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525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24
提供一种玻璃面板,该玻璃面板即使在经过长时间后也能可靠地封装抽吸孔,能够将间隙部保持为气密状态。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15)在抽吸孔(4)的周边的大气侧形成有第一突出部(15a),并且在间隙部侧形成有第二突出部(15b),在玻璃板(1A)、(1B)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作为第一突出部(15a)与玻璃板(1A)的大气侧表面(17A)接触的第一粘接面部(S1)的最外边缘的第一轮廓(16a)、和作为第二突出部(15b)与玻璃板(1A)的间隙部侧表面缘(17B)接触的第二粘接面部(S2)的最外边缘的第二轮廓(16b)位于作为抽吸孔(4)的间隙部侧的孔的边缘的第三轮廓(16c)的外侧。

Glass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玻璃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面板。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玻璃面板,其具备:相向的一对玻璃板;间隙部,其通过在上述一对玻璃板之间以一定的间距具备两个以上的间隔物而形成;和周边封装用金属材料,其通过将上述一对玻璃板的周边部接合而将上述间隙部气密封装,上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一者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并用于抽吸上述间隙部的气体的抽吸孔;和在上述间隙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封装上述抽吸孔的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上述玻璃面板,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玻璃面板。在该玻璃面板中,通过在一对玻璃板之间以一定的间距具备两个以上的间隔物而形成间隙部,使该间隙部气密后,从抽吸孔抽吸间隙部的气体,对该抽吸孔进行封装,由此使间隙部为减压状态。但是,并未对抽吸孔封装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于长时间的封装效果的持续性仍存在研究的空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7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面板,该玻璃面板即使在经过长时间后也能可靠地封装抽吸孔,能够将间隙部保持为气密状态。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面板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相向的一对玻璃板;间隙部,其通过在上述一对玻璃板之间以一定的间距具备两个以上的间隔物而形成;和周边封装用金属材料,其通过将上述一对玻璃板的周边部接合而将上述间隙部气密封装,上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一者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并用于抽吸上述间隙部的气体的抽吸孔;和在上述间隙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封装上述抽吸孔的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在上述构成中,上述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在上述抽吸孔的周边的大气侧形成有第一突出部,并且在上述间隙部侧形成有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玻璃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位于第三轮廓的外侧,所述第一轮廓为上述第一突出部与上述玻璃板的大气侧表面接触的第一粘接面部的最外边缘,所述第二轮廓为上述第二突出部与上述玻璃板的间隙部侧表面接触的第二粘接面部的最外边缘,所述第三轮廓为上述抽吸孔的上述间隙部侧的孔的边缘。如图7~10所示,根据上述构成,作为第一突出部15a的最外边缘的第一轮廓16a位于作为抽吸孔部15c的间隙部侧的边缘的第三轮廓16c的外侧,因此,第一突出部15a会因冷却而产生焊料收缩应力Fa1。由于玻璃板1A的热膨胀系数小于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15,因此在大气侧表面17A附近产生压缩应力Fa2。作为该Fa2的反作用力,在间隙部侧表面17B的附近产生拉伸应力Fa。同样,作为第二突出部15b的最外边缘的上述第二轮廓16b位于上述第三轮廓16c的外侧,因此,第二突出部15b会因冷却而产生焊料收缩应力Fb1,在间隙部侧表面17B的附近产生压缩应力Fb2。因此,在玻璃板1A的间隙部侧表面17B的附近产生的应力中,压缩应力Fb2使拉伸应力Fa松弛,因而,在玻璃板1A的间隙部侧表面17B的附近产生的拉伸应力减小,玻璃板1A的屈服强度提高。上述第一轮廓优选位于上述第二轮廓的外侧。上述第一轮廓16a位于上述第二轮廓16b的外侧,因此,能够透过不具有抽吸孔4的玻璃板1B目视确认第一突出部15a与玻璃板1A的第一粘接面部S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确认第一粘接面部S1的密合情况,从而能够将密合情况差的玻璃面板P作为不满足规定而除去。因此,能够仅将密合情况良好、经过长时间后也能封装抽吸孔4、能够保持间隙部V的减压状态的玻璃面板P作为产品。在上述第一突出部与上述玻璃板的接触面,优选白色模糊至少不与上述第一轮廓或上述第二轮廓接触。该白色模糊18是指由于某种原因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15与玻璃板未密合的部位。若白色模糊18连续存在于玻璃面板的间隙部侧和大气侧,则该白色模糊成为连通部,无法保持间隙部的减压状态的可能性提高。因此,如图11(b)所示,若白色模糊18至少不与第一轮廓16a或第二轮廓16b接触,在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15与玻璃板的接触面,可确保不存在连续存在于玻璃面板的间隙部侧和大气侧的白色模糊。由此,在经过更长时间后能够保持间隙部的减压状态。上述抽吸孔的直径优选为2~10mm。若抽吸孔的直径变大,则每单位面积的拉伸应力变小,因此能够防止裂纹的产生。上述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优选在熔点下的粘性为4mPa·s以下,并且表面张力为300~600mN/m。