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001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制热毛细管是由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b和制热毛细管c构成,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并联设置,制热毛细管b与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串联设置,在制热毛细管c的出液端设置有电磁阀B,在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c和制热毛细管b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连通在补气增焓压缩机的补气口,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与补气增焓压缩机补气口之间装有电磁阀A。此循环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大能力热泵空调器的设计中,低温制热能力提高15%~20%,并且系统在-5℃~-15℃环温下也可稳定运行。(*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机,具体地说涉及空调器中的工质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制热能力将大幅度衰减,长江以北地区冬天空调器的制热量只有额定制热量的50%~70%,无法达到用户需热量的要求。主要原因低温环境下压缩机吸气口处的制冷剂流量过小;室外膨胀装置前的液态制冷剂温度过高,焓值也相应高,换热器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则是本技术所面临的设计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冬季制热量偏低的问题。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它包括压缩机、电磁四通阀、蒸发器、制热毛细管、制冷毛细管及冷凝器,上述部件由工质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所述的制热毛细管是由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b和制热毛细管c构成,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并联设置,制热毛细管b与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串联设置,在制热毛细管c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B,在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c和制热毛细管b之间通过工质管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通过工质管连通在补气增焓压缩机的中间补气口,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与补气增焓压缩机中间补气口之间装有电磁阀A。在本技术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制热毛细管b的一端设有单向阀。在本技术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制冷毛细管的一端设有单向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系统采用补气增焓压缩机,制冷循环时按照传统回路循环,制热循环时增加一补气回路,给压缩机补充气态制冷剂,并过冷冷媒,用3根毛细管根据外部环温调节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状态,系统低温制热量大幅度提高。2.此循环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大能力热泵空调器的设计中,低温制热能力提高15%~20%,并且系统在-5℃~-15℃环温下也可稳定运行。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循环图。1.室外机;2.室内机;3.电磁四通阀B;4.粗管阀;5.储液罐;6.压缩机;6-1.补气口;7.工质管;8.蒸发器;9.细管阀;10.单向阀;11.制冷毛细管;12.制热毛细管c;13.制热毛细管a;14.气液分离器;15.制热毛细管b;16.单向阀;17.电磁阀A;18.冷凝器;19.电磁阀B。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为了提高低温制冷能力,对制热系统进行改进。所采用的压缩机6为补气增焓压缩机,制热毛细管是由制热毛细管a13、制热毛细管b15和制热毛细管c12构成,制热毛细管a13和制热毛细管c12并联设置,制热毛细管b15与制热毛细管a13和制热毛细管c12串联设置,在制热毛细管c12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B19,在制热毛细管a13、制热毛细管c12和制热毛细管b15之间通过工质管7连接有气液分离器14,气液分离器14气态出口通过工质管7连通在补气增焓压缩机6的补气口6-1,在气液分离器14气态出口与补气增焓压缩机吸气口之间装有电磁阀A17。制冷循环仍沿用现有回路循环。制冷运行时候按照图示制冷箭头路线运行,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蒸汽经冷凝器18成为高压过冷液体,再经过制冷毛细管11节流降压后过单向阀10进入蒸发器8蒸发从外界吸热成为过热气体回到压缩机6,形成循环,制冷循环时压缩机6中间补气口6-1处电磁阀A17关闭。制热运行时,如果外界温度高于0℃,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图示蒸发器8冷凝成为高压液体,经过制热毛细管a13节流成为汽液混合物进入一特制气液分离器14,此时与制热毛细管c12串联的电磁阀B19关闭,制热毛细管c12不参与系统循环,此时的冷媒在气液分离器处分成两路,气液分离器14上部的冷媒经过电磁阀A17进入压缩机6给压缩机6补充气态冷媒,并降低压缩机中冷媒温度,以提高压缩机6压缩能力,并降低压缩机6排气温度。另外一路经过过冷的液态冷媒经过制热毛细管b15和单向阀16进入图示冷凝器18蒸发吸热,液态冷媒过冷度提高,可以在冷凝器18中吸收更多的热量,再回到压缩机6,形成完整制热循环。特殊情况,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0℃时候,与制热毛细管c12串联的电磁阀B19打开,让制热毛细管c12参与控制气液分离器14中冷媒的状态,让气液分离器14中始终存在液态冷媒,系统才能发挥最大制热能力。当然,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举例,在本技术的主要创意构思下,本技术还会有若干变化的实施例,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它包括压缩机、电磁四通阀、蒸发器、制热毛细管、制冷毛细管及冷凝器,上述部件由工质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所述的制热毛细管是由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b和制热毛细管c构成,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并联设置,制热毛细管b与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串联设置,在制热毛细管c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B,在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c和制热毛细管b之间通过工质管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通过工质管连通在补气增焓压缩机的补气口,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与补气增焓压缩机补气口之间装有电磁阀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制热毛细管b的一端设有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制冷毛细管的一端设有单向阀。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制热毛细管是由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b和制热毛细管c构成,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并联设置,制热毛细管b与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串联设置,在制热毛细管c的出液端设置有电磁阀B,在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c和制热毛细管b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连通在补气增焓压缩机的补气口,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与补气增焓压缩机补气口之间装有电磁阀A。此循环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大能力热泵空调器的设计中,低温制热能力提高15%~20%,并且系统在-5℃~-15℃环温下也可稳定运行。文档编号F24F1/00GK2879058SQ20062008029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徐卫军, 赵宇开 申请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它包括压缩机、电磁四通阀、蒸发器、制热毛细管、制冷毛细管及冷凝器,上述部件由工质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所述的制热毛细管是由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b和制热毛细管c构成,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并联设置,制热毛细管b与制热毛细管a和制热毛细管c串联设置,在制热毛细管c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B,在制热毛细管a、制热毛细管c和制热毛细管b之间通过工质管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通过工质管连通在补气增焓压缩机的补气口,在气液分离器气态出口与补气增焓压缩机补气口之间装有电磁阀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军赵宇开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