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铸砂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54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磨具磨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铸砂轮,包括圆形的基体、连接部和加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基体与所述加工部之间,所述基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轴孔,所述基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轴孔的周边,所述加工部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各所述第一排屑槽与所述各所述第二排屑槽分别倾斜分布于所述加工部的两侧面上,各所述第一排屑槽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二排屑槽的一端相互连通。产生多余的粉料能够将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排放出去,并且冷却液能够从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进入到砂轮与工件接触面之间,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Electroform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铸砂轮
本技术属于磨具磨料
,尤其涉及一种电铸砂轮。
技术介绍
电铸砂轮是采用一种分散电镀方式制成的,即将磨粒悬浮在电镀槽中进行电镀,由电镀金属将磨料固结在基体金属上,形成磨粒均匀、强度极高的砂轮。电镀金属一般选用电镀镍,因为它的机械强度高,且易于进行复合电镀。其粒度选择可根据加工面精度及磨粒锐利度来确定。在电铸砂轮工作的过程中,高速旋转的电铸砂轮与工件相接处,产生磨擦,达到磨削工件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电铸砂轮的铸砂区一般都是一个完成的平面,在对产品进行加工的时候,多余的粉料无法进行排屑,并且在加工过程中,液体无法进入到加工面,使得砂轮与工件的接触面的温度过高,影响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铸砂轮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砂轮工作过程中多余的粉料无法进行排屑以及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铸砂轮,包括圆形的基体、连接部和加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基体与所述加工部之间,所述基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轴孔,所述基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铸砂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基体、连接部和加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基体与所述加工部之间,所述基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轴孔,所述基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轴孔的周边,所述加工部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各所述第一排屑槽与所述各所述第二排屑槽分别倾斜分布于所述加工部的两侧面上,且各所述第一排屑槽与各所述第二排屑槽倾斜方向相反,各所述第一排屑槽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二排屑槽的一端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铸砂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基体、连接部和加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基体与所述加工部之间,所述基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轴孔,所述基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轴孔的周边,所述加工部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各所述第一排屑槽与所述各所述第二排屑槽分别倾斜分布于所述加工部的两侧面上,且各所述第一排屑槽与各所述第二排屑槽倾斜方向相反,各所述第一排屑槽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二排屑槽的一端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铸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屑槽和所述第二排屑槽设置的数量均为2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铸砂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排屑槽与所述各所述第二排屑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铸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屑槽的里端与所述安装轴孔水平线重合时,所述第一排屑槽与所述安装轴孔水平线之间的角度为3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正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创盈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