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75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制冷机组、蓄冷罐、V1阀门、V2阀门、V3阀门、V4阀门、蓄冷泵、释冷泵和末端负荷,制冷机组、蓄冷泵、V3阀门、蓄冷罐、V2阀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蓄冷罐、V4阀门、末端负载、释冷泵、V1阀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蓄冷罐内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别的温度传感器;该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通过观察截取一个完整的蓄冷/热、释冷/热循环周期,以此循环周期为基准,测量蓄冷罐的相关参数,解决了水蓄能装置在出厂前就能测试相关参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蓄冷罐性能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电力供应出现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夏季白天的“峰值”负荷与夜晚的“谷期”负荷的峰谷差很大,使电网的负荷率降低。集中空调是重要的用电大户,也是造成电网峰谷负荷的主要原因,而蓄能空调装置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所谓蓄能空调,就是将电网负荷低谷期(如夜晚)的电力用于制冷或者制热,通过利用蓄能介质将冷(热)量储蓄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如白天),再将冷热量释放出来用于建筑物的空调末端,以承担高峰期空调所需的全部或者部分负荷。通过采用这种蓄能技术能够实现削峰填谷,是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政府部门实行了电力供应峰谷不同的电价政策,随着各地峰谷电价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峰谷电价比的加大,为蓄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随着峰谷电价比的加大,用户采用蓄能技术将大大减少其空调的运行费用,降低用电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采用蓄能技术能够移峰填谷,有利于提高电网负荷率,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在蓄能项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能判断蓄能罐性能的使用效率和布水器布置合理问题,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现在的性能检测一般都是针对厂后运行测试性能。因此,特别需要一种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解决了水蓄能装置在出厂前就能测试相关参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制冷机组、蓄冷罐、V1阀门、V2阀门、V3阀门、V4阀门、蓄冷泵、释冷泵和末端负荷;所述制冷机组、蓄冷泵、V3阀门、蓄冷罐、V2阀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V4阀门、末端负载、释冷泵、V1阀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内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别的温度传感器。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蓄冷罐的进出口两端均设置有温度变送器。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蓄冷罐的进出口两端均设置有压力变送器。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蓄冷罐的进出口两端均设置有超声波流量计。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观察截取一个完整的蓄冷/热、释冷/热循环周期,以此循环周期为基准,测量蓄冷罐的相关参数,解决了水蓄能装置在出厂前就能测试相关参数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机;2、蓄冷罐;21、温度传感器;22、温度变送器;23、压力变送器;24、超声波流量计;3、V1阀门;4、V2阀门;5、V3阀门;6、V4阀门;7、蓄冷泵;8、释冷泵;9、末端负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制冷机组1、蓄冷罐2、V1阀门3、V2阀门4、V3阀门5、V4阀门6、蓄冷泵7、释冷泵8和末端负荷9,其中:制冷机组1、蓄冷泵7、V3阀门5、蓄冷罐2、V2阀门4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蓄冷罐2、V4阀门6、末端负载9、释冷泵8、V1阀门3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蓄冷罐2内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别的温度传感器21,用于监测蓄冷罐2内部水的温度变化,温度传感器21均匀分别并且相邻温度传感器2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蓄冷罐2的进出口两端均设置有温度变送器22、压力变送器23和超声波流量计24。测量过程:V2阀门、V3阀门开启,V1阀门、V4阀门关闭,开启制冷机组和蓄冷泵为蓄冷罐蓄冷水,直至蓄满为止,蓄冷罐蓄冷完毕后关闭制冷机组和蓄冷泵,然后V2阀门、V3阀门关闭,V1阀门、V4阀门开启,开启释冷泵,直至判定完全释完为止,全程定时采集温度传感器、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和超声波流量计的数据。测试条件:1、现场设备性能测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符合GB/T19412的要求。2、在测试之前,应对所使用的测试仪表进行校准,并于测试后进行误差分析。3、本方法的试验测定日期宜在当地环境温度条件接近于设计条件,并需在系统已稳定运行条件下进行。4、完整的测试程序包括至少一个初始循环试验周期和多个测试循环周期,每个循环周期由一个蓄冷循环试验和一个释冷循环试验组成。测试内容:1、实际利用蓄能量记录蓄冷罐垂直高度各温度测点的变化,根据各温度点温度变化,绘制温度变化曲线,通过观察截取一个完整的蓄冷/热、释冷/热循环周期,以此循环周期为基准,进行蓄能设备实际工况利用的蓄冷/热量Q的计算。Q=CρV(T1-T2)C—水的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开尔文[kJ/(kg·K)]ρ—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kg/m3,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V—蓄能设备的蓄能体积,单位为m3。T1—释冷最终温度/蓄热最终温度,单位为℃T2—蓄冷最终温度/释热最终温度,单位为℃2、机组蓄能量分析在一个完整的蓄冷/热、释冷/热循环周期内,采集蓄冷阶段机组的运行效率η1。测试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为1h。机组蓄能量计算方法如下:Qj=Qs×η1×1hQj—机组的实际蓄能量,单位为(kW·h)n—数据记录次数,单位为次Qs—机组的设计蓄能量,单位为(kW·h)η1—蓄冷阶段机组的实际运行效率。Δτ—测试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单位为小时(h)3、蓄能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发现蓄冷罐放冷/热周期中有能量损失,蓄冷罐的有效利用率是指被蓄存的能量能够被释放出来用于制冷/热的比例,有效利用率是反应蓄冷罐布水装置布水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η=Q/QjQ—蓄能设备实际利用的蓄能量,单位为(kW·h)Qj—机组的实际蓄能量,单位为(kW·h)测试内容包含不仅限于以上内容。本技术通过观察截取一个完整的蓄冷/热、释冷/热循环周期,以此循环周期为基准,测量蓄冷罐的相关参数,解决了水蓄能装置在出厂前就能测试相关参数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机组、蓄冷罐、V1阀门、V2阀门、V3阀门、V4阀门、蓄冷泵、释冷泵和末端负荷;/n所述制冷机组、蓄冷泵、V3阀门、蓄冷罐、V2阀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V4阀门、末端负载、释冷泵、V1阀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内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别的温度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厂内的蓄能罐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机组、蓄冷罐、V1阀门、V2阀门、V3阀门、V4阀门、蓄冷泵、释冷泵和末端负荷;
所述制冷机组、蓄冷泵、V3阀门、蓄冷罐、V2阀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V4阀门、末端负载、释冷泵、V1阀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内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别的温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菲陈阳蔡宇刘洁张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