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42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其包括第一聚丙烯树脂、第二聚丙烯树脂、增韧剂、填充剂、耐刮擦剂、抗氧剂、光稳定剂和加工助剂,其中高硅含量的超细滑石粉在低填充量情况下,依然能有效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收缩率,且保证材料具有足够的刚性;通过添加高分子量有机硅酮类耐刮擦剂来提高材料的整体耐刮擦性能。该材料能够在保证聚丙烯材料的刚韧平衡、收缩率和耐刮擦性基础上大大降低其单位质量,实现汽车轻量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本申请不仅能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而且通过对其刮擦性能的提升,极大的扩展了它的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Polypropylene with low shrinkage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加工

技术介绍
聚丙烯由于其密度小,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与加工性能,且价格低廉,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型热塑性塑料,因此成为塑料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但是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收缩率较大,通常在1.8~2.1%左右,当将其用于汽车零部件中,注塑后的制件收缩率比较大,制件尺寸不稳定,给后续零部件的装配使用带来麻烦。为了降低材料的收缩,传统材料通常是在配方中添加矿物填充,但是这样制得的聚丙烯材料收缩率虽然低,但是密度较高,同样的零部件重量会增加不少。另外聚丙烯材料一般表面硬度低,耐刮擦性能较差,当将这类聚丙烯材料应用到仪表盘、中控台和门板表皮等汽车内部部件时,其较差的耐刮擦性能成为影响上述部件的外观和使用寿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大大限制了此类材料在汽车领域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材料在降低产品单位重量的基础上,不影响材料收缩率,且能够提供极好的耐刮擦效果,满足产品功能要求,且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包括按聚丙烯材料总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各组分:第一聚丙烯树脂30-60wt.%、第二聚丙烯树脂10-40wt.%、增韧剂3-10wt.%、填充剂5-15wt.%、耐刮擦剂1-5wt.%、抗氧剂0.1-1.0wt.%、光稳定剂0.1-1.0wt.%和加工助剂0.1-1.0wt.%。所述第一聚丙烯树脂为230℃/2.16kg条件下熔融指数50-70g/10min且缺口冲击强度为不低于15KJ/m2的共聚聚丙烯。所述第二聚丙烯树脂为230℃/2.16kg条件下熔融指数15-25g/10min且缺口冲击强度不低于30KJ/m2的嵌段共聚型高耐冲击聚丙烯。所述增韧剂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聚烯烃弹性体POE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聚烯烃弹性体POE,且该聚烯烃弹性体POE的门尼粘度(ML1+4,121℃)为5-10MU,且230℃/2.16kg条件下熔融指数为5-8g/10min。所述填充剂为粒径5000-6000目且二氧化硅含量不低于60wt.%的滑石粉。所述耐刮擦剂为重均分子量不低于5000的硅酮类耐刮擦剂。所述抗氧剂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按照质量比为(1-2.5):1复配而成。所述的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所述加工助剂为聚乙烯蜡、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和EBS的至少一种。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上述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称取第一聚丙烯树脂和第二聚丙烯树脂并置于混料桶中混料搅拌3-5min,得到第一混合物;(2)称取耐刮擦剂、抗氧剂、光稳定剂和加工助剂投入混料机中混料搅拌3-5min,得到第二混合物;(3)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填充剂和增韧剂分别放入失重式喂料料筒中进行喂料,输送到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80-230℃,且所有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停留时间为2-5min,挤出压力为5-12MPa。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工艺参数中各区的加工温度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180-200℃,二区温度190-210℃,三区温度200-220℃,四区温度210-230℃,五区温度210-230℃,六区温度210-230℃,七区温度210-230℃,八区温度210-230℃,机头温度210-2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高硅含量的超细滑石粉在低填充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收缩率,且保证材料具有足够的刚性;通过添加具有高分子量的有机硅酮类耐刮擦剂来提高材料的整体耐刮擦性能。