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层MoS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79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层MoS

A single layer MoS b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
本技术属于紫外探测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
技术介绍
紫外探测技术在火焰探测、臭氧层空洞监测、紫外通信、国防预警与跟踪等军事及民用设施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的今天,紫外探测器作为重要的光电转换器件,其结构的微型化、可集成化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材料GaN,禁带宽度为3.4eV,是一种理想的紫外探测器原材料;为了进一步减小成本和体积、提高性能,从而达到光电集成化应用的程度,近年来,使用一维纳米结构GaN作为紫外探测器成为了研究热门。一维GaN纳米结构紫外探测器优势表现为:其晶体质量是优于薄膜的,因为一维纳米结构是几乎完全弛豫的,能够有效减少穿透到纳米棒顶端的位错,有助于减少缺陷,提高晶体质量;此外,一维GaN纳米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増加了材料的侧壁面积,从而增加了光子逃逸/吸收角度,有效的提高了光发射/吸收,从而提高了探测器性能。然而要使得这种纳米光电集成系统,即多个纳米器件集成成为可能,这些纳米器件必须是自给自足的,也就是说,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给其工作,因为外部电源会大大增加了器件系统的尺寸和重量。克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采用自供电紫外探测器。它是利用器件结构中的光伏效应(PV),即在光照下产生半导体中的电子−空穴对,并在器件本身p-n结、肖特基结或异质结形成的内建电场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分离,产生光电流,在这种情况下,该装置被分类为PV(或自供电)光电探测器。目前,基于p-n结、肖特基结的GaN自供电紫外探测器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然而此类自供电紫外探测器的自供电光电响应性能都有待提高。因此,为了获得高性能的基于异质结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Bie,Y.,Liao,Z.,Zhang,H.,Li,G.,Ye,Y.,Zhou,Y.,Xu,J.,Qin,Z.,Dai,L.andYu,D.,Self‐Powered,Ultrafast,Visible‐BlindUVDetectionandOpticalLogicalOperationbasedonZnO/GaNNanoscalep‐nJunctions.AdvancedMaterials,23(2011)649-653.doi:10.1002/adma.201003156],构造晶格和能带相匹配的两种不同材料的的异质结是非常重要的。类石墨烯的二维层状材料作为一个新兴纳米材料体系,在各种工作在不同光谱区域的光电探测器中得到广泛应用,二硫化钼(MoS2)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二维层状材料,单层MoS2薄膜是一种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其二维结构的量子限域特性以及强束缚激子,使得其光吸收性能十分优异,文献报道在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系数高达5×107m-1;此外,单层MoS2薄膜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超快速的光电响应,这些使其非常适宜制备光电探测器。但目前将其和一维GaN纳米结构结合的紫外探测器研究报道并无,因此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本技术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自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GaN纳米柱阵列、单层MoS2薄膜;所述单层MoS2薄膜自支撑在所述GaN纳米柱阵列顶部上;所述单层MoS2薄膜上设有第一金属电极;所述GaN纳米柱阵列的底端处设有第二金属电极。进一步地,所述衬底的厚度为400~450μm,所述衬底选自蓝宝石、Si或ScAlMgO4。进一步地,所述GaN纳米柱阵列中GaN纳米柱的长度为350~450nm,直径为50~75nm;所述GaN纳米柱阵列中的GaN纳米柱与衬底之间的GaN合并膜的厚度为4~8nm;所述GaN纳米柱阵列上GaN纳米柱的密度为5.0×109~10.0×109/cm2。进一步地,所述单层MoS2薄膜的厚度为1-2n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均为从下往上依次层叠的Ni金属层和Au金属层;所述Ni金属层和Au金属层的厚度分别为30~40nm和80~100n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的长度均为200~220μm,宽度均为60~80μm;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的间距为140~160μm。以上所述的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衬底进行清洗处理,除去表面残留物后置于射频辅助分子束外延设备(PA-MBE)中,在衬底表面生长出GaN纳米柱阵列,形成GaN纳米柱阵列/衬底结构;(2)在步骤(1)所得GaN纳米柱阵列/衬底结构上利用旋涂湿法转移工艺将单层MoS2薄膜转移至GaN纳米柱阵列顶部,并进行转移后的清洗、烘干,形成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衬底结构;(3)对步骤(2)所得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衬底结构进行光刻图形化处理,接着进行反应等离子刻蚀去除第二金属电极所在位置的纳米柱,去胶,得到图形化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衬底结构,目的是为了沉积和GaN纳米柱底端接触的第二金属电极;(4)对步骤(3)所得图形化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衬底结构进行光刻处理,接着利用电子束蒸发镀膜系统在单层MoS2薄膜上以及GaN纳米柱阵列的底端蒸镀形成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去胶,得到所述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进一步地,步骤(1)中在衬底表面生长出GaN纳米柱阵列的工艺条件为:利用机械泵及分子泵抽真空至生长腔体内压力维持为1×10-9~2×10-9Torr,并加热至880~900℃进行退火处理20~30min,以去除表面残留物;接着将衬底温度升至970~990℃,衬底基片的转速为8~10rpm,用离子束等效压力(BEP)对Ga的束流进行了精确的测定;然后通入N2等离子体对衬底进行氮化处理,时间为4~5min,N2流量设为2.5~3.0sccm,射频等离子体功率为390~400W;接着开启Ga源束流,Ga-BEP设定为7.0~8.0×10-8Torr,N2流量设为2.0~2.2sccm,射频等离子体功率为360~380W,总生长时间为3.0~3.2h。进一步地,步骤(2)中,单层MoS2薄膜转移至GaN纳米柱阵列顶部的旋涂湿法转移工艺为:对一般CVD工艺生长在二氧化硅/硅衬底表面的单层MoS2薄膜用PMMA溶液旋涂覆25~30s,转速为3500~4000rpm,烘干,形成PMMA/单层MoS2薄膜/二氧化硅/硅衬底结构;接着将所述PMMA/单层MoS2薄膜/二氧化硅/硅衬底结构溶于B.O.E缓冲蚀刻液(49%HF水溶液:40%NH4F水溶液=1:6~7(体积比))中10~12min刻蚀二氧化硅,使得PMMA/单层MoS2薄膜层剥离下;然后将PMMA/单层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层Mo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自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1)、GaN纳米柱阵列(2)、单层MoS2薄膜(3);所述单层MoS2薄膜(3)自支撑在所述GaN纳米柱阵列(2)顶部上;所述单层MoS2薄膜上设有第一金属电极(4);所述GaN纳米柱阵列的底端处设有第二金属电极(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的厚度为400~4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选自蓝宝石、Si或ScAlMgO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GaN纳米柱阵列(2)中GaN纳米柱的长度为350~450nm,直径为50~75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层MoS2薄膜/GaN纳米柱阵列的自供电紫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GaN纳米柱阵列中的GaN纳米柱与衬底之间的GaN合并膜的厚度为4~8n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郑昱林王文樑唐鑫柴吉星孔德麒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