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173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包括安装壳和缓冲机构,所述减震壳的内表面与消音壳的外表面连接,消音壳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震动柱的外表面左侧连接,震动柱的外表面左侧与振动器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振动器的外表面与外套壳的内表面连接,外套壳的外表面底部与缓冲棉的外表面顶部连接,减震弹簧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震动柱的外表面左侧与密封圈的内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缓冲棉和振动器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震动棒工作的时候可以让手柄处的震动降低,所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有手柄处可以减震功能的目的。

A vibrating rod with damping mechanism at the ha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
技术介绍
振动棒是工程建设中使用的一种机具,能够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提高强度。振动棒按照传递振动的方法、动力来源、振动频率进行划分。建筑用的震动棒是一种建筑工程用的工具,然而其结构大多比较简单,所以在实际实用的时候也会对使用着产生一定的震动,所以会对使用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对使用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耽误工程和时间,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具有手柄处可以减震功能的震动棒。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达到具有手柄处可以减震功能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有清洁功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包括安装壳和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加固体、减震壳、震动柱、衔接软体、震动头、橡胶皮套、密封圈、外套壳、减震弹簧、衔接片、消音壳、缓冲棉、振动器、荧光条和标识牌,所述安装壳的外表面右侧与过渡壳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过渡壳的外表面右侧与减震壳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减震壳的内表面与消音壳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消音壳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震动柱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震动柱的外表面左侧与振动器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振动器的外表面与外套壳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外套壳的外表面底部与缓冲棉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缓冲棉的外表面底部与减震弹簧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震动柱的外表面左侧与密封圈的内表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震动柱的外表面右侧与衔接软体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且衔接软体的外表面右侧与震动头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通电线的外表面右侧连接,且安装壳的外表面底部与把手的外表面顶部连接。优选的,所述震动柱的外表面与橡胶皮套的内表面连接,且过渡壳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加固体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中部设置有圆口,且圆口的内径大于震动柱的外径。优选的,所述减震壳的外表面顶部与荧光条的外表面背部连接,且减震壳的外表面底部与标识牌的外表面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减震壳、外套壳、减震弹簧、衔接片、消音壳、缓冲棉和振动器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震动棒工作的时候可以让手柄处的震动降低,从而可以方便操作者的使用,不会耽误正常的工作使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有手柄处可以减震功能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过渡壳、荧光条、标识牌、把手、通电线、橡胶皮套和外套壳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整个装置方便使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主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壳、2过渡壳、3缓冲机构、301加固体、302减震壳、303震动柱、304衔接软体、305震动头、306橡胶皮套、307密封圈、308外套壳、309减震弹簧、310衔接片、311消音壳、312缓冲棉、313振动器、314荧光条、315标识牌、4把手、5通电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包括安装壳1和缓冲机构3,缓冲机构3包括加固体301、减震壳302、震动柱303、衔接软体304、震动头305、橡胶皮套306、密封圈307、外套壳308、减震弹簧309、衔接片310、消音壳311、缓冲棉312、振动器313、荧光条314和标识牌315,安装壳1的外表面右侧与过渡壳2的外表面左侧焊接,过渡壳2的外表面右侧与减震壳302的外表面左侧焊接,减震壳302的内表面与消音壳311的外表面粘接,消音壳311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插接,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与振动器313的外表面右侧焊接,振动器313的外表面与外套壳308的内表面套接,外套壳308的外表面底部与缓冲棉312的外表面顶部搭接,缓冲棉312的外表面底部与减震弹簧309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减震弹簧309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310的外表面顶部焊接,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与密封圈307的内表面套接,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右侧与衔接软体304的外表面左侧套接,且衔接软体304的外表面右侧与震动头305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安装壳1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通电线5的外表面右侧插接,且安装壳1的外表面底部与把手4的外表面顶部焊接,震动柱303的外表面与橡胶皮套306的内表面套接,且过渡壳2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加固体301的外表面底部焊接,密封圈307的中部设置有圆口,且圆口的内径大于震动柱303的外径,减震壳302的外表面顶部与荧光条314的外表面背部粘接,且减震壳302的外表面底部与标识牌315的外表面粘接,该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通过减震壳302、外套壳308、减震弹簧309、衔接片310、消音壳311、缓冲棉312和振动器313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震动棒工作的时候可以让手柄处的震动降低,从而可以方便操作者的使用,不会耽误正常的工作使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有手柄处可以减震功能的目的,通过过渡壳2、荧光条314、标识牌315、把手4、通电线5、橡胶皮套306和外套壳308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整个装置方便使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在使用时,将通电线5与电源相连,然后启动震动棒,所以震动柱303、震动头305等结构可以产生震动,然后手握把手4,震动时缓冲棉312将可以将震动降低,而且减震弹簧309也可以降低震动的幅度,而且是安装在手柄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在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从而可以降低使用时的震动幅度,便于使用。综上所述,该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通过减震壳302、外套壳308、减震弹簧309、衔接片310、消音壳311、缓冲棉312和振动器313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震动棒工作的时候可以让手柄处的震动降低,从而可以方便操作者的使用,不会耽误正常的工作使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有手柄处可以减震功能的目的,通过过渡壳2、荧光条314、标识牌315、把手4、通电线5、橡胶皮套306和外套壳308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整个装置方便使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包括安装壳(1)和缓冲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加固体(301)、减震壳(302)、震动柱(303)、衔接软体(304)、震动头(305)、橡胶皮套(306)、密封圈(307)、外套壳(308)、减震弹簧(309)、衔接片(310)、消音壳(311)、缓冲棉(312)、振动器(313)、荧光条(314)和标识牌(315),所述安装壳(1)的外表面右侧与过渡壳(2)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过渡壳(2)的外表面右侧与减震壳(302)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减震壳(302)的内表面与消音壳(31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消音壳(311)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与振动器(313)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振动器(313)的外表面与外套壳(308)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外套壳(308)的外表面底部与缓冲棉(312)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缓冲棉(312)的外表面底部与减震弹簧(309)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309)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310)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与密封圈(307)的内表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柄处带有减震机构的震动棒,包括安装壳(1)和缓冲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加固体(301)、减震壳(302)、震动柱(303)、衔接软体(304)、震动头(305)、橡胶皮套(306)、密封圈(307)、外套壳(308)、减震弹簧(309)、衔接片(310)、消音壳(311)、缓冲棉(312)、振动器(313)、荧光条(314)和标识牌(315),所述安装壳(1)的外表面右侧与过渡壳(2)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过渡壳(2)的外表面右侧与减震壳(302)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减震壳(302)的内表面与消音壳(31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消音壳(311)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与振动器(313)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振动器(313)的外表面与外套壳(308)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外套壳(308)的外表面底部与缓冲棉(312)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缓冲棉(312)的外表面底部与减震弹簧(309)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309)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310)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震动柱(303)的外表面左侧与密封圈(307)的内表面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龙腾瑞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