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658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38
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及其应用,属于食品安全免疫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分类命名为单克隆细胞株,保藏日期2019年10月14日,保藏编号CGMCC No.18518。三唑酮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高效价、低IC

A hybridoma cell line b11s with Triadimefon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及其应用,属于食品安全免疫检测

技术介绍
三唑酮(Triadimefon,TDF),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唑类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强内吸作用(能上、下传导)。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其杀菌作用为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主要用于防治麦类、果树、蔬菜、瓜类、花卉等作物的病害。《GB2763—2016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了三唑酮在各类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其在麦类(小麦除外)、旱粮类(玉米除外)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均为0.2mg/kg,在茄果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为1mg/kg,以及在柑橘、苹果、香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均为1mg/kg。为了有效监督监测食品中三唑酮的使用情况,需要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测定方法,而目前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样品前处理过程较复杂、成本昂贵,加上食品中干扰物较多,因此仪器方法并不适用于现场检测。因此建立快速便携的三唑酮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酶联免疫法(ELISA)是一种低成本、快速且便携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检测时对样本的纯度要求不高而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大量样本的现场快速检测出结果。建立高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筛选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是其重要前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及其应用,由该细胞株制备的抗体对三唑酮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可以用来建立三唑酮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单克隆细胞株,保藏日期2019年10月14日,保藏编号CGMCCNo.18518。三唑酮单克隆抗体,由所述保藏编号为CGMCCNo.18518的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分泌产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的制备基本步骤为:(1)半抗原的合成:三唑酮半抗原的合成方案如上式所示。衍生步骤简述如下:将氯乙酸钠和无水碳酸钠在2mL纯水中溶解得到溶液A,将三唑酮的结构类似物三唑醇在质量浓度95%乙醇中溶解得到溶液B。然后将A液缓慢加入B液中,在室温下搅拌10h,得到C液。将反应物过滤,滤液在80℃水浴中蒸发至干燥。然后将沉淀物TDF贮存在4℃下使用。(2)完全抗原的制备:免疫原TDF-BSA的制备:称取6.3mgTDF,1-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0.3mg,N-羟基琥珀酰亚胺6.2mg,用400μ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称为A液),室温搅拌反应6h。取牛血清白蛋白BSA10mg,加入3mL硼酸缓冲溶液(称为B液),在室温条件,将A液缓慢加入到B液中,室温搅拌反应过夜,即得偶联物TDF-BSA混合液,通过透析分离完全抗原和未偶联的小分子;包被原TDF-OVA的制备:称取2.4mgTDF,1-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3.9mg,N-羟基琥珀酰亚胺2.4mg,用300μ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称为C液),室温搅拌反应6h。称取10mg鸡卵白蛋白OVA,溶解于2mL硼酸缓冲溶液中(称为D液),在室温条件下,将C液逐滴加入到D液中,室温搅拌反应过夜,即得偶联物TDF-OVA混合液,通过透析分离完全抗原和未偶联的小分子。(3)小鼠的免疫:TDF-BSA完全抗原与等体积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后,通过颈背部皮下注射BALB/c小鼠。首次免疫用弗氏完全佐剂,多次加强免疫用弗氏不完全佐剂。首次免疫与第二次加强免疫之间间隔一个月,多次加强免疫之间间隔21天。最后一次用TDF-BSA完全抗原(不含佐剂)冲刺免疫;通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c-ELISA)检测血清效价和抑制率。(4)细胞融合与细胞株建立:通过PEG法将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HAT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c-ELISA)检测细胞孔的阳性和抑制率,通过有限稀释法对阳性及抑制率较高的阳性细胞孔进行三次亚克隆,最终筛选获得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5)杂交瘤细胞株性质的鉴定:通过ic-ELISA测定灵敏度。取高效价低IC50小鼠的脾细胞,通过PEG方法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筛选和三次亚克隆,得到一株杂交瘤细胞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细胞株B11S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对三唑酮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IC50值为5.25ng/mL),可实现对果蔬、谷物中三唑酮残留量的检测,为食品中三唑酮残留的免疫检测提供了原料,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生物材料样品保藏: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单克隆细胞株,保藏日期2019年10月14日,保藏编号CGMCCNo.18518。附图说明图1B11S单克隆抗体对三唑酮的抑制标准曲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下面的实施例仅作为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说明,不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内容或范围。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三唑酮完全抗原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HAT选择性培养基培养,通过ic-ELISA筛选细胞上清,最终得到了对三唑酮有较高灵敏度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实施例1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的制备(1)半抗原的合成:三唑酮半抗原的合成方案如上所示。衍生步骤简述如下:将氯乙酸钠和无水碳酸钠在2mL纯水中溶解得到溶液A,将三唑酮的结构类似物三唑醇在95%乙醇中溶解得到溶液B。然后将A液缓慢加入B液中,在室温下搅拌10h,得到C液。将反应物过滤,滤液在80℃水浴中蒸发至干燥。然后将沉淀物TDF贮存在4℃下使用。(2)完全抗原的制备:免疫原TDF-BSA的制备:称取6.3mgTDF,1-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0.3mg,N-羟基琥珀酰亚胺6.2mg,用400μ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称为A液),室温搅拌反应6h。取牛血清白蛋白BSA10mg,加入3mL硼酸缓冲溶液(称为B液),在室温条件,将A液缓慢加入到B液中,室温搅拌反应过夜,即得偶联物TDF-BSA混合液,通过透析分离完全抗原和未偶联的小分子;包被原TDF-OVA的制备:称取2.4mgTDF,1-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3.9mg,N-羟基琥珀酰亚胺2.4mg,用300μ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称为C液),室温搅拌反应6h。称取10mg鸡卵白蛋白OVA,溶解于2mL硼酸缓冲溶液中(称为D液),在室温条件下,将C液逐滴加入到D液中,室温搅拌反应过夜,即得偶联物TDF-OVA混合液,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单克隆细胞株,保藏日期2019年10月14日,保藏编号CGMCC No.185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单克隆细胞株,保藏日期2019年10月14日,保藏编号CGMCCNo.18518。


2.三唑酮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它由权利要求1所述保藏编号为CGMCCNo.18518的三唑酮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1S分泌产生。


3.三唑酮半抗原的合成,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将氯乙酸钠和无水碳酸钠在2mL纯水中溶解得到溶液A,将三唑酮的结构类似物三唑醇在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中溶解得到溶液B;然后将A液缓慢加入B液中,在室温下搅拌10h,得到C液;将反应物过滤,滤液在80℃水浴中蒸发至干燥,然后将沉淀物TDF贮存在4℃下使用。


4.三唑酮完全抗原的合成,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免疫原TDF-BSA的制备: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华林璐胥传来徐丽广孙茂忠刘丽强吴晓玲宋珊珊胡拥明郝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