杂质将沉淀到沉降池的底部,漂浮块将使抽油管位于沉降池内的一端漂浮在油面上,这样将保证油泵将一直从冷却油的液面抽出冷却油,不会对沉降池底部的杂质产生吸附,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冷却器之间由导油管连通,所述导油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外侧壁上,所述导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器连通,另一端密封设置,所述管道的周壁上对应所述冷却器的进油口设置有至少一个法兰盘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法兰盘实现根据型号的不同冷却器的进油口数量也不相同,冷却油从加热器进入到导油管内,由于导油管远离加热器的一端密封,因此冷却油将通过法兰盘Ⅰ进入到冷却器内,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于所述法兰接口的同侧对应所述法兰接口水平设置有操作平台,所述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爬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冷却器和法兰盘Ⅰ进行法兰连接时,需要人工将法兰盘Ⅰ与其对接法兰进行固定连接或拆卸,此时需要操作台供操作人员进行上述操作,由于操作平台在支架上的高度相对人体的身高较高,则需要爬梯供操作人员到达操作台,这样实现了对冷却器和法兰盘Ⅰ的连接和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竖直固定设置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一端处于所述油箱内,所述注油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法兰盘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装置进行检测实验时,使用管道将注油管与真空滤油机连通,净化完成后的冷却油将通过注油管回到油箱内;在改装对油箱内的有进行添加或更换时,可通过法兰盘Ⅱ在下部连接外置泵向位于支架顶部的油箱内添加冷却油,这样减少了该装置所需要的管道,简化了该装置的结构,且使得向油箱内添加或更换冷却油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管处于油箱内的一端,接近所述油箱的底壁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油通过注油管流入到油箱内时,冷却油将从油箱的底部进入油箱,使冷却油不能溅射出油箱,当冷却油的液面超过注油管位于油箱内的管口时,从注油管通入油箱的冷却油将会通入油箱内的冷却油液面以下,此时,冷却油通入油箱时将不会再发生溅射,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法兰盘Ⅰ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架,所述冷却器放置在所述升降架的顶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器通常采用行车吊起后将其进油口与法兰盘Ⅰ固定连接,但是行车吊装稳固性差容易发生晃动,将升降架收缩然后将冷却器放置到升降架上,并使冷却器的进油口对准法兰盘Ⅰ,升高升降架使冷却器的进油口与法兰盘Ⅰ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其进行固定连接,此时,升降架将对冷却器进行支撑,这样提高了冷却器与法兰盘Ⅰ固定连接后的稳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器内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冷却器的出油口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所述油箱(1)内盛装有冷却油,所述油箱(1)连通有加热器(2),所述加热器(2)可拆卸连通有冷却器(3),所述冷却器(3)连通有沉降池(4),所述沉降池(4)的边缘设置有油泵(41),所述油泵(41)的进液端通过抽油管(411)连通所述沉降池(4),所述油泵(41)的出液端连通有板框式滤油器(5),所述板框式滤油器(5)连通有真空滤油机(6),所述真空滤油机(6)与所述油箱(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所述油箱(1)内盛装有冷却油,所述油箱(1)连通有加热器(2),所述加热器(2)可拆卸连通有冷却器(3),所述冷却器(3)连通有沉降池(4),所述沉降池(4)的边缘设置有油泵(41),所述油泵(41)的进液端通过抽油管(411)连通所述沉降池(4),所述油泵(41)的出液端连通有板框式滤油器(5),所述板框式滤油器(5)连通有真空滤油机(6),所述真空滤油机(6)与所述油箱(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固定连接有支架(7),所述油箱(1)设置在支架(7)的最顶部,所述加热器(2)、油泵(41)、板框式滤油器(5)和真空滤油机(6)于所述支架(7)上的位置均低于所述油箱(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3)沿所述支架(7)的高度方向处于所述油箱(1)与所述加热器(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管(411)远离所述油泵(41)的一端设置有漂浮块(41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器运行模拟试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2)与所述冷却器(3)之间由导油管(21)连通,所述导油管(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7)的外侧壁上,所述导油管(21)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器(2)连通,另一端密封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任辉,王明,袁雨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安得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