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多酶偶联法氧化还原不对称制备L-草铵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99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多酶偶联法氧化还原不对称制备L‑草铵膦的方法,以D,L‑草铵膦为原料,经酶催化体系催化获得L‑草铵膦,所述酶催化体系包括用于将D,L‑草铵膦中的D‑草铵膦催化为2‑羰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的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以及用于将2‑羰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催化还原为L‑草铵膦的转氨酶,所述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由野生菌Rhodotorula taiwanensis中的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所得,突变位点选自以下四种中的一种:(1)M213S;(2)M213S‑N54V‑F58E;(3)M213S‑N54V‑F58E‑D207A;(4)M213S‑N54V‑F58E‑D207A‑S60T。本发明专利技术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具有更好的催化效率,以外消旋D,L‑草铵膦为底物进行催化反应时,转化率远高于野生型酶,PPO产率也大幅提升。

A method of asymmetric preparation of l-glyphosate by oxidation-reduction of biological multi enzyme coup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多酶偶联法氧化还原不对称制备L-草铵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多酶偶联法氧化还原不对称制备L-草铵膦的方法。
技术介绍
草铵膦,又名草丁膦,英文名为Phosphinothricin(简称PPT),化学名为2-氨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由赫斯特公司(几经合并后现归属拜耳公司)开发生产。草铵膦属膦酸类除草剂,是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非选择性(灭生性)触杀型除草剂。众所周知,灭生性除草剂市场巨大。目前,世界三大除草剂分别为百草枯,草甘膦,草铵膦。在市场使用方面,草甘膦独占鳌头,但是由于其长期使用,使得大量杂草产生抗性,而草甘膦也趋于失效;百草枯由于其剧毒性,已被列入《鹿特丹公约》,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禁用或限用,中国农业部已发布公告说明,百草枯在2014年7月1日停止生产,2016年7月1日禁止使用;而目前草铵膦产量虽小,却具有优异的除草性能和较小的药害副作用,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草铵膦由两种光学异构体,分别为L-草铵膦和D-草铵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多酶偶联法氧化还原不对称制备L-草铵膦的方法,以为原料,经酶催化体系催化获得L-草铵膦,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催化体系包括用于将D,L-草铵膦中的D-草铵膦催化为2-羰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的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以及用于将2-羰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催化还原为L-草铵膦的转氨酶,/n所述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由野生菌Rhodotorula taiwanensis中的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所得,突变位点选自以下四种中的一种:/n(1)M213S;/n(2)M213S-N54V-F58E;/n(3)M213S-N54V-F58E-D207A;/n(4)M213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多酶偶联法氧化还原不对称制备L-草铵膦的方法,以为原料,经酶催化体系催化获得L-草铵膦,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催化体系包括用于将D,L-草铵膦中的D-草铵膦催化为2-羰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的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以及用于将2-羰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催化还原为L-草铵膦的转氨酶,
所述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由野生菌Rhodotorulataiwanensis中的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所得,突变位点选自以下四种中的一种:
(1)M213S;
(2)M213S-N54V-F58E;
(3)M213S-N54V-F58E-D207A;
(4)M213S-N54V-F58E-D207A-S60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氨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7所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表达所述D-氨基酸氧化酶突变体的基因工程菌获得;
所述转氨酶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表达所述转氨酶的基因工程菌获得,同时还加有辅酶磷酸吡哆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基因工程菌的宿主细胞均为E.c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亚平程峰王柳玉郑裕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