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15的粘性和表面张力对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形成产生大幅影响。上述抽吸孔的至少下部的边缘部优选形成为曲面状、或进行了倒角。若边缘部形成为曲面状或进行了倒角,与直角状时相比,认为应力得到分散。相对于上述玻璃面板的平面,在厚度方向观察时,上述周边封装用金属材料的宽度优选为1~10mm。上述一对玻璃板中的至少一者的厚度优选为0.3~15mm。上述第一突出部的宽度优选为2~30mm。上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优选为0.1~20mm。上述间隔物的间距优选为5~100mm。上述抽吸孔的直径优选为2~10mm。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面板的特征,即使在经过长时间后也能保持间隙部的减压状态,具有长期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玻璃面板的局部缺口立体图。图2是玻璃面板的抽吸孔周边纵截面图。图3是示出玻璃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周边封装步骤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图5是导入板的作用说明图。图6是抽吸孔封装前的抽吸孔周边部放大图。图7是抽吸孔封装后的抽吸孔周边的放大截面图。图8是图7的A-A截面图。图9是图7的B-B截面图。图10是图7的C-C截面图。图11A是示出在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与玻璃板的接触面产生的白色模糊从第一轮廓至第二轮廓连续存在的情况的图。图11B是示出在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与玻璃板的接触面产生的白色模糊不连续的情况的图。图12是图7中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3是在抽吸孔的边缘部形成有倒角部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4是在抽吸孔的边缘部形成有曲面部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中,玻璃面板P具有:相向的一对玻璃板1A、1B;间隙部V,其通过在一对玻璃板1A、1B间以矩阵状以一定的间隔物间距Pd夹杂多个柱状的间隔物2而形成;和周边封装用金属材料3,其对间隙部V的周边部V1进行密封;和抽吸孔4,其贯通一对玻璃板1A、1B中的一个玻璃板1A。抽吸孔4利用覆盖至该抽吸孔4的周围的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15进行了封装。在玻璃面板P中,两片玻璃板1A、1B是透明的浮法玻璃,间隙部V被减压至1.33Pa(1.0×10-2Torr)以下。关于这点,间隙部V通过将其内部的空气由抽吸孔4排出而被减压,为了维持间隙部V的减压状态,利用周边封装用金属材料3和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15进行了封装。间隔物2为圆柱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面板,其具备:/n相向的一对玻璃板;/n间隙部,其通过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之间以一定的间距具备两个以上的间隔物而形成;和/n周边封装用金属材料,其通过将所述一对玻璃板的周边部接合而将所述间隙部气密封装,/n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一者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并用于抽吸所述间隙部的气体的抽吸孔;和在所述间隙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封装所述抽吸孔的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n所述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在所述抽吸孔的周边的大气侧形成有第一突出部,并且在所述间隙部侧形成有第二突出部,/n在所述玻璃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位于第三轮廓的外侧,所述第一轮廓为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玻璃板的大气侧表面接触的第一粘接面部的最外边缘,所述第二轮廓为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玻璃板的间隙部侧表面接触的第二粘接面部的最外边缘,所述第三轮廓为所述抽吸孔的所述间隙部侧的孔的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0 JP 2017-2178391.一种玻璃面板,其具备:
相向的一对玻璃板;
间隙部,其通过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之间以一定的间距具备两个以上的间隔物而形成;和
周边封装用金属材料,其通过将所述一对玻璃板的周边部接合而将所述间隙部气密封装,
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一者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并用于抽吸所述间隙部的气体的抽吸孔;和在所述间隙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封装所述抽吸孔的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
所述抽吸孔封装用金属材料在所述抽吸孔的周边的大气侧形成有第一突出部,并且在所述间隙部侧形成有第二突出部,
在所述玻璃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位于第三轮廓的外侧,所述第一轮廓为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玻璃板的大气侧表面接触的第一粘接面部的最外边缘,所述第二轮廓为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玻璃板的间隙部侧表面接触的第二粘接面部的最外边缘,所述第三轮廓为所述抽吸孔的所述间隙部侧的孔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轮廓位于所述第二轮廓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玻璃板的接触面,没有金属光泽的白色模糊部位至少不与所述第一轮廓或所述第二轮廓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冈大介田口雅文藤野一也皆合哲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