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71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包括一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上端设有一沼气收集口和一废水出水口,所述反应罐上方设置有一脉冲布水器、从上之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反应罐内的三相分离器、悬浮区、污泥区及一布水系统,所述脉冲布水器与所述布水系统连接,所述反应罐下端外接有一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三相分离器下端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布水系统及所述三相分离器下方构成一废水内循环,所述脉冲布水器上端设有一废水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布水系统结构及废水循环,减少了短流现象,增加了水流冲出布水系统使得冲击力及覆盖范围,保证废水中的有机物与污泥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负荷和耐冲击负荷能力。提高了处理负荷和耐冲击负荷能力。提高了处理负荷和耐冲击负荷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厌氧生物处理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在无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已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适用于有机废水处理,使废水资源化。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Up

flow Anaerobic SludgeBed/Blanket)工艺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

沼气的一项技术,其能够适应不同含固量污水的处理,且其结构简单,运行方便,造价相对较低,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应用广泛。但现有技术中UASB技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0003]1)UASB内的水流流态较为复杂,由于产气的结果,反应器内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带动部分泥水混合液作向上运动,与此同时,这股气、水流周围的介质则向下运动,造成逆向混合,这种流态造成了水的短流,在远离这股上升气、水流的地方则容易形成死角。因而,UASB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设置合理的进水和布水方式,实际工程中UASB容易出现布水不均匀和堵塞等问题。
[0004]2)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死角少、高处理负荷冀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的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包括一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上端设有一沼气收集口和一废水出水口,所述反应罐上方设置有一脉冲布水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反应罐内的三相分离器、悬浮区、污泥区及一布水系统,所述脉冲布水器与所述布水系统连接,所述反应罐下端外接有一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三相分离器下端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反应罐构成一废水内循环,所述脉冲布水器上端设有一废水进水口。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反应罐内顶部设有一出水堰,所述废水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堰连通。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补水系统包括一星型布水器,所述星型布水器上呈圆周设有预定数量的布水管。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布水管从所述星型布水器的中心向外直径依次减小。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布水管上均匀设有预定数量的布水孔,所述布水孔沿所述星型布水器的中心向外直径依次减小。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布水管倾斜设置,其靠近所述星型布水器的中心进水口的一端低于其远离所述星型布水器的中心进水口的一端。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优化布水系统结构及废水循环,
避免了因后端压力不足而出现短流现象,导致废水无法与污泥充分接触反应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水流冲出布水系统使得冲击力及覆盖范围,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与污泥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和效果,处理负荷高;增加了废水内循环,使所述反应罐底部有机物浓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同时大水量也使得底部污泥得以膨胀,保证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负荷。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1
[0016]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包括一反应罐1,所述反应罐1上端设有一沼气收集口11和一废水出水口12,所述反应罐1内顶部设有一出水堰2,所述废水出水口12与所述出水堰2连通。所述反应罐1上方设置有一脉冲布水器3,所述脉冲布水器3上端设有一废水进水口31,所述反应罐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三相分离器4、悬浮区5、污泥区6及一布水系统,所述补水系统包括一星型布水器7,所述星型布水器7上呈圆周设有预定数量的布水管71。所述脉冲布水器3与所述星型布水器7的中心进水口连通。所述布水管71倾斜设置,其靠近所述星型布水器7的中心进水口的一端低于其远离所述星型布水器7的中心进水口的一端。所述布水管71从所述星型布水器7 的中心进水口向外直径依次减小。所述布水管71上均匀设有预定数量的布水孔,所述布水孔沿所述星型布水器7的中心进水口向外直径依次增大。所述脉冲布水器3设置在所述反应罐1上方,废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受重力作用叠加,增加了废水从所述星型布水器7的中心进水口向四周所述布水管71分布时的冲击力,进而增强水冲出所述布水管71时的冲击力,使废水与污泥充分接触反应,提高处理负荷;另外,现有技术中,由于布水管71较长,且水流不断流出,会导致布水管71后端压力不足,导致出现短流现象,废水无法与污泥充分接触反应,且大多布水管71或布水板等均水平设置在反应罐1内,水流垂直流出,废水流经的范围较小,远离上升气和水流的地方易形成死角,造成反应效率和质量低,本技术的所述布水管71从所述星型布水器7的中心向外直径依次减小,从而增加了后端压力,避免出现因后端压力不足而导致短流现象,提高反应效率和效果,同理,所述布水孔沿所述星型布水器7的中心向外直径依次减小使得后端水流冲出所需压力减小,进而避免因后端压力不足而导致短流现象,提高反应效率和效果,所述布水管71倾斜设置,使水流倾斜冲出,增加了水流覆盖范围,从而增加了废水与污泥的接触反应率,减少了反应死角,增加了反应效率和效果,提高了处理负荷。
[0017]所述布水系统外接有一水泵8,所述水泵8的进水口与所述三相分离器下端连通,所述水泵8的出水口与所述反应罐1下端连通,所述水泵8与反应罐1 构成一废水内循环9。循环水与所述废水进水口31进入的进水在反应罐1底部充分混合,使所述反应罐1底部有机物浓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同时大水量也使得底部污泥得以膨胀,
保证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负荷。
[0018]本技术通过优化布水系统结构及废水循环,避免了因后端压力不足而出现短流现象,导致废水无法与污泥充分接触反应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水流冲出不睡系统使得冲击力及覆盖范围,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与污泥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和效果,处理负荷高;增加了废水内循环,使所述反应罐1底部有机物浓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同时大水量也使得底部污泥得以膨胀,保证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负荷。
[001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包括一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上端设有一沼气收集口和一废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上方设置有一脉冲布水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反应罐内的三相分离器、悬浮区、污泥区及一布水系统,所述脉冲布水器与所述布水系统连接,所述反应罐下端外接有一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三相分离器下端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布水系统及所述三相分离器下方构成一废水内循环,所述脉冲布水器上端设有一废水进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内顶部设有一出水堰,所述废水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堰连通。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信章陈维雷鹏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成达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