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65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所述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包括一第一PH调节池、一铁碳微电解区、一第二PH调节池、一混凝池、一絮凝池以及一斜板沉淀池,所述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由一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一PH调节池、所述铁碳微电解区、所述第二PH调节池、所述混凝池、所述絮凝池以及所述斜板沉淀池依次相连;所述第一PH调节池内设有一进水口,所述第一PH调节池与所述铁碳微电解区之间设有一水泵;所述斜板沉淀池顶部设有一出水口,所述斜板沉淀池底部设有一排泥口;本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效果好、成本低、改善了出水反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用设备。
技术介绍
催化微电解处理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它是利用铁屑对絮体的电附集和对反应的催化作用,电池反应产物的混凝,新生絮体的吸附和床层的过滤等作用的综合效应来对废水进行处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和电附集,铁屑的主要成分是铁和碳,当将其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时,会形成无数的原电池,原电池以废水为电解质,电位低的铁为阴极,电位高的碳为阳极,由于Fe和C之间存在1.2V的电极电位差,因而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阳极反应生成大量的Fe2+进入废水,进而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均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使废水中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铁碳微电解装置存在着出水返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以解决出水返色的问题。具体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包括一第一PH调节池、一铁碳微电解区、一第二PH调节池以及一斜板沉淀池;所述催化微电解装置借由一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一PH调节池、所述铁碳微电解区、所述第二PH调节池以及所述斜板沉淀池依次相连,并且在所述第二PH调节池以及所述斜板沉淀池之间,依次增设一混凝池及一絮凝池,所述混凝池内部与所述絮凝池内部均设有加药桶,所述混凝池内的加药桶装有PAC(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简称聚铝)和NaOH混凝剂及氧化剂,所述絮凝池内的加药桶装有PAM(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和氧化剂,所述混凝池内的加药桶与所述絮凝池内的加药桶均连接有计量泵,用以控制加药桶投入反应的药品剂量;所述第一PH调节池内设有一进水口;所述斜板沉淀池顶部设有一出水口,所述斜板沉淀池底部设有一排泥口。进一步,所述第一PH调节池、所述第二PH调节池、所述混凝池与所述絮凝池内部均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能够调节转速的叶轮。进一步,所述第一PH调节池与所述第二PH调节池内均连接有一加药桶,所述加药桶均连接有一计量泵。进一步,所述铁碳微电解区内的填料中加入了X50聚乙烯材质的多面空心球作为辅料。进一步,所述铁碳微电解区底部设有一曝气管道,所述曝气管道外接有一风机。进一步,所述絮凝池与所述斜板沉淀池之间设有一布水系统。进一步,所述斜板沉淀池内铺设有一斜板。进一步,所述斜板沉淀池中央设有一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与所述排泥口之间设有挡板。进一步,所述排泥口出口处设置有一铁泥收集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所述第二PH调节池以及所述斜板沉淀池之间设置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来解决废水出水反色的问题。目前的铁碳微电解装置经常出现一些废水经铁床脱色后,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颜色逐渐加深的现象。这种“返色”现象的原因,是铁屑被氧化成Fe2+离子,又生成Fe3+,它们的水解产物Fe(OH)2和Fe(OH)3是造成返色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未完全去除的Fe2+会引起这种“返色”现象。在废水进入所述混凝池之后,通过投加PAC和NaOH混凝剂及氧化剂能够使废水中的Fe2+离子氧化成Fe3+离子,并形成细小繁花状的Fe(OH)3胶体,降低废水中的Fe2+离子的含量,提高净水能力。之后废水进入所述絮凝池,通过投加PAM和氧化剂,进一步氧化废水中的Fe2+离子,并使PAM与混凝池内形成的细小繁花状的Fe(OH)3胶体结合形成大体积的繁花状Fe(OH)3胶体,增大沉降效果,将废水中的Fe2+离子转化为固体沉淀排除,解决出水返色的问题。