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200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其包括一蓄热催化炉及预定数量的吸附单元,所述蓄热催化炉包括一第一蓄热催化室及一第二蓄热催化室,所述第一蓄热催化室及所述第二蓄热催化室通过所述旋转换向阀切换,选择废气进入的两者的先后顺序,所述吸附单元用于吸附切换过程中残留在管道和蓄热催化区内的有机物,避免了周期性未处理气体交差污染排放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工业有机废气在催化剂表面低温燃烧的特点,结合蓄热体利用热量的特性,在净化工业有机废气的同时,提供热量的利用率。

A kind of regenerative catalytic combus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
技术介绍
采用焚烧法处理有机废气或臭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手段,其原理是利用高热直接把废气成分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为节约焚烧费用,多采用蓄热式焚烧法,如中国专利CN01207962.6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蓄热式焚烧炉,其采用两蓄热床交替切换模式运行,完成气体升温、净化和蓄热的过程,然而,双蓄热床式焚烧炉在蓄热床切换时,预热的蓄热床中的欲处理气体会因未通过焚化而被排放,因此会产生有周期性未处理气体交差污染排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可对风量变化范围大、浓度范围变化大的污染气体进行高效脱除。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所述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一蓄热催化炉,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加热区及一蓄热催化区,所述加热区安装有一加热装置,蓄热催化区包括一第一蓄热催化室及一第二蓄热催化室,所述第一蓄热催化室及所述第二蓄热催化室内均设置有一填料承托板,且在所述填料承托板远离所述所述加热区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填料承托板靠近所述加热区一侧依次堆砌有蓄热体和催化剂;一旋转换向阀,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及一进气管路及一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上从远离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到靠近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依次设置有一进气控制阀、一进气风机,所述排气管路上从靠近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到远离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依次设置有一排气控制阀及一有VOC传感器;以及预定数量的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其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旋转换向阀与所述排气控制阀之间的排气管路,另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排气控制阀及所述VOC传感器之间的排气管路,所述吸附单元内设置有吸附剂。优选的,所述吸附单元一端连接所述蓄热催化室的加热区,其另一端连接所述蓄热催化室。优选的,所述吸附单元连接所述蓄热催化室的一管路上设置有一脱附风机。优选的,所述进气控制阀远离所述进气风机一端设置有一过滤器。优选的,所述进气控制阀并联有一空气进气阀。优选的,所述吸附单元内的吸附剂为活性炭颗粒。优选的,所述蓄热体为陶瓷材料为载体的高温蓄热元件。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燃气鼓风机及一燃气燃烧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其包括一蓄热催化炉及预定数量的吸附单元,所述蓄热催化炉包括一第一蓄热催化室及一第二蓄热催化室,所述第一蓄热催化室及所述第二蓄热催化室通过所述旋转换向阀切换,选择废气进入的两者的先后顺序,所述吸附单元用于吸附切换过程中残留在管道和蓄热催化区内的有机物,避免了周期性未处理气体交差污染排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工业有机废气在催化剂表面低温燃烧的特点,结合蓄热体利用热量的特性,在净化工业有机废气的同时,提供热量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工作状态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所述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一蓄热催化炉1、一旋转换向阀2以及一对吸附单元3。所述蓄热催化炉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加热区11及一蓄热催化区12,所述加热区11安装有一加热装置111,蓄热催化区12包括一第一蓄热催化室121及一第二蓄热催化室122,所述第一蓄热催化室121及所述第二蓄热催化室122内均设置有一填料承托板13,且在所述填料承托板13远离所述所述加热区11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14和第二接口15,所述填料承托板13靠近所述加热区11一侧依次堆砌有蓄热体16和催化剂1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蓄热体16为陶瓷材料为载体的高温蓄热元件。所述旋转换向阀2连接所述第一接口14、所述第二接口15及一进气管路4及一排气管路5,所述进气管路4上从远离所述旋转换向阀2一端到靠近所述旋转换向阀2一端依次设置有一进气控制阀41及一进气风机42,所述排气管路5上从靠近所述旋转换向阀2一端到远离所述旋转换向阀2一端依次设置有一排气控制阀51及一有VOC传感器52;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控制阀41远离所述进气风机42一端设置有一过滤器43,且所述进气控制阀41并联有一空气进气阀44。