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620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底座,箱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壳,防护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泵,其中水泵通过排水管、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将挡板上侧加入的水抽至雾化喷头处,然后通过雾化喷头将水雾化喷出,可以根据需要提高培养皿内空气的湿度,通过使雾化喷头旋转将水雾化喷出,提高了水雾的喷洒范围,提高了培养皿内湿度的均匀性,有利于微生物在培养皿内均匀分布,提高培养皿的培养效果。

A new microbial cul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具体为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学是一门典型的生命科学学科。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应用,所有这些应用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精确培养。现有微生物培养装置大多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够很好地保持培养装置中湿度要求,且不能够及时对培养装置中的微生物进行养料的供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且大多微生物培养装置较为笨重,不便于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紫外灯,所述箱体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进料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剖面呈锥形,且挡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排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下侧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导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制氧机,所述制氧机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净化器,所述净化器的上侧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下侧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培养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相互交叉的隔板,所述培养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把手。优选的,所述培养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导槽,所述滑条与导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把手,所述箱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透明观察窗。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座的下侧铰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斜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通槽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泵,其中水泵通过排水管、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将挡板上侧加入的水抽至雾化喷头处,然后通过雾化喷头将水雾化喷出,可以根据需要提高培养皿内空气的湿度,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带动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转动,进而使雾化喷头旋转将水雾化喷出,提高了水雾的喷洒范围,提高了培养皿内湿度的均匀性,有利于微生物在培养皿内均匀分布,提高培养皿的培养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搅拌杆转动,将从进料管加入的营养液搅拌混合均匀,提高微生物培养的效果,配合水泵、进料管、雾化喷头、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一传动轮、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轮的设置使得营养液喷洒地更为均匀,提高了营养液在培养皿内的均匀性,促进微生物均匀发育。3、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转盘带动螺纹杆转动,因螺纹杆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故螺纹杆转动时带动其表面螺纹连接的两个移动座相向移动,移动座带动其下侧铰接的斜杆转动,配合支撑杆及斜杆中部通槽的设置,使得滚轮向下移动接触地面,并使底座脱离地面,从而方便了该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底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防护壳、3第一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5第一电机、6转动轴、7搅拌杆、8进料管、9连接头、10单向阀、11挡板、12水泵、13排水管、14第一导管、15第二导管、16雾化喷头、17第二电机、18第一传动轮、19第二传动轮、20制氧机、21输气管、22支撑板、23导槽、24加热板、25培养皿、26隔板、27滑条、28第一把手、29底座、30箱门、31第二把手、32透明观察窗、33螺纹杆、34移动座、35滑块、36滑槽、37支撑杆、38通槽、39滚轮、40转盘、41通槽、42紫外灯、43净化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底座29,箱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壳2,防护壳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3,第一锥齿轮3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轴6,转动轴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7,通过第一电机5带动转动轴6转动,转动轴6带动搅拌杆7转动,将从进料管8加入的营养液搅拌混合均匀,提高微生物培养的效果,箱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1,挡板1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紫外灯42,紫外灯42在培养前及培养结束后起到杀菌的作用,避免残余的细菌污染箱体1,箱体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料管8,进料管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9,进料管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的设置只允许液体的进入,一定程度上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外界污染源通过进料管进入箱体1的内部,箱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箱门30,箱门30的边框处均做密封处理,保证箱体1在微生物培养时的密闭性,箱门3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把手31,箱门30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透明观察窗32,透明观察窗32的设置能够实时观察培养皿25内的微生物培育状态。请参阅图2,挡板11的剖面呈锥形,有利于将加入的水或营养液能够完全排出,避免滞留在箱体1的内部,且挡板1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13,挡板1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水泵12,水泵12的进水口与排水管13固定连接,水泵12的出水口处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第一导管14,第一导管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15,第二导管15的下侧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16,挡板1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18,第一导管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轮19,第一传动轮18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19传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底座(29),所述箱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壳(2),所述防护壳(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3),所述第一锥齿轮(3)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所述第二锥齿轮(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7),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紫外灯(42),所述箱体(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料管(8),所述进料管(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9),所述进料管(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底座(29),所述箱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壳(2),所述防护壳(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3),所述第一锥齿轮(3)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所述第二锥齿轮(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7),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紫外灯(42),所述箱体(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料管(8),所述进料管(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9),所述进料管(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的剖面呈锥形,且挡板(1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的进水口与排水管(13)固定连接,所述水泵(12)的出水口处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第一导管(14),所述第一导管(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15),所述第二导管(15)的下侧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18),所述第一导管(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轮(19),所述第一传动轮(18)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19)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制氧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振国范高福吴义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