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79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背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为了将透过太阳能电池中电池片之间的间隙的光反射回电池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太阳能背板依次包括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透明氟碳涂层,基材,贴合胶层,和氟膜层。所述透明太阳能背板中的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形成的网格对应电池片之间的间隙,能够将透过间隙的光反射回电池片。

A transparent solar back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背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
技术介绍
随着双面电池技术日益发展,开发更合适、更有效的透明类型封装材料对提升光伏组件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相比于玻璃,透明背板具有材质轻便、封装工艺与目前单面组件相近的优势,日渐被认为是双面电池的理想封装材料。但是传统的透明背板,因为重点是考虑了材料的光透过率,缺陷是电池片中间间隙的光无法有效利用。在透明背板上面再做一层具有高反射率的涂层,将本身直接透过的光线,利用反射层可以再次进入电池片,从而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这是目前最简便的一种结构设计。在透明氟碳涂层上涂布的这层特殊涂层,从本质上说也属于氟碳涂层,存在的缺陷是该氟碳涂层与透明氟碳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难以保持(明显下降),且难以同时提供合适的反射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透明太阳能背板中氟碳涂层与透明氟碳涂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附着力明显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氟碳涂布液及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氟碳涂布液形成的涂层具有耐候性,该涂层与透明氟碳涂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附着力无明显下降,解决了现有透明太阳能背板中氟碳涂层与透明氟碳涂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附着力明显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太阳能背板兼具附着力好,耐候性好(高温高湿老化测试后,附着力保持好(无明显下降),封装强度高),和反射率高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氟碳涂布液,该氟碳涂布液组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含40%~60%的氟碳树脂,30~50%的二氧化钛,2%~5%的消光粉,0.3%~0.6%的聚丙烯酸酯,1%-3%的附着力促进树脂,和5%~8%的异氰酸酯固化剂;所述的附着力促进树脂选自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所述氟碳树脂,二氧化钛,消光粉,聚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树脂,和异氰酸酯固化剂的总含量为100%。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可以有效提升涂层在透明氟碳层上的附着力,有效确保背板封装特性达到湿热老化要求。将所述氟碳树脂、二氧化钛、消光粉、聚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树脂、和异氰酸酯溶于有机溶剂,形成氟碳涂布液。所述氟碳层涂布液的固含量为50~65%。前述百分含量为重量百分含量。所述氟碳涂布液又称为氟碳涂料。所述氟碳涂布液形成的涂层称为氟碳涂层,简称氟碳层。透明氟碳涂层简称透明层。将氟碳涂布液的配比限定在上述范围内,熟化完成后氟碳层在透明层上的附着力优异,并且满足封装强度要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反射率,对组件功率提升具有很好的意义。将各个组分限定在上述含量范围内,可以将氟碳树脂在高温条件下初步反应,再经历50℃,48小时条件熟化,在透明氟碳涂层表面形成一层高致密的白色涂层,提升透明背板的反射率。当该涂层与EVA层压过程中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封装强度,并在经历湿热老化测试后依旧保持高封装强度,在QUV处理后不发生外观变化。太阳能背板户外测试模拟方法是85℃,85%湿度条件测试2000h,透明背板目前基本认定QUV测试120kwh。进一步的,所述氟碳涂布液的固含量优选为55%~62%。将上述氟碳涂布液固含量限定在该范围,有利于氟碳层均匀的涂布在基材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氟碳树脂选自聚偏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或聚六氟丙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氟碳树脂利用氟碳键高键能的特点,可以实现耐候性的特点。进一步的,所述氟碳树脂是热固化型树脂。所述氟碳树脂由大金氟化工提供。进一步的,所述的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具有耐水解、阻隔UV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钛是杜邦公司提供的。进一步的,所述的消光粉是二氧化硅粒子。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硅粒子是格雷斯提供的。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酸酯用于改性氟碳树脂,是添加的助剂。所述的聚丙烯酸酯主要用于调控氟碳涂料的耐候性测试后的粘接力。所述聚丙烯酸酯是毕克化学提供的。所述的硅烷偶联剂树脂是日本信越株式会社提供的。进一步的,所述的异氰酸酯用作固化剂。进一步的,所述的异氰酸酯固化剂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或多聚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或多聚体,或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或多聚体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的异氰酸酯是拜耳公司提供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或环己酮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氟碳涂布液包含45%~53%的氟碳树脂,33.6~42%的二氧化钛,2%~5%消光粉,0.3%~0.5%的聚丙烯酸酯,1.6%-3%的硅烷偶联剂,5.3%~8%的异氰酸酯固化剂。所述氟碳树脂,二氧化钛,消光粉,聚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树脂,和异氰酸酯的总含量为100%。将所述氟碳树脂、二氧化钛、消光粉、聚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树脂、和异氰酸酯固化剂溶于有机溶剂,形成氟碳涂布液;所述氟碳涂布液的固含量为55%~65%。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3-7。进一步的,所述氟碳涂布液包含45%~48%的氟碳树脂,40~42%的二氧化钛,3%~4%消光粉,0.3%~0.5%的聚丙烯酸酯,2.0%-2.2%的硅烷偶联剂,5.3%~7.5%的异氰酸酯固化剂。所述氟碳树脂,二氧化钛,消光粉,聚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树脂,和异氰酸酯的总含量为100%。将所述氟碳树脂、二氧化钛、消光粉、聚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树脂、和异氰酸酯固化剂溶于有机溶剂,形成氟碳涂布液;所述氟碳涂布液的固含量为57%~62%。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4-6。将氟碳涂料配方限定在上述优选参数范围内,可以保证该涂层具有更高的反射率,高耐湿热老化性,并且在湿热老化后依旧可以保持高强度。为了解决现有电池片中间间隙的光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该透明太阳能背板能将透过太阳能电池中电池片中间间隙的光反射回电池片。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太阳能背板依次包括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简称白色网格氟碳涂层)、透明氟碳涂层,基材,贴合胶层,和氟膜层。所述的白色网格氟碳涂层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氟碳涂布液固化后形成。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是指氟碳涂层的形状为网格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的形状为网格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形成的图案与电池片中间的间隙形成的图案一致。所述网格由网线形成,所述网线形成的图案与电池片中间间隙的图案一致,所述网线能够将透过电池片间隙的光反射回电池片。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形状为条状。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形状由网线形成,所述网线之间形成网眼,所述网眼为矩形、圆形或弧形。进一步的,所述网格由网线形成,所述网线的顶面(上表面,用于反射的表面)为弧面。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形成的网格(由网线形成)对应电池片中间的间隙,能够将透过间隙的光反射回电池片。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的网线对应太阳能电池中电池片之间形成的间隙,阳光通过透明氟碳涂层位置(网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太阳能背板依次包括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透明氟碳涂层,基材,贴合胶层,和氟膜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太阳能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太阳能背板依次包括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透明氟碳涂层,基材,贴合胶层,和氟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太阳能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形成的图案与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图案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太阳能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形状为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太阳能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由网线形成,所述网线之间形成网眼,所述网眼为矩形、圆形或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太阳能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由网线形成,所述网线的顶面为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太阳能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背板依次由白色网格状氟碳涂层、透明氟碳涂层、基材层、贴合胶层和氟膜层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汪诚简伟任缪锴夏寅薛永富唐海江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激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