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23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5:19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轴流风机;第二风道构件,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包括围成第二风道的第二筒状主体;所述第二筒状主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设于所述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且可发生转动,被配置为改变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轴流风机输出的气流经过第二风道时,第二通风部以第一通风部为基点发生旋转,调节送风方向,从而可以使第二通风部的出风方向与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形成夹角,进而扩大了风道组件的送风角度,克服现有的送风区域固定的局限性,通过第二通风部的旋转送风模式,满足用户对于送风多样性的需求。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Air duct components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领域,例如涉及风道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介绍
贯流风扇配备长方形出风口的结构设计,轴流风扇配备圆形出风口的结构设计,但长方形出风口的送风距离小于圆形出风口,长方形出风口比圆形出风口能够实现较大的送风范围,现有的圆形出风口一般通过设计多个风口实现较大的送风范围。与轴流风扇相配合的圆形出风口通过设计多个呈一定摆风角度的风口,虽然实现了大于圆形出风口的初始送风范围的目的。但是,风口的位置及摆风角度固定,每次出风,有风区域的范围固定,模式单一。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圆形出风口的送风区域固定,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风道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以解决圆形出风口的送风区域固定的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轴流风机;第二风道构件,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包括围成第二风道的第二筒状主体;所述第二筒状主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设于所述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且可发生转动,被配置为改变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轴流风机输出的气流经过第二风道时,第二通风部以第一通风部为基点发生旋转,调节送风方向,从而可以使第二通风部的出风方向与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形成夹角,进而扩大了风道组件的送风角度,克服现有的送风区域固定的局限性,通过第二通风部的旋转送风模式,满足用户对于送风多样性的需求。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风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轴流风机;20:第一筒状主体;30:加热部件;40:第一通风部;41:第一通风部的进风口;42:第一通风部的气流通道;43: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50:第二通风部;51: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52:第二通风部的气流通道;53:第二通风部的出风口;54:环形凸起;60:电机;70:齿轮;80:齿轮环;90: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包括:轴流风机10;第二风道构件,设置在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包括围成第二风道的第二筒状主体;第二筒状主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风部40和第二通风部50,第二通风部50设于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43且可发生转动,被配置为改变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采用上述实施例,轴流风机10输出的气流经过第二风道时,第二通风部50可以旋转,调节送风方向,从而可以使第二通风部50的出风方向与轴流风机10的出风方向形成夹角,进而扩大了风道组件的送风角度,克服现有的送风区域固定的局限性,通过第二通风部的旋转送风模式,满足用户对于送风多样性的需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通风部的出风口53的轴向与第一通风部的进风口41的轴向相交,气流从第一通风部的进风口41进而第二风道后,经过第二通风部50的引导,从第二通风部的出风口53流出,第二风道的气流的出风方向与进风方向相交。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轴向与出风口的轴向相交,其中,第二通风部的气流通道52可以与进风口同轴,可以与出风口同轴,也可以认为气流通道所处的第二通风部发生弯折,从而改变气流方向。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通风部的进风口的轴向与出风口的轴向相平行,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43与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51同轴,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51轴向与出风口的轴向相交。这样,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被改变,但是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与进风方向的夹角不变。可选地,第二风道构件在送风时,第二通风部50在360°转动时,不同的旋转角度下,第二通风部50相对第一通风部40的出风夹角是相同的。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与进风方向的夹角越小,第二风道的送风角度越小,送风距离越远。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通风部的气流通道42的轴向与出风口的轴向相交,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43与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51同轴,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51的轴向与气流通道的的轴向相交。可选地,第一通风部的气流通道42的横截面呈椭圆,第二通风部50的横截面呈椭圆,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43和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51的横截面呈圆形。这样,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与进风方向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组件,包括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二风道构件,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包括围成第二风道的第二筒状主体;/n所述第二筒状主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设于所述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且可发生转动,被配置为改变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组件,包括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风道构件,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包括围成第二风道的第二筒状主体;
所述第二筒状主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设于所述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且可发生转动,被配置为改变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通风部的出风口边缘,周向设置有环形槽;
沿所述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边缘,周向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相适配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槽卡接,且可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风部的外侧壁设置有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通风部的进风口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相配合的从动机构;
所述第二通风部受驱动可相对所述第一通风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部的外侧壁;
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被配置为受所述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明亮孙婷李进超成汝振郝本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