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控制模块和车载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79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模块和车载空调器,其中,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电路基板与多路的倍压升压电路,倍压升压电路适于根据供电信号驱动多个负载运行,倍压升压电路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电路基板设置有电源接口,倍压升压电路包括:第一感性元件,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入端适于与电源接口连接;多个并联的第一容性元件,适于与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多路设置的第二感性元件,适于与多个第一容性元件连接,第一容性元件适于对第二感性元件供电。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利于防止电感之间相互干扰,以实现EMC优化,从而不需要增加用于优化EMC的滤波磁环或滤波电容。

Drive control module and on-boar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控制模块和车载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控制模块和一种车载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目前车载空调器的驱动控制电路中通过增加滤波磁环或滤波电容的方式解决EMC问题,但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方式导致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基板生产难度较大,并且会增加不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驱动控制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电路基板与多路的倍压升压电路,倍压升压电路适于根据供电信号驱动多个负载运行,倍压升压电路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电路基板设置有电源接口,倍压升压电路包括:第一感性元件,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入端适于与电源接口连接;多个并联的第一容性元件,适于与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多路设置的第二感性元件,适于与多个第一容性元件连接,第一容性元件适于对第二感性元件供电。其中,多路的第二感性元件并排设置于电路基板上。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感性元件具体为共模电感,第一容性元件具体为储能电容,第二感性元件具体为升压电感,以两路的倍压升压电路为例,第二感性元件(升压电感)包括两个,两个升压电感并行放置,有利于防止电感之间相互干扰,以实现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即设备和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优化,从而不需要增加用于优化EMC的滤波磁环或滤波电容。另外,电源接口适于接入交流电源,储能电感适于对后端的倍压升压电路中的器件进行供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源接口包括正极电源接口与负极电源接口,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入端适于采用第一段走线与正极电源接口连接,第二输入端适于采用第二段走线与负极电源接口连接,第一段走线与第二段走线平行设置,或第一段走线与第二段走线之间限定出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0°,并小于或等于5°。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正极电源接口到达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的走线(第一走线段)与负极电源接口到达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入端的走线(第二走线段)布设为并排平行的走线方式,由于两条走线所围设形成的面积非常很小,对应的,其发射的电磁场也非常小,从而进一步实现EMC的优化。另外,针对两条走线非完全平行的布设方式,两条走线之间的夹角可以限定为不大于5°,两条走线平行或者夹角小于或等于5°,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感性元件包括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容性元件的正极之间的走线与第一容性元件的正极至第二感性元件之间的走线平行设置,或限定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0°,并小于或等于5°;第二输出端与电路基板上的地线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共模电感输出达到储能电容的走线,储能电容达到升压电感的走线,也限定为平行走线或者接近平行走线的方式,即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5°,以减小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并联的第一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感性元件与多路设置的第二感性元件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电路基板上,通过将储能电容放置在共模电感与多路的升压电感之间,一方面,有利于滤除升压电路造成的差模干扰,另一方面,能够为升压电路提供电能,再一方面,通过隔离升压电感与共模电感,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防止了两种电感产生相互干扰,从而能够大幅提升共模电感的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感性元件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感性元件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限定出第三夹角。其中,第三夹角大于或等于80°,并小于或等于10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夹角为90°。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共模电感与升压电感在电路基板上以呈90°,或接近90°的相对位置关系布设,一方面,能够防止升压电感与共模电感相互耦合造成的共模电感失效,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造成其它的EMC干扰。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倍压升压电路还包括对应设置的多路功率开关管与多路第二容性元件:多路功率开关管与多路设置的第二感性元件逐一对应设置,每一路功率开关管包括导通线路与关闭线路,导通线路适于使功率开关管与对应的第二感性元件以及第一容性元件连接;倍压升压电路还包括多路设置的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与第三容性元件,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对应的第二感性元件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第三容性元件,关闭线路包括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第一线路适于使第二容性元件、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三容性元件相连,第二线路适于将不同路的第一二极管与第二容性元件相连。其中,导通线路、第一线路以及第二线路并行设置。其中,第二容性元件具体为升压电容,第三容性元件具体为输出母线电压的电解电容,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多路的倍压升压电路中,以一路倍压升压电路为例,该路中的功率开关管开通时,向对应的升压电感储能,其电流走向为从升压电感到功率开关管然后通过地线回流到多个并联的储能电容中。该路中的功率开关管关闭后包括两路电流流路,第一路从升压电容通过第二二极管到达电解电容,第二路从第一二极管到达另一路的升压电容,通过将与电流流路对应的走线设置为并行的方式,并限定出较小的包围面积,因此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止电磁发射的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容性元件设置于第二感性元件与功率开关管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电路基板上,将升压电容放置在升压电感后,能够使升压电感在能量释放时以最短的路径到达升压电容,从而防止电流路径过长造成产生过多的电磁辐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路功率开关管与多路设置的第一二极管并排设置于电路基板的一端。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至少两个功率开关管以及对应的二极管放置在电路基板的一端,能够较好的对此类功率器件进行集中散热和/或屏蔽等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器,包括:负载;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驱动控制模块,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电路基板与多路的倍压升压电路,电路基板铺设有敷铜层,倍压升压电路设置于电路基板上,倍压升压电路适于根据供电信号驱动多个负载运行。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载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驱动控制电路,因此,该车载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驱动控制模块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负载包括压缩机和/或风机。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控制模块的中部分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控制模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基板与多路的倍压升压电路,所述倍压升压电路适于根据供电信号驱动多个负载运行,所述倍压升压电路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电路基板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倍压升压电路包括:/n第一感性元件,所述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入端适于与所述电源接口连接;/n多个并联的第一容性元件,适于与所述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出端连接;/n多路设置的第二感性元件,适于与多个所述第一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容性元件适于对所述第二感性元件供电,/n其中,多路的所述第二感性元件并排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基板与多路的倍压升压电路,所述倍压升压电路适于根据供电信号驱动多个负载运行,所述倍压升压电路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电路基板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倍压升压电路包括:
第一感性元件,所述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入端适于与所述电源接口连接;
多个并联的第一容性元件,适于与所述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出端连接;
多路设置的第二感性元件,适于与多个所述第一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容性元件适于对所述第二感性元件供电,
其中,多路的所述第二感性元件并排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包括正极电源接口与负极电源接口,所述第一感性元件的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一输入端适于采用第一段走线与所述正极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适于采用第二段走线与所述负极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段走线与所述第二段走线平行设置,或所述第一段走线与所述第二段走线之间限定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并小于或等于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性元件包括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容性元件的正极之间的走线与所述第一容性元件的正极至所述第二感性元件之间的走线平行设置,或限定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0°,并小于或等于5°;
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地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并联的第一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感性元件与所述多路设置的第二感性元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性元件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感性元件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兆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