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头活塞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对建筑结构的模腔的端面支撑的端头活塞机器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施工,一般是先人工架设拼装模板,再在模板的下方设置支撑杆用于支撑模板,然后在现场人工将钢筋绑扎成钢筋笼及钢盘网板,之后再人工将钢筋笼及钢筋网板放入模腔内,并浇筑混凝土材料。待浇筑混凝土材料凝结合,再将模板下方的支撑杆拆除,最后将模板拆除。因此,传统的建筑方式需要大量的工人架设模板及支撑杆,架设时间长,施工难度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因此,目前比较先进的建筑施工方式是通过各种建筑模具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施工,例如支撑梁模具机器人、墙体模具机器人等等,然而,对于一些建筑结构的端部,由于建筑位置或者机器人本身的原因,可能无法实现侧模作业,因此,对于这些建筑结构的端面目前仍然以人工方式拼装模具进行施工,这会降低施工的自动化,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建筑结构的模腔的端面支撑,与建筑结构机器人所述携带的模具协同工作,实现自动化施工,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的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头活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1)、第一驱动装置(2)、一对支臂(3)、第一侧模(4)、第二侧模(5)、活塞可连接装置(6)、第二驱动装置(7)及控制系统;两所述支臂(3)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1);所述第一侧模(4)设置于其中一所述支臂(3)上,所述第二侧模(5)设置于另一所述支臂(3)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两所述支臂(3)沿纵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活塞可连接装置(6)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模(4)及第二侧模(5)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1)上,以驱动所述活塞可连接装置(6)沿横向移动;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头活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1)、第一驱动装置(2)、一对支臂(3)、第一侧模(4)、第二侧模(5)、活塞可连接装置(6)、第二驱动装置(7)及控制系统;两所述支臂(3)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1);所述第一侧模(4)设置于其中一所述支臂(3)上,所述第二侧模(5)设置于另一所述支臂(3)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两所述支臂(3)沿纵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活塞可连接装置(6)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模(4)及第二侧模(5)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1)上,以驱动所述活塞可连接装置(6)沿横向移动;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行走装置(1)、第一驱动装置(2)及第二驱动装置(7)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头活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模(4)及第二侧模(5)的内侧呈台阶结构,以使所述台阶结构的侧面配合于建筑结构的模腔侧面,使所述活塞可连接装置(6)的端面配合于建筑结构的模腔端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头活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包括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天庭无人建造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