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41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属制冷技术行业,用于有余热回收场合。传统制冷系统分别加热和冷却,问题是:两个吸附床故体积较大;电磁阀控制流体切换,在高温、强震动下工作不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圆柱体结构,特征在于,主轴方向安装电动机(3),带动装置以主轴为中心旋转;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沿水平方向设绝热膜(9);数根单元管式吸附床(8)呈放射状分布于电动机(3)外壁与装置内壁组成的空间内,该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两块挡流板(10),与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自身的绝热膜(9)所在的圆将该空间分成4个区域:吸附区、脱附区、蒸发区、冷凝区。该方案结构紧凑,传热传质性能优于常规结构;实行无阀控制,克服了电磁阀工作不稳定。(*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属制冷技术行业,应用于有余热回收场合的制冷。
技术介绍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低噪声、无污染等特点,特别是在有效利用低品位能源方面更具有突出的优势。目前该项技术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还存在体积较大、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小、不易对冷热流体实现切换控制等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都制约着它在实际中的应用。吸附床的结构设计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根据吸附式制冷的基本原理,它是由加热-解吸-冷凝与冷却-吸附-蒸发制冷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因而它是一种间隙式制冷方式。要实现连续制冷输出,传统的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采用两个吸附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要使两个吸附床能够实现分别加热和冷却,并能切换工作,在加热,冷却管道上就必须安装是个截止阀,通过这些截止阀的协调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采用两个吸附床,故体积较大;2)采用高温电磁阀控制流体切换,在高温、强震动条件下电磁阀的工作不稳定;3)由于电磁阀其本身耐受温度也不高(一般不超过250℃),从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空调设备的旋转式结构,它以车辆尾气作为脱附热源,直接利用吸附床本身的旋转实现冷、热流体的切换。这种方案结构紧凑,传热传质性能远优于常规结构。由于对脱附、吸附过程实行无阀控制,克服了高温电磁阀工作不稳定、系统结构安排困难的缺点,对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后,可实现商业应用价值。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见图1、2)为圆柱体结构,主轴方向安装电动机3,带动整个装置以主轴为中心做旋转运动;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如图3)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绝热膜9;数根上述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呈放射状分布于电动机3外壁与装置内壁组成的空间内,上述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有两块挡流板10,与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自身的绝热膜9所在的圆共同将该空间分成4个区域吸附区1、脱附区5、蒸发区2、冷凝区4(如图4)。不同温度气流引入装置后,在扇形流道内流动。通过整个装置的旋转,吸附床与不同温度流体相接触,分别发生吸附、脱附过程,构成吸附区1、脱附区5、蒸发区2、冷凝区4,从而实现制冷循环。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见图3)为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的最基本的单元。在柱状单元管吸附床8中心有一同竖轴的封闭柱状网14;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水平方向设置绝热膜9将单元管吸附床管壁12与柱状网14组成的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空间内充填吸附剂15;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顶端与低端分别有盖板13。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容易制造、在一定管径下传热性好、循环周期短,将若干个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组装在一起,能够方便地适应不同冷量的要求。两块挡流板10设置位置所在半径夹角较小角角度α范围在90°~180°之间。角度大小的确定原则是吸、脱附时间比决定吸附区1、脱附区5的面积大小之比。装置内布置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的根数为实际所需制冷量除以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的单位制冷量所得值。装置一侧沿主轴方向设用于加速气流换热的风机11。附图说明图1旋转转轮固体吸附装置结构剖面图图中1.