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27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包括龙骨、气囊、保护层和橡胶垫,龙骨的截面呈矩形,龙骨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顶板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顶板与侧板内侧面敷设有保护层,底板中部开设有通道,橡胶垫的截面呈工字型,橡胶垫包括上横排、下横排和设置在上横排与下横排之间的竖部,上横排设置在龙骨内,下横排设置在龙骨外、下横排与底板外侧面之间留有用于设置模板的空隙,竖部的两侧与底板之间均留有空隙;气囊设置在上横排与顶板之间,气囊顶部设置有充气孔,充气孔顶面与顶板顶面平齐。可以有效的解决因墙体模板与地面存在缝隙,后期混凝土浇筑漏浆的问题,节约人力,节约材料,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后续混凝土成型质量。

Sealing structure of gap at lower opening of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往往因各种原因墙根位置混凝土成活面不平整,在后续墙体模板支设过程中,模板下口与底板之间就会出现缝隙。如果处理不好,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就会出现烂根、漏浆等一系列质量通病。现阶段的处理办法是:在模板支设完成后采用砂浆进行封堵。但是该施工方法存在这些不足:第一,局部缝隙大,砂浆封堵不严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砂浆被冲跑;第二,砂浆强度增长较慢需要时间,若未达到一定强度即浇筑混凝土,砂浆会被冲跑;第三,使用砂浆封堵既浪费了材料后期又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需要清理;第四,封堵施工浪费时间、浪费材料,后续混凝土成型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要解决砂浆封堵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漏浆、材料浪费性大、后期清理成本高、混凝土成型表观质量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包括龙骨、气囊、保护层和橡胶垫,龙骨的截面呈矩形,龙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1)、气囊(2)、保护层(3)和橡胶垫(4),龙骨(1)的截面呈矩形,龙骨(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侧板(13),顶板(11)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14),顶板(11)与侧板(13)内侧面敷设有保护层(3),底板(12)中部开设有通道(15),所述橡胶垫(4)的截面呈工字型,橡胶垫(4)包括上横排(41)、下横排(42)和设置在上横排(41)与下横排(42)之间的竖部(43),上横排(41)设置在龙骨(1)内,下横排(42)设置在龙骨(1)外、下横排(42)与底板(12)外侧面之间留有用于设置模板的空隙,竖部(43)的两侧与底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1)、气囊(2)、保护层(3)和橡胶垫(4),龙骨(1)的截面呈矩形,龙骨(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侧板(13),顶板(11)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14),顶板(11)与侧板(13)内侧面敷设有保护层(3),底板(12)中部开设有通道(15),所述橡胶垫(4)的截面呈工字型,橡胶垫(4)包括上横排(41)、下横排(42)和设置在上横排(41)与下横排(42)之间的竖部(43),上横排(41)设置在龙骨(1)内,下横排(42)设置在龙骨(1)外、下横排(42)与底板(12)外侧面之间留有用于设置模板的空隙,竖部(43)的两侧与底板(12)之间均留有空隙;
气囊(2)设置在上横排(41)与顶板(11)之间,气囊(2)顶部设置有充气孔(44),充气孔(44)顶面与顶板(11)顶面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道(15)的宽度比竖部(43)的宽度至少大2.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下口缝隙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横排(41)宽度小于下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陈柏松倪文准高文光孙玉厚张俊清许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