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部件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000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风道部件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风道部件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有将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轴流风机,轴流风机设于风道;静叶风圈,静叶风圈设于轴流风机的出风侧,且静叶风圈与轴流风机的间距可调节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风道部件有效延长了送风距离。此外,送风距离会随静叶风圈与轴流风机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将静叶风圈与轴流风机的间距设置为可调节,可方便用户根据送风需求调整送风距离,提高了风道部件的实用性。

Air duct components and floor typ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部件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特别涉及一种风道部件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常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常采用轴流风机将换热后的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到室内。但是,由于轴流风机自身结构的限制,轴流风机吹出的风容易向其周向扩散,导致较大的风量损失,送风距离缩短,难以满足用户长距离送风的需求。示例性技术通过在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设置静叶风圈来延长送风距离,但用户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送风距离,降低了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道部件,旨在解决如何提高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用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风道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有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风道;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设于所述风道;静叶风圈,所述静叶风圈设于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侧,且所述静叶风圈与所述轴流风机的间距可调节设置。可选地,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机出风侧的安装筒,所述静叶风圈与所述安装筒滑动配合。可选地,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导槽和滑轨,所述导槽设于所述安装筒的内壁,所述滑轨与所述导槽滑动配合,所述静叶风圈连接于所述滑轨的一端。可选地,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机出风侧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具有朝向所述轴流风机凸设的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部分伸入到所述轴流风机的轮毂中;所述电机支架连接于所述安装筒,所述静叶风圈环设于所述电机安装座。可选地,所述导槽具有背离所述轴流风机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凸出于所述轴流风机在出风侧的端部,以供所述静叶风圈限位抵接。可选地,所述静叶风圈包括与所述安装筒滑动配合的安装圈,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圈的多个静叶,多个所述静叶沿所述安装圈的径向延伸,并沿所述安装圈的周向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静叶风圈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圈内侧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与所述安装圈同轴设置;多个所述静叶沿所述安装圈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划分成内侧静叶组和外侧静叶组,其中,所述内侧静叶组中的静叶连接于所述连接圈,所述外侧静叶组中的静叶连接所述连接圈和安装圈。可选地,所述内侧静叶组中的静叶,与所述外侧静叶组中的静叶沿径向呈错位设置。可选地,多个所述静叶的叶面自迎风侧向背风侧朝同一环周方向倾斜,且倾斜方向与所述轴流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可选地,所述静叶的横截面的宽度自迎风侧向背风侧逐渐减小。可选地,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静叶风圈活动。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一种风道部件,该风道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有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风道;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设于所述风道;静叶风圈,所述静叶风圈设于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侧,且所述静叶风圈与所述轴流风机的间距可调节设置。本技术风道部件通过将静叶风圈设置在轴流风机的出风侧,以利用该静叶风圈将轴流风机吹出气流的旋转动能矫正形成轴向动能,使得气流的总轴向动能增加,减少了旋转扩散的风量损失,进而增加了轴向出风量,由此,有效延长了送风距离。此外,送风距离会随静叶风圈与轴流风机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将静叶风圈与轴流风机的间距设置为可调节,可方便用户根据送风需求调整送风距离,提高了风道部件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风道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风道部件部分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中静叶风圈与安装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风道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11出风口12风道20轴流风机30静叶风圈40安装筒51滑轨52导槽60电机支架61电机安装座521限位面31安装圈32静叶33连接圈321内侧静叶组322外侧静叶组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风道部件,应用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风道部件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1,所述壳体10的内部还形成有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11连通的风道12;轴流风机20,所述轴流风机20设于所述风道12;静叶风圈30,所述静叶风圈30设于所述轴流风机20的出风侧,且所述静叶风圈30与所述轴流风机20的间距可调节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开设于壳体10的前侧面,出风口11开设于壳体10的后侧面,壳体10内还安装有室内换热器。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轴流风机2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到风道12内,这部分气流在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继续由轴流风机20驱动向出风口11吹出。对于传统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而言,在轴流风机20运行的过程中,轴流风机20将气流向前吹出后,气流具有沿轴流风机20轴向上的轴向动能,以及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动能。因此,由轴流风机20吹出的气流,仅有一部分该气流向前吹出,而另一部分则沿其周向旋转扩散出去,造成风轮损失。对于本实施例中的风道部件而言,在轴流风机20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在轴流风机20的出风侧设有静叶风圈30,所述在轴流风机20将气流向前吹出后,气流的旋转动能向前推进到静叶风圈30,气流从静叶风圈30的静叶32间隙穿过,从而气流的旋转功能被静叶风圈30整流回收形成轴向动能,气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1),所述壳体(10)的内部还形成有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11)连通的风道(12);/n轴流风机(20),所述轴流风机(20)设于所述风道(12);/n静叶风圈(30),所述静叶风圈(30)设于所述轴流风机(20)的出风侧,且所述静叶风圈(30)与所述轴流风机(20)的间距可调节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1),所述壳体(10)的内部还形成有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11)连通的风道(12);
轴流风机(20),所述轴流风机(20)设于所述风道(12);
静叶风圈(30),所述静叶风圈(30)设于所述轴流风机(20)的出风侧,且所述静叶风圈(30)与所述轴流风机(20)的间距可调节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机(20)出风侧的安装筒(40),所述静叶风圈(30)与所述安装筒(40)滑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导槽(52)和滑轨(51),所述导槽(52)设于所述安装筒(40)的内壁,所述滑轨(51)与所述导槽(52)滑动配合,所述静叶风圈(30)连接于所述滑轨(51)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机(20)出风侧的电机支架(60),所述电机支架(60)具有朝向所述轴流风机(20)凸设的电机安装座(61),所述电机安装座(61)部分伸入到所述轴流风机(20)的轮毂中;所述电机支架(60)连接于所述安装筒(40),所述静叶风圈(30)环设于所述电机安装座(6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52)具有背离所述轴流风机(20)的限位面(521),所述限位面(521)凸出于所述轴流风机(20)在出风侧的端部,以供所述静叶风圈(30)限位抵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杰林钟志尧王波王武中白建雄刘太生宫笋程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