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13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包括外体,所述外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左端与外体的右侧接触,所述固定件的左侧延伸至壳体的右侧,所述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延伸至固定件的底端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体、壳体、通孔、固定件、固定杆、限位板、手柄和放置腔的配合使用,能够方便对外体进行移动,防止了直接移动培养皿造成污染,也方便取出培养皿,不会因难以取出而造成的菌种污染,大大方便了人们使用,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率,更加干净卫生,也保障了实验人员安全。

A kind of easy to take out microbial culture d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
技术介绍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大多数都不方便将移动或者取用培养皿,这就导致人们可能在移动培养皿过程中对菌种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们自身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具备能够方便对外体进行移动,防止了直接移动培养皿造成污染,也方便取出培养皿,不会因难以取出而造成的菌种污染,大大方便了人们使用,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率,更加干净卫生,也保障了实验人员安全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大多数都不方便将移动或者取用培养皿,这就导致人们可能在移动培养皿过程中对菌种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们自身造成感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包括外体,所述外体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包括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的左端与外体(1)的右侧接触,所述固定件(4)的左侧延伸至壳体(2)的右侧,所述壳体(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底端延伸至固定件(4)的底端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顶部与固定件(4)的底部接触,所述固定杆(5)的顶端延伸至壳体(2)的顶部,所述固定杆(5)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7),所述手柄(7)的正面开设有放置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包括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的左端与外体(1)的右侧接触,所述固定件(4)的左侧延伸至壳体(2)的右侧,所述壳体(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底端延伸至固定件(4)的底端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顶部与固定件(4)的底部接触,所述固定杆(5)的顶端延伸至壳体(2)的顶部,所述固定杆(5)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7),所述手柄(7)的正面开设有放置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式微生物菌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培养皿(9),所述培养皿(9)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沉降槽(10),所述培养皿(9)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培养皿(9)左侧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孔(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晋东程金龙朱元召张迅陈石张耀坤徐志昀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普朗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