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视镜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其柔性电路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311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视镜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其柔性电路板。内视镜装置包括一中空管体及一柔性电路板组件,柔性电路板包括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一第三本体部、一第四本体部及一发光元件承载部。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其中一侧。第二本体部连接于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另外一侧且对应于第一本体部。第一本体部及第二本体部分别位于感测模块承载部的两相反侧边。第三本体部连接于第一本体部。第四本体部连接于第二本体部,且第三本体部及第四本体部分别位于感测模块承载部的两相反侧边。发光元件承载部连接于第三本体部。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

Interior mirror devic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its flexible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视镜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其柔性电路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视镜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其柔性电路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提升散热效率的内视镜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其柔性电路板。
技术介绍
首先,随着内视镜的技术发展,其功能需求日益增加,所以,设置在内视镜中的电子元件也会随之增加。然而,一旦内视镜中的电子元件数量较多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电子元件的配置位置、理线及焊接作业,也需要考虑到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视镜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其柔性电路板。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视镜装置,其包括:一中空管体以及一柔性电路板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空管体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包括一承载基座、一柔性电路板、一图像感测模块、一发光元件、一线缆模块以及一支撑架。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上,所述发光元件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发光元件承载部上,所述线缆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基座及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呈绕曲状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且绕曲状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线缆模块的一连接器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一第三本体部、一第四本体部以及一发光元件承载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另外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四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部。其中,所述第四本体部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线缆模块的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四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更进一步地,所述内视镜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工作管路,所述工作管路设置在所述中空管体中。更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模块还进一步包括多条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上且耦接于所述连接器的导线。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其包括:一承载基座、一柔性电路板、一图像感测模块、一发光元件以及一线缆模块。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一第三本体部以及一发光元件承载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另外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部。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上。所述发光元件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上。所述线缆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线缆模块包括一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以及多条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上的导线。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呈绕曲状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且绕曲状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线缆模块的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进一步包括一第四本体部,所述第四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其中,所述第四本体部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线缆模块的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四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还进一步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承载基座及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而被所述支撑架支撑。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子元件,至少一所述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或所述第三本体部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还进一步包括:一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部的第一承载端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部的第二承载端部,所述第一承载端部与所述第二承载端部彼此分离。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还进一步包括:另外一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端部上,另外一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端部上,且所述图像感测模块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与另一所述发光元件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图像感测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上的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承载座上的图像传感器。更进一步地,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对应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对应于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还进一步包括:一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三本体部之间,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三本体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三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三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二表面。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本体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对应于所述第四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线缆组件的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四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基座包括一承载板、一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定位柱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定位框架;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抵靠在所述承载板上;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还进一步包括一定位孔,所述承载基座的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定位孔中;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绕设在所述承载板及所述定位框架上。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其包括: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一第三本体部、一第四本体部以及一发光元件承载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另外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及所述第二本体部分别位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两相反侧边。所述第三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部。所述第四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且所述第三本体部及所述第四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包括:/n一中空管体;以及/n一柔性电路板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空管体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包括一承载基座、一柔性电路板、一图像感测模块、一发光元件、一线缆模块以及一支撑架;/n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上,所述发光元件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发光元件承载部上,所述线缆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基座及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n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呈绕曲状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且绕曲状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线缆模块的一连接器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n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一第三本体部、一第四本体部以及一发光元件承载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另外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四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部;/n其中,所述第四本体部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线缆模块的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四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2 TW 107144790;20191107 TW 1081405271.一种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包括:
一中空管体;以及
一柔性电路板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空管体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包括一承载基座、一柔性电路板、一图像感测模块、一发光元件、一线缆模块以及一支撑架;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上,所述发光元件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发光元件承载部上,所述线缆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基座及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呈绕曲状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且绕曲状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线缆模块的一连接器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一第三本体部、一第四本体部以及一发光元件承载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另外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四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部;
其中,所述第四本体部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线缆模块的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四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镜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工作管路,所述工作管路设置在所述中空管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模块还进一步包括多条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上且耦接于所述连接器的导线。


4.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包括:
一承载基座;
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一感测模块承载部、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一第三本体部以及一发光元件承载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的另外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部;
一图像感测模块,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感测模块承载部上;
一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上;以及
一线缆模块,所述线缆模块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线缆模块包括一耦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以及多条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上的导线;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呈绕曲状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且绕曲状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线缆模块的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进一步包括一第四本体部,所述第四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其中,所述第四本体部与所述承载基座之间定义有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线缆模块的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四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还进一步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承载基座及所述发光元件承载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而被所述支撑架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子元件,至少一所述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或所述第三本体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芳盟锺德昱周昭宇
申请(专利权)人:荣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