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空调系统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空调系统
,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和使用该热泵空调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热泵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和室外换热器,为提高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中的采暖能力,现有的热泵空调系统中还会设置增焓补气装置,以实现低温增焓采暖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增焓补气装置、室外换热器、室内蒸发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在采暖模式下,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增焓补气装置、室外换热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在低温增焓采暖模式下,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增焓补气装置、室外换热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且增焓补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增焓补气支路与压缩机的中压进气口连通。在低温增焓采暖模式下,从室内冷凝器流出的冷媒经过节流降压后进入增焓补气装置,以使增焓补气装置的出气口能够向压缩机的中压进气口输入中温中压的气态冷媒,以增大压缩机的吸气量和吸气温度;在制冷模式和采暖模式下,从压缩机或室内冷凝器出口流出的冷媒不经过节流降压直接进入增焓补气装置,此时增焓补气装置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中压进气口断开,冷媒只是流经增焓补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室内冷凝器(2)、室内蒸发器(3)、室外换热器(4)以及增焓补气装置(18),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包括第一入口(18a)、出液口(18b)和出气口(18c),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2)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冷凝器(2)的出口选择性地经由第一通流支路或第一节流支路与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的第一入口(18a)连通,或经由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二通流支路(5)依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第二节流支路(8)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流支路(8)的出口与所述室内蒸发器(3)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蒸发器(3)的出口经由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室内冷凝器(2)、室内蒸发器(3)、室外换热器(4)以及增焓补气装置(18),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包括第一入口(18a)、出液口(18b)和出气口(18c),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2)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冷凝器(2)的出口选择性地经由第一通流支路或第一节流支路与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的第一入口(18a)连通,或经由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二通流支路(5)依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第二节流支路(8)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流支路(8)的出口与所述室内蒸发器(3)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蒸发器(3)的出口经由第一回流支路(9)与所述压缩机(1)的低压进气口(1a)连通,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的出液口(18b)依次通过第三节流支路(6)、所述室外换热器(4)与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二回流支路(7)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流支路(7)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低压进气口(1a)连通,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的出气口(18c)经由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增焓补气支路(23)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压进气口(1b)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为闪蒸器,或者;
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为板式换热器,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还包括第二入口(18d),所述室内冷凝器(2)的出口还与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的第二入口(18d)连通,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的第一入口(18a)与其出气口(18c)对应,所述增焓补气装置(18)的第二入口(18d)与其出液口(18b)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口(4a)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通流支路(5)的出口或第二回流支路(7)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口(4b)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三节流支路(6)的出口连通或与所述第二节流支路(8)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4)具有沿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口(4a)到其第二口(4b)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换热区,所述多个换热区的通流面积从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口(4a)到其第二口(4b)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区内均形成有多条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流道,且相邻两个换热区内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口(4a)与其最靠近的一个换热区内的流道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口(4b)与其最靠近的一个换热区内的流道连通,所述多个换热区内的流道的数量沿从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口(4a)到其第二口(4b)的方向依次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集管(41)和第二集管(42),所述流道在所述第一集管(41)和第二集管(42)之间延伸,所述第一集管(41)内设置有第一分程隔板(411),所述第一分程隔板(411)将所述第一集管(41)内部分成第一汇流部(412)和第二过渡部(413),所述第二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芳洋,叶梅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