不仅如此,所述第一PH调节池将废水的PH调节到PH3-4,从而使铁碳微电解达到最佳处理效果,之后通过所述水泵将废水抽入所述铁碳微电解区内,废水在所述铁碳微电解区内发生电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及脱色。另外,所述铁碳微电解区底部设有一曝气管道,所述曝气管道外接有一风机,所述风机在废水发生电化学反应时通过所述曝气管道对填料进行曝气,有利于反应物的氧化,也增加对所述铁碳微电解区内铁屑的揽动,减少结块,能及时去除铁屑表面沉积的钝化膜,还可增加出水的絮凝效果。在通过了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之后,废水进入所述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运用“浅层沉淀”原理,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最后,净化后的废水从所述出水口流出,沉淀的杂质从所述排泥口进入所述铁泥收集箱,可以被送往炼铁厂回收利用或者掺合制作建筑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PH调节池,11进水口,12搅拌装置,20水泵,30风机,40铁碳微电解区,50第二PH调节池,60混凝池,61加药桶,70絮凝池,80布水系统,90斜板沉淀池,91出水口,92排泥口,93中心筒,94挡板。图2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主视图图中:10第一PH调节池,20铁碳微电解区,30第二PH调节池,40混凝池,50絮凝池,60斜板沉淀池,70布水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包括一第一PH调节池10、一铁碳微电解区30、一第二PH调节池50、一混凝池60、一絮凝池70、一斜板沉淀池90;所述催化微电解装置由一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一PH调节池10、所述铁碳微电解区30、所述第二PH调节池50、所述混凝池60、所述絮凝池70、所述斜板沉淀池90依次相连;所述第一PH调节池10内设有一进水口11,所述第一PH调节池10与所述铁碳微电解区30之间设有一水泵20;所述斜板沉淀池90顶部设有一出水口91,所述斜板沉淀池90中央设有一中心筒93,所述斜板沉淀池90底部设有一排泥口92,所述中心筒93与所述排泥口92之间设有挡板94。本实施例中,废水从所述进水口11进入所述第一PH调节池10,通过投加酸性中和剂调节废水PH至3-4,从而使后续的铁碳微电解达到最佳处理效果,之后废水通过所述水泵20进入所述铁碳微电解区30,在所述铁碳微电解区30中,由于Fe和C之间存在约1.2V的电极电位差,因而所述铁碳微电解区30中会形成无数的原电池,并且在其作用空间内构成一个电场,阳极反应生成大量的Fe2+进入废水,进而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均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了废水中有机物的色度,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包括一第一PH调节池、一铁碳微电解区、一第二PH调节池以及一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微电解装置借由一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一PH调节池、所述铁碳微电解区、所述第二PH调节池以及所述斜板沉淀池依次相连,并且在所述第二PH调节池以及所述斜板沉淀池之间,依次增设一混凝池及一絮凝池,所述混凝池内部与所述絮凝池内部均设有加药桶,所述混凝池内的加药桶与所述絮凝池内的加药桶均连接有计量泵,用以控制加药桶投入反应的药品剂量;所述第一PH调节池内设有一进水口;所述斜板沉淀池顶部设有一出水口,所述斜板沉淀池底部设有一排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包括一第一PH调节池、一铁碳微电解区、一第二PH调节池以及一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微电解装置借由一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一PH调节池、所述铁碳微电解区、所述第二PH调节池以及所述斜板沉淀池依次相连,并且在所述第二PH调节池以及所述斜板沉淀池之间,依次增设一混凝池及一絮凝池,所述混凝池内部与所述絮凝池内部均设有加药桶,所述混凝池内的加药桶与所述絮凝池内的加药桶均连接有计量泵,用以控制加药桶投入反应的药品剂量;所述第一PH调节池内设有一进水口;所述斜板沉淀池顶部设有一出水口,所述斜板沉淀池底部设有一排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H调节池、所述第二PH调节池、所述混凝池与所述絮凝池内部均设有搅拌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为能够调节转速的叶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催化微电解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信章陈维雷鹏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成达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