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1926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和转台,所述转体梁底部转动轴心位置设置球铰,所述转台为双层钢板围成的圆周结构,转台的直径为所述转体梁底部宽度的0.7~1倍,所述球铰中心位于转台的中心线上,所述转台外周连接有驱动转台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所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球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所述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辅助支撑,辅助支撑顶部与转体梁连接,辅助支撑底部连接在钢板上,钢板支撑于弧形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大转台半径以增大与其连接的动力牵引机构的牵引张拉半径,从而解决了转台处牵引力过大而转动困难的问题。

A bridge swivel system to enlarge the radius of traction turn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
本技术属于桥梁设计和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顺应我国复杂多变交通道路的发展要求,大批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施和新方案不时出现,使桥梁的施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桥梁的施工经历了从以前广阔的平面布置到如今交错复杂的空间布置,如一些跨铁路、跨海跨河的桥梁,而为了不阻碍其交通要道的通行,必须对施工方法进行改良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施工方法在车辆较多的交通线上方施工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影响交通通行,造成城市拥堵,转体施工在这种困境下应运而生。对于不对称结构梁式桥水平转体施工,需要进行配重来保证转体结构的平衡。若考虑在牵引转台以外设置辅助支撑,采用多点支撑转体,则可以减少转体配重,同时可增加转体结构的稳定性。然而,这种为减小梁体转体平衡配重而采取设置辅助支撑的措施,致使辅助支撑处的接触阻力反映在转台处的牵引力将放大相应倍数,转体牵引力较大,转动困难、甚至产生难以转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不对称结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中采取设置辅助支撑的措施,致使辅助支撑处的接触阻力反映在转台处的牵引力大,转动困难、甚至产生难以转动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以及用于带动转体梁转动的转台,所述转体梁底部转动轴心位置设置球铰,所述转台为双层钢板围成的圆周结构,转台的直径为所述转体梁底部宽度的0.7~1倍,所述球铰中心位于所述转台的中心线上,所述转台外周连接有驱动转台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所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球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所述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辅助支撑,所述辅助支撑顶部与转体梁连接,辅助支撑底部连接在钢板上,所述钢板支撑于弧形轨道上。进一步的,所述转台由内外双层钢板构成,且其内外侧钢板之间沿转台周向等间距布置若干肋板。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反力座和牵引索,所述牵引反力座位于转台外侧,所述牵引索一端连接牵引反力座,另一端穿过转台外侧钢板固定于相邻两肋板与内外侧钢板形成的箱室内,且该箱室内浇筑有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转台上部通过高强螺栓与转体梁底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有两组,关于所述转体梁的轴线对称布置,且每组辅助支撑有两个沿弧形轨道中心线并排布置的保险腿。进一步的,所述保险腿为内灌有微膨胀混凝土的钢管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顶部通过高强螺栓与转体梁底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轨道的平面形状为弧形带状,且其顶面铺设有四氟滑板。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轨道的弧心角大于所述转体梁的转动角度,且所述弧形轨道两端设置限位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通过增大转台半径以增大与其连接的动力牵引机构的牵引张拉半径,从而解决了转台处牵引力过大而转动困难的问题。(2)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通过在转体梁底部布置两组辅助支撑,并通过配重设置适当的预偏心,使两组辅助支撑和球铰一起形成三点支撑,增大转体结构的稳定性。(3)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在不影响被跨铁路和公路的正常运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拆迁,采用这种方式转体,极大地增强了转体桥施工的安全性,减少了拆迁损失,节省了工程投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转体梁的立面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的立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体梁;2、转台;3、弧形轨道;4、辅助支撑;5、铁路线;6、牵引索;7、牵引反力座;8、球铰;9、球铰垫石;10、肋板;11、混凝土;12、微膨胀混凝土;13、钢板;14、四氟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1,以及用于带动转体梁1转动的转台2,所述转台2为双层钢板围成的圆周结构,转台2的直径为所述转体梁1底部宽度的0.7~1倍,优选的,转台2的直径尽量接近转体梁1底部宽度。所述转体梁1底部设有球铰垫石9,转体梁1通过球铰8转动连接在球铰垫石9上,所述球铰8中心位于所述转台2的中心线上,所述转台2外周连接有驱动转台2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所述转体梁1下方设置有以球铰8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3,所述弧形轨道3至少部分位于球铰8与铁路线5之间,使得转体梁1沿弧形轨道3转动后能跨越铁路线5。所述转体梁1底部设有至少一组辅助支撑4,所述辅助支撑4顶部与转体梁1连接,辅助支撑4底部连接在钢板13上,所述钢板13支撑于弧形轨道3上,通过多组辅助支撑4对转体梁1形成多点支撑,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组辅助支撑4。其中,本实施例中转体梁1为钢箱梁,转体梁1由跨铁路侧转体梁段和非跨铁路侧转体梁段组成,跨铁路侧转体梁段和非跨铁路侧转体梁段分别位于球铰8两侧,且跨铁路侧转体梁段长度大于非跨铁路侧转体梁段。本实施例在满足转体梁1底结构且不影响转体梁1正常转动的情况下,最大化扩大转台2半径以减少转体牵引力,转台2的直径最大可与转体梁底部宽度一致;同时在不影响铁路设施的情况下,在转体梁1下方布置两处辅助支撑4,通过配重设置适当的预偏心,使两处辅助支撑4和球铰8一起形成三点支撑,每处辅助支撑4上部连接转体梁1,下部与钢板13连接,并支撑于弧形轨道3上,在转体时,通过转台2外侧的动力牵引机构牵引转台2转动,从而带动上部转体梁1绕球铰8沿圆周运动,达到桥梁转体的目的。本实施例通过增大转台2半径以增大与其连接的动力牵引机构的牵引张拉半径,从而解决了转台2处牵引力过大而转动困难的问题。细化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转台2由内外双层钢板构成,减小转台2的自重,从而降低牵引转台2转动的牵引力,同时在转台2的内外侧钢板之间沿转台2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以及用于带动转体梁转动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梁底部转动轴心位置设置球铰,所述转台为双层钢板围成的圆周结构,转台的直径为所述转体梁底部宽度的0.7~1倍,所述球铰中心位于所述转台的中心线上,所述转台外周连接有驱动转台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所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球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所述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辅助支撑,所述辅助支撑顶部与转体梁连接,辅助支撑底部连接在钢板上,所述钢板支撑于弧形轨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以及用于带动转体梁转动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梁底部转动轴心位置设置球铰,所述转台为双层钢板围成的圆周结构,转台的直径为所述转体梁底部宽度的0.7~1倍,所述球铰中心位于所述转台的中心线上,所述转台外周连接有驱动转台转动的动力牵引机构,所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球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所述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辅助支撑,所述辅助支撑顶部与转体梁连接,辅助支撑底部连接在钢板上,所述钢板支撑于弧形轨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由内外双层钢板构成,且其内外侧钢板之间沿转台周向等间距布置若干肋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扩大牵引转台半径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反力座和牵引索,所述牵引反力座位于转台外侧,所述牵引索一端连接牵引反力座,另一端穿过转台外侧钢板固定于相邻两肋板与内外侧钢板形成的箱室内,且该箱室内浇筑有混凝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行川邹向农肖宇松熊涛陈银伟李前名龙俊贤邓旭刘少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