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485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及系统,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包括进料口、进料预热炉和反应炉,进料口与进料预热炉的进口连接,进料预热炉的出口与反应炉的进口连接,反应炉的进口设有第一气体分布器;反应炉包括反应炉壳体,反应炉壳体中设置多层加热区域,加热区域由第一加热壁围成;每层加热区域内平行设置多排反应管,反应管的一端与第一气体分布器连接,另一端与反应炉的出口连接;反应管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加热喷嘴。该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及系统中,反应装置温度分布均一,温度易控制,反应系统有效的利用了每一步产生的废热和废料,减少能源、原料浪费。

A device and system for the reac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low-carbon alkane to produce alk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属于二氧化碳的转化与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消费不断剧增,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工业革命前的0.4亿吨发展到1996年的60.4亿吨,到2100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预计将增加到360亿吨,非持续性能源生产与发展模式使全球环境面临严峻的危机。二氧化碳随着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逐步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多数科学家及政府机构的共识。二氧化碳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加工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品,如白炭黑、硼砂、轻质氧化镁、碳酸丙烯酯、水杨酸、氰基肌等。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是以二氧化碳和低碳烷烃为原料进行反应制备烯烃,该应用可提供重要的工业原料烯烃,又可消除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是一个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反应。目前工业上应用的恒温反应炉,其结构大多为整体的筒状反应管,加热炉在反应管外壁进行加热,反应气体进入反应管中进行恒温反应,但对于工业生产来说,产量大,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口、进料预热炉和反应炉,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料预热炉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料预热炉的出口与所述反应炉的进口连接,所述反应炉的进口设有第一气体分布器;所述反应炉包括反应炉壳体,所述反应炉壳体中设置多层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区域由第一加热壁围成;每层所述加热区域内平行设置多排反应管,所述反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分布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炉的出口连接;所述反应管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加热喷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口、进料预热炉和反应炉,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料预热炉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料预热炉的出口与所述反应炉的进口连接,所述反应炉的进口设有第一气体分布器;所述反应炉包括反应炉壳体,所述反应炉壳体中设置多层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区域由第一加热壁围成;每层所述加热区域内平行设置多排反应管,所述反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分布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炉的出口连接;所述反应管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加热喷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余热换热装置,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包括管程和壳程;所述反应炉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管程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管程出口与出料口连接;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壳程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壳程出口与所述进料预热炉的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预热炉包括预热炉壳体;所述预热炉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加热壁;所述进料预热炉的进口处设有第二气体分布器;所述预热炉壳体中平行设置多排预热管,所述预热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气体分布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料预热炉的出口连接;所述预热管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加热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于混合二氧化碳、低碳烷烃和水蒸气的加料混合器,所述加料混合器设有水蒸气进口,所述加料混合器的进口与所述进料预热炉的出口连接,所述加料混合器的出口与所述反应炉的进口连接。


5.一种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所述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还包括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第二余热换热装置和急冷装置;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入口与所述反应炉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余热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冷介质入口与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冷介质出口与所述进料预热炉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余热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急冷装置的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急冷装置的热介质出口与出料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粗分离单元,所述粗分离单元包括脱碳吸收塔、碱洗塔、第一冷却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再生塔、洗苯塔和干燥器;所述急冷装置的热介质出口与所述脱碳吸收塔的气相入口连接,所述脱碳吸收塔的气相出口与所述碱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南徐龙伢孙海兵林毓勇朱向学肖镱王涛陈福存黄敏江起培严正芳李刚王翔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世纪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