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械、轴颈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63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36
增压器(1A)具备旋转轴(2)、轴颈轴承(5A)和轴承壳体(10)。轴颈轴承(5A)具备载荷支承面(14、15)、第一间隙形成部(F1)和第二间隙形成部(F2)。第一间隙形成部(F1)在沿中心轴(O)方向相邻的载荷支承面(14、15)之间在径向上形成第一间隙(101)。第二间隙形成部(F2)在沿中心轴(O)方向相邻的载荷支承面(14、15)之间在径向上形成比第一间隙小的第二间隙(102)。

Rotating machinery, journal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机械、轴颈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机械、轴颈轴承。本专利技术基于2017年11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2017-217658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增压器等旋转机械具备旋转轴以及将旋转轴支承为绕中心轴旋转自如的轴承。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结构,通过沿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的两个轴承来支承旋转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13453号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当轴承是轴颈轴承的情况下,在轴承的内周面与旋转轴的外周面之间以及在轴承的外周面与支承轴承的轴承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由润滑油形成的油膜。当像专利文献1那样,轴承沿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时,若在支承旋转轴的多个轴承之间因油膜产生的振动衰减特性存在差异,则有可能会在旋转轴旋转时产生振动。上述振动包括平行模式和锥形模式。当旋转轴的转速变高时,产生的振动也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旋转轴的振动的旋转机械、轴颈轴承。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以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旋转机械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沿着中心轴延伸;轴颈轴承,该轴颈轴承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绕所述中心轴旋转自如;以及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支承所述轴颈轴承,所述轴颈轴承具备:载荷支承面,该载荷支承面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并且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相对,该载荷支承面对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载荷进行支承;第一间隙形成部,该第一间隙形成部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邻的所述载荷支承面之间,并且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上在该第一间隙形成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间隙形成部,该第二间隙形成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间隙形成部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径向上在该第二间隙形成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比所述第一间隙小的第二间隙。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由于轴颈轴承在沿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具有载荷支承面,因此使多个载荷支承面一体化。由此,能抑制旋转轴的锥形模式的振动。并且,在沿中心轴方向相邻的载荷支承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二间隙比第一间隙小。由此,通过在第二间隙中,在旋转轴和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与轴承壳体之间保持润滑油的油膜,能得到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效果。通过在多个载荷支承面之间具备发挥振动衰减效果的第二间隙,能抑制旋转轴的平行模式的振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第一方式的旋转机械中,所述轴颈轴承也可以一体地具备:多个轴承部,该多个轴承部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该多个轴承部分别具有所述载荷支承面;中间相对部,该中间相对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配置于多个所述轴承部之间,并在该中间相对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延伸并将多个所述轴承部和所述中间相对部连接起来,在该连接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这样,通过一体地具备多个轴承部、中间相对部以及连接部,能构成在多个轴承部之间一体地具有形成第二间隙的中间相对部的轴颈轴承。由此,能抑制旋转轴的锥形模式和平行模式的振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第一或第二方式的旋转机械中,也可以具备润滑油供给部,该润滑油供给部向所述轴颈轴承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供给润滑油,所述润滑油供给部向所述第二间隙供给所述润滑油。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利用形成于第二间隙的油膜在多个载荷支承面之间得到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第一至第三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旋转机械中,也可以具备润滑油供给部,该润滑油供给部向所述轴颈轴承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供给润滑油,所述润滑油供给部向所述载荷支承面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供给润滑油。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在载荷支承面与旋转轴和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送入润滑油,从而能在沿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得到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第一至第四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旋转机械中,也可以是,所述轴颈轴承具有:第一相对面,该第一相对面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邻的所述载荷支承面之间,并在所述径向上经由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相对;以及第二相对面,该第二相对面形成于所述中心轴方向上的第一相对面的一部分,并在所述径向上经由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相对。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在轴颈轴承的第一相对面与旋转轴和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并且,在轴颈轴承的第二相对面与旋转轴和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由此,能构成在中心轴方向上在两个第一间隙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的旋转机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第五方式的旋转机械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相对面形成于凹部,该凹部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邻的所述载荷支承面相比向所述径向凹陷,所述第二相对面形成于凸部,该凸部形成于所述凹部的一部分,并且从所述第一相对面向所述径向突出。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在形成于轴颈轴承的凹部形成有构成第一间隙的第一相对面,在凸部形成有构成第二间隙的第二相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第一至第六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旋转机械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轴具备轴侧突起,该轴侧突起向所述径向外侧突出,并在该轴侧突起与所述轴颈轴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在形成于旋转轴的轴侧突起与轴颈轴承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对发挥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效果的油膜进行保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式,第一至第七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旋转机械中,也可以是,所述轴承壳体具备壳体侧突起,该壳体侧突起向所述径向内侧突出,并在该壳体侧突起与所述轴颈轴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在形成于轴承壳体的壳体侧突起与轴颈轴承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对发挥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效果的油膜进行保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式,第一至第八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旋转机械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间隙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邻的所述载荷支承面的中间部。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利用在彼此相邻的载荷支承面的中间部中由第二间隙保持的油膜,有效地发挥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式,一种轴颈轴承,该轴颈轴承将旋转轴支承为绕中心轴旋转自如,在该轴颈轴承的朝向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的外周面和朝向所述径向的内侧的内周面的至少一方具备:载荷支承面,该载荷支承面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该载荷支承面对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载荷进行支承;凹部,该凹部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邻的所述载荷支承面之间,该凹部形成为与所述载荷支承面相比向所述径向凹陷;以及凸部,该凸部形成于所述中心轴方向上的所述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n旋转轴,该旋转轴沿着中心轴延伸;/n轴颈轴承,该轴颈轴承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绕所述中心轴旋转自如;以及/n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支承所述轴颈轴承,/n所述轴颈轴承具备:/n载荷支承面,该载荷支承面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并且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相对,该载荷支承面对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载荷进行支承;/n第一间隙形成部,该第一间隙形成部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邻的所述载荷支承面之间,并且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上在该第一间隙形成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以及/n第二间隙形成部,该第二间隙形成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间隙形成部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径向上在该第二间隙形成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比所述第一间隙小的第二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0 JP 2017-2176581.一种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轴,该旋转轴沿着中心轴延伸;
轴颈轴承,该轴颈轴承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绕所述中心轴旋转自如;以及
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支承所述轴颈轴承,
所述轴颈轴承具备:
载荷支承面,该载荷支承面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并且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相对,该载荷支承面对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载荷进行支承;
第一间隙形成部,该第一间隙形成部形成于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邻的所述载荷支承面之间,并且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上在该第一间隙形成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以及
第二间隙形成部,该第二间隙形成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间隙形成部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径向上在该第二间隙形成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比所述第一间隙小的第二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颈轴承一体地具备:
多个轴承部,该多个轴承部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该多个轴承部分别具有所述载荷支承面;
中间相对部,该中间相对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配置于多个所述轴承部之间,并在该中间相对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以及
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延伸并将多个所述轴承部和所述中间相对部连接起来,在该连接部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润滑油供给部,该润滑油供给部向所述轴颈轴承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供给润滑油,
所述润滑油供给部向所述第二间隙供给所述润滑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润滑油供给部,该润滑油供给部向所述轴颈轴承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方之间供给润滑油,
所述润滑油供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江贵也石崎达也大场启道白川太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