所述一对吸附单元3并联设置,所述吸附单元3一端连接所述蓄热催化室的加热区11,另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旋转换向阀2与所述排气控制阀51之间的排气管路5,所述吸附单元3内设置有吸附剂。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单元3内的吸附剂为活性炭颗粒。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单元3一端还连接所述蓄热催化室11,另一端还连接位于所述排气控制阀51及所述VOC传感器52之间的排气管路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其包括一蓄热催化炉及预定数量的吸附单元,所述蓄热催化炉包括一第一蓄热催化室及一第二蓄热催化室,所述第一蓄热催化室及所述第二蓄热催化室通过所述旋转换向阀切换,选择废气进入的两者的先后顺序,所述吸附单元用于吸附切换过程中残留在管道和蓄热催化区内的有机物,避免了周期性未处理气体交差污染排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工业有机废气在催化剂表面低温燃烧的特点,结合蓄热体利用热量的特性,在净化工业有机废气的同时,提供热量的利用率。在使用过程中,参阅图1,开启所述加热区11的一加热装置111,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111包括一燃气鼓风机(图未示)及一燃气燃烧机(图未示),旋转换向阀2切换至图1所述的状态,其他全部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空气进气阀44,开启进气风机42,通入预定流量的新鲜空气,当同时满足第二蓄热催化室122内的蓄热体与催化剂之间的温度大于预定温度T1与所述第二接口的温度大于预定温度T2时,关闭所述空气进气阀44,并打开进气控制阀41,切换程工业废气。当第二蓄热催化室122内的蓄热体与催化剂之间的温度下降到预定温度T3时,切换旋转换向阀2至图2所述的状态,在切换的同时,关闭所述排气控制阀51,并打开所述吸附室3与排气管道5在所述旋转换向阀2与所述排气控制阀51之间的管段上的吸附进气阀门31及吸附排气阀门32,预定的时间间隔t1后打开所述排气控制阀51,并关闭所述吸附进气阀门31及吸附排气阀门32。使得切换过程中的排气管道5及所述蓄热催化区2内残留的有机气体流经吸附单元3后排出,避免了旋转换向阀2切换过程中带来的周期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当第一蓄热催化室内的蓄热体与催化之间的气体的温度下降到预定温度T3时,再次切换所述旋转换向阀2,并在切换所述旋转换向阀2时,关闭所述排气控制阀51,并打开所述吸附室3与排气管道5在所述旋转换向阀2与所述排气控制阀51之间的管段上的吸附进气阀门31及吸附排气阀门32,在间隔时间t1之后打开所述排气控制阀51,并关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n一蓄热催化炉,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加热区及一蓄热催化区,所述加热区安装有一加热装置,蓄热催化区包括一第一蓄热催化室及一第二蓄热催化室,所述第一蓄热催化室及所述第二蓄热催化室内均设置有一填料承托板,且在所述填料承托板远离所述所述加热区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填料承托板靠近所述加热区一侧依次堆砌有蓄热体和催化剂;/n一旋转换向阀,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及一进气管路及一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上从远离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到靠近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依次设置有一进气控制阀、一进气风机,所述排气管路上从靠近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到远离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依次设置有一排气控制阀及一有VOC传感器;以及/n预定数量的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其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旋转换向阀与所述排气控制阀之间的排气管路,另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排气控制阀及所述VOC传感器之间的排气管路,所述吸附单元内设置有吸附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
一蓄热催化炉,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加热区及一蓄热催化区,所述加热区安装有一加热装置,蓄热催化区包括一第一蓄热催化室及一第二蓄热催化室,所述第一蓄热催化室及所述第二蓄热催化室内均设置有一填料承托板,且在所述填料承托板远离所述所述加热区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填料承托板靠近所述加热区一侧依次堆砌有蓄热体和催化剂;
一旋转换向阀,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及一进气管路及一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上从远离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到靠近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依次设置有一进气控制阀、一进气风机,所述排气管路上从靠近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到远离所述旋转换向阀一端依次设置有一排气控制阀及一有VOC传感器;以及
预定数量的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其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旋转换向阀与所述排气控制阀之间的排气管路,另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排气控制阀及所述VOC传感器之间的排气管路,所述吸附单元内设置有吸附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信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成达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