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足/四轮/四足运动模式的可重构足式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足式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足/四轮/四足运动模式的可重构足式机器人。
技术介绍
双足、四足及轮式机器人各自具有鲜明的优缺点。例如,双足机器人在地形适应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备复杂地面行走、躲避障碍等能力,但在运动速度、能效方面处于劣势。四足机器人具备比双足机器人更高的运动稳定性,但同样在运动能力方面处于劣势。轮式机器人具备最高的运动速度,但无法适应复杂的地形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结合现有足式、轮式机器人的优点,提出一种具有双足/四足/四轮运动模式的可重构足式机器人,该足式机器人能够动态切换双足、四轮及四足模式,适应能力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双足/四轮/四足运动模式的可重构足式机器人,所述的足式机器人为左右对称结构,其包括躯干部件、左髋部、右髋部、左腿和右腿,所述的躯干部件与对称布置在躯干部件的两侧的左髋部、右髋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左腿、右腿分别与左髋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足/四轮/四足运动模式的可重构足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式机器人为左右对称结构,其包括躯干部件(1)、左髋部、右髋部、左腿和右腿,所述的躯干部件(1)与对称布置在躯干部件的两侧的左髋部、右髋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左腿、右腿分别与左髋部、右髋部可转动连接;/n所述的左髋部包括刚性连接的髋部转动部件和髋部腿部连接部件(4),所述的髋部转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的左腿相对于躯干部件(1)空间转动;/n所述的左腿包括大腿部件(5)、小腿部件(6)、主动轮连接件(7)、移动转动部件(8、9)、主动轮(10)、脚掌部件(11)以及从动轮(14);/n所述的髋部腿部连接部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足/四轮/四足运动模式的可重构足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式机器人为左右对称结构,其包括躯干部件(1)、左髋部、右髋部、左腿和右腿,所述的躯干部件(1)与对称布置在躯干部件的两侧的左髋部、右髋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左腿、右腿分别与左髋部、右髋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左髋部包括刚性连接的髋部转动部件和髋部腿部连接部件(4),所述的髋部转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的左腿相对于躯干部件(1)空间转动;
所述的左腿包括大腿部件(5)、小腿部件(6)、主动轮连接件(7)、移动转动部件(8、9)、主动轮(10)、脚掌部件(11)以及从动轮(14);
所述的髋部腿部连接部件(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关节与大腿部件(5)的一端、主动轮连接件(7)的一端相连,大腿部件(5)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关节与小腿部件(6)的一端相连,主动轮连接件(7)通过移动转动部件(8、9)与小腿部件(6)相连,主动轮(10)通过转动关节安装于主动轮连接件(7)的另一端;小腿部件(6)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关节与脚掌部件(11)的中部相连,从动轮(14)通过转动关节连接在脚掌部件(11)的一端;髋部腿部连接部件(4)、大腿部件(5)、小腿部件(6)、主动轮连接件(7)、移动转动部件(8、9)组成平面五杆机构;
所述的左髋部和右髋部结构相同,左腿和右腿结构相同。
调整所述的脚掌部件(11)和平面五杆机构,当仅有脚掌部件(11)接触地面时,为双足运动模式;当主动轮(10)与被动轮(14)同时接触地面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雨,黄冠宇,姜红建,蔡建东,谢安桓,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