本申请所述方案能够在保证聚丙烯材料的刚韧平衡、收缩率和耐刮擦性的基础上大大降低其单位质量,当其用于汽车立柱、门板、仪表板等内饰材料中,可以减轻零件重量5-15%,实现汽车轻量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本申请不仅能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而且通过对其刮擦性能的提升,极大的扩展了它的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所使用的各原材料如下所述:第一聚丙烯树脂(PP-1):PP1:熔融指数(230℃/2.16kg)60g/10min,IZOD缺口冲击强度20KJ/m2;第二聚丙烯树脂(PP-2):PP2:熔融指数(230℃/2.16kg)15g/10min,IZOD缺口冲击强度40KJ/m2;增韧剂(Z):Z-1:POE,熔指(230℃/2.16kg)5g/10min,门尼粘度(ML1+4,121℃)8MU;Z-2:POE,熔指(230℃/2.16kg)20g/10min,门尼粘度(ML1+4,121℃)23MU;Z-3:SBS;Z-4:SEBS;Z-5:EPDM。填充剂(T)T-1:滑石粉,粒径5500目,且二氧化硅含量60wt.%;T-2:滑石粉,粒径3000目,且二氧化硅含量60wt.%;T-3:滑石粉,粒径6000目,且二氧化硅含量50wt.%;T-4:滑石粉,粒径2500目,且二氧化硅含量50wt.%。耐刮擦剂(N)N-1:高分子量硅酮耐刮擦剂,重均分子量为6000;N-2:普通分子量有机硅酮耐刮擦剂,重量分子量为2000。以上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采用的抗氧剂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按照质量比为(1-2.5):1复配而成;光稳定剂采用V703;加工助剂采用黑色颜料。为便于对比分析,上述抗氧剂、光稳定剂和黑色颜料在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均使用同一种型号。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所述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按照表1和表2中所述配方用量,首先称取第一聚丙烯树脂和第二聚丙烯树脂并置于混料桶中混料搅拌3-5min,得到第一混合物;然后称取耐刮擦剂、抗氧剂、光稳定剂和加工助剂投入混料机中混料搅拌3-5min,得到第二混合物;最后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填充剂和增韧剂分别放入失重式喂料料筒中进行喂料,输送到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80-230℃,且所有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停留时间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聚丙烯材料总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各组分:第一聚丙烯树脂30-60wt.%、第二聚丙烯树脂10-40wt.%、增韧剂3-10wt.%、填充剂5-15wt.%、耐刮擦剂1-5wt.%、抗氧剂0.1-1.0wt.%、光稳定剂0.1-1.0wt.%和加工助剂0.1-1.0wt.%;/n其中所述第一聚丙烯树脂为230℃/2.16kg条件下熔融指数50-70g/10min且缺口冲击强度为不低于15KJ/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聚丙烯材料总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各组分:第一聚丙烯树脂30-60wt.%、第二聚丙烯树脂10-40wt.%、增韧剂3-10wt.%、填充剂5-15wt.%、耐刮擦剂1-5wt.%、抗氧剂0.1-1.0wt.%、光稳定剂0.1-1.0wt.%和加工助剂0.1-1.0wt.%;
其中所述第一聚丙烯树脂为230℃/2.16kg条件下熔融指数50-70g/10min且缺口冲击强度为不低于15KJ/m2的共聚聚丙烯;
其中第二聚丙烯树脂为230℃/2.16kg条件下熔融指数15-25g/10min且缺口冲击强度不低于30KJ/m2的嵌段共聚型高耐冲击聚丙烯;
其中所述填充剂为粒径5000-6000目且二氧化硅含量不低于60wt.%的滑石粉;
其中所述耐刮擦剂为重均分子量不低于5000的硅酮类耐刮擦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聚烯烃弹性体POE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弹性体POE,该聚烯烃弹性体POE的门尼粘度(ML1+4,121℃)为5-10MU,且230℃/2.16kg条件下熔融指数为5-8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由四[β-(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林王江洪廖宇涛邢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博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