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192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和转台,转台中心设有中心球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转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弧形轨道上表面间隔铺设有多根滚棒,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保险腿支柱,保险腿支柱顶部与转体梁固定连接,保险腿支柱底部固定连接在钢板上,钢板支撑于弧形轨道的滚棒上,转台上连接有驱动转体梁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保险腿构造措施进行相应改进,以增大转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外移的保险腿支柱与弧形轨道之间通过钢板和滚棒的滚动连接,减少外移保险腿处的接触阻力,进而解决转体牵引力较大的问题,使转体能顺利进行。

A rolling support rotating system to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rotat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
本技术属于桥梁设计与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顺应我国复杂多变交通道路的发展要求,大批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施和新方案不时出现,使桥梁的施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桥梁的施工经历了从以前广阔的平面布置到如今交错复杂的空间布置,如一些跨铁路、跨海跨河的桥梁,而为了不阻碍其交通要道的通行,必须对施工方法进行改良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施工方法在车辆较多的交通线上方施工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影响交通通行,造成城市拥堵,转体施工在这种困境下应运而生。常规转体施工方法中保险腿一般在牵引转台以内,支撑半径相对较小。对于斜拉桥单球铰水平转体施工,由于桥塔为高耸结构,在遇到风力或其它较大不平衡弯矩作用时,转体施工稳定性较差,存在大偏心倾覆的风险。若考虑将保险腿外移到牵引转台以外,扩大其支撑半径,采用多点支撑转体,则可大大增加转体施工的稳定性,减少大偏心倾覆的施工风险。对于不对称结构梁式桥水平转体施工,需要进行配重来保证转体结构的平衡。若考虑将部分保险腿外移到牵引转台以外,采用多点支撑转体,则可以减少转体配重,同时可增加转体结构的稳定性。然而,高耸结构(斜拉桥)或不对称结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时,为增加转体结构的稳定性或者减小梁体转体平衡配重而采取将保险腿外移的措施,致使保险腿处的接触阻力反映在转台处的牵引力将放大相应倍数,转体牵引力较大,转动困难、甚至产生难以转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转体施工中将保险腿外移的措施,致使保险腿处的接触阻力反映在转台处的牵引力大,转动困难、甚至产生难以转动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以及用于支撑转体梁转动的转台,所述转台中心设有中心球铰,所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转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上表面间隔铺设有多根滚棒,所述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保险腿支柱,所述保险腿支柱顶部与转体梁固定连接,保险腿支柱底部固定连接在钢板上,所述钢板支撑于所述弧形轨道的滚棒上,所述转台上连接有驱动转体梁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进一步的,所述保险腿支柱有两组,关于所述转体梁的轴线对称布置,且每组保险腿支柱有两个沿弧形轨道中心线并排布置的保险腿。进一步的,所述保险腿为内灌有微膨胀混凝土的钢管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轨道的平面形状为弧形带状,且其顶面等间距设有多个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沿弧形轨道的径向延伸,所述滚棒放置于该弧形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轨道的弧心角大于所述转体梁的转动角度,且所述弧形轨道两端设置限位挡块。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反力座和牵引索,所述牵引反力座位于所述转体梁下方,所述牵引反力座通过牵引索与所述转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通过将外移的保险腿支柱与弧形轨道之间通过钢板和滚棒的滚动连接,减少外移保险腿处的接触阻力,进而解决转体牵引力较大的问题,使转体能顺利进行。(2)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中通过在转体梁底部布置两组保险腿支柱,并通过配重设置适当的预偏心,使两组保险腿支柱和中心球铰一起形成三点支撑,增大转体结构的稳定性。(3)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在不影响被跨铁路和公路的正常运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拆迁,采用这种方式转体,极大地增强了转体桥施工的安全性,减少了拆迁损失,节省了工程投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滚动支撑转体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保险腿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滚动支撑转体系统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体梁;2、中心球铰;3、转台;4、铁路线;5、弧形轨道;6、牵引索;7、牵引反力座;8、滚棒;9、保险腿;10、微膨胀混凝土;11、钢板;12、弧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1,以及用于支撑转体梁1转动的转台3,所述转台3中心设有中心球铰2,所述转体梁1下方设置有以转台3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5,所述弧形轨道5至少部分位于转台3与铁路线4之间,使得转体梁1沿弧形轨道5转动后能跨越铁路线4,所述弧形轨道5上表面间隔铺设有多根滚棒8,所述转体梁1底部设有至少一组保险腿支柱,所述保险腿支柱顶部与转体梁1固定连接,保险腿支柱底部固定连接在钢板11上,所述钢板11支撑于所述弧形轨道5的滚棒8上,通过多组保险腿支柱对转体梁1形成多点支撑,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组保险腿支柱;所述转台3上连接有驱动转体梁1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本实施例中将常规转体布置在牵引转台内的保险腿取消,在牵引转台以外不影响铁路运行的转体梁1底布置两处保险腿支柱,通过配重设置适当的预偏心,使两处保险腿支柱和中心球铰2一起形成三点支撑,每处保险腿支柱上部连接转体梁1,下部与钢板11连接,并支撑于弧形轨道5上,在转体时,通过动力牵引机构牵引转台3,使上部转体梁1及保险腿支柱沿圆周运动,达到桥梁转体的目的。本实施例通过将外移的保险腿支柱与弧形轨道5之间通过钢板11和滚棒8的滚动连接,减少外移保险腿处的接触阻力,进而解决转体牵引力较大的问题,使转体能顺利进行。其中,所述动力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反力座7和牵引索6,所述牵引反力座7位于所述转体梁1下方,所述牵引反力座7通过牵引索6与所述转台3连接,通过牵拉转台3处的牵引索6,使转台3上部的转体梁1沿圆周运动,同时带动转体梁1底部的保险腿沿弧形轨道5圆周运动,而达到转体的目的。细化的实施方式,两组所述保险腿支柱关于所述转体梁1的轴线对称布置,且每组保险腿支柱有两个沿弧形轨道5中心线并排布置的保险腿9,进一步增大了转体结构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保险腿9采用钢管制作,内灌微膨胀混凝土10,以增加其承载力,保险腿9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以及用于支撑转体梁转动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中心设有中心球铰,所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转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上表面间隔铺设有多根滚棒,所述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保险腿支柱,所述保险腿支柱顶部与转体梁固定连接,保险腿支柱底部固定连接在钢板上,所述钢板支撑于所述弧形轨道的滚棒上,所述转台上连接有驱动转体梁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以及用于支撑转体梁转动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中心设有中心球铰,所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转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上表面间隔铺设有多根滚棒,所述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保险腿支柱,所述保险腿支柱顶部与转体梁固定连接,保险腿支柱底部固定连接在钢板上,所述钢板支撑于所述弧形轨道的滚棒上,所述转台上连接有驱动转体梁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撑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腿支柱有两组,关于所述转体梁的轴线对称布置,且每组保险腿支柱有两个沿弧形轨道中心线并排布置的保险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转体阻力的滚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行川杨金乔李卫东田英杰李金峰高超陈银伟熊欢刘少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