吸附区;2.蒸发区;3.电机;4.冷凝区;5.脱附区;6.加热热源进气口;7.排气口;11.风机图2旋转转轮固体吸附装置侧视图图中3.电机;8.单元管式吸附床;9.绝热膜;10.挡流板;α.两块挡流板设置位置所在半径夹角较小角角度图3单元管式吸附床结构图图中9.绝热膜;12.单元管吸附床管壁;13.盖板;14.柱状网;15.吸附剂图4吸、脱附,蒸发、冷凝区域示意图图中1.吸附区;2.蒸发区;4.冷凝区;5.脱附区;9.绝热膜;10.挡流板;α.两块挡流板设置位置所在半径夹角较小角角度图5本技术用于吸附汽车余热流程简图图中A-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B-加湿器C-过滤除尘装置D-车厢E-换热器1F-换热器2G-风扇I.外界空气II.预冷后的空气III.发动机尾气IV.空调送风空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用于吸附汽车余热流程简图(见图5)包括吸附制冷装置A,加湿器B,过滤除尘装置C,车厢D,换热器1-E,换热器2-F。系统引入一个加湿器B,它可以为水蒸气冷凝和分子筛吸附提供冷量,,同时,它还可以利用换热器1对将通入车厢的气流进行预冷。吸附制冷装置A是整个流程的核心,为圆柱体结构,水平放置。装置内部存在4个沿轴向分布的扇形流道。不同温度气流引入装置后,在扇形流道内流动。通过整个装置的旋转,吸附床与不同温度流体相接触,分别发生吸附、脱附过程,从而实现制冷循环。根据其中流体作用的不同,可分为a、b、c、d四个流道,均沿轴向分布流道a外界空气经F与尾气进行热交换后得到的高温气流进入流道a,为吸附剂脱附提供热量;流道b气流经E预冷进入流道b,经再次冷却并经C过滤除尘后引入车厢D,获得制冷效果;流道c、d车厢内引出气流经加湿器B加湿后进入E,出口气流分成两股一股进入流道c,作为分子筛(吸附剂)吸附的冷源,另一股流入流道d,作为冷凝区冷源。当车辆进入放射性沾染区等特殊区域时,可将流道c、d的出口气流引至上图E上端外界空气入口处,这样使气流进行封闭式循环。当然,此时要注意气流的湿度和含氧量。权利要求1.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为圆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轴方向安装电动机(3),带动整个装置以主轴为中心做旋转运动;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绝热膜(9);数根上述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呈放射状分布于电动机(3)外壁与装置内壁组成的空间内,上述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有两块挡流板(10),与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自身的绝热膜(9)所在的圆共同将该空间分成4个区域吸附区(1)、脱附区(5)、蒸发区(2)、冷凝区(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柱状单元管吸附床(8)中心有一同竖轴的封闭柱状网(14);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水平方向设置绝热膜(9)将单元管吸附床管壁(12)与柱状网(14)组成的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空间内充填吸附剂(15);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顶端与低端分别有盖板(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块挡流板(10)设置位置所在半径夹角较小角角度α范围在90°~180°之间,角度大小的确定原则是吸、脱附时间比决定吸附区(1)、脱附区(5)的面积大小之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的根数为实际所需制冷量除以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的单位制冷量所得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一侧沿主轴方向设用于加速气流换热的风机(11)。专利摘要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属制冷技术行业,用于有余热回收场合。传统制冷系统分别加热和冷却,问题是两个吸附床故体积较大;电磁阀控制流体切换,在高温、强震动下工作不稳定。本技术为圆柱体结构,特征在于,主轴方向安装电动机(3),带动装置以主轴为中心旋转;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沿水平方向设绝热膜(9);数根单元管式吸附床(8)呈放射状分布于电动机(3)外壁与装置内壁组成的空间内,该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两块挡流板(10),与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自身的绝热膜(9)所在的圆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旋转转轮固体吸附制冷装置,为圆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轴方向安装电动机(3),带动整个装置以主轴为中心做旋转运动;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绝热膜(9);数根上述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呈放射状分布于电动机(3)外壁与装置内壁组成的空间内,上述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有两块挡流板(10),与柱状单元管式吸附床(8)内自身的绝热膜(9)所在的圆共同将该空间分成4个区域:吸附区(1)、脱附区(5)、蒸发区(2)、冷凝区(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宝方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