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58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包括汇流排、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位于汇流排的下方;接触线线夹与弹性元件沿汇流排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一一对应;接触线线夹夹持接触线,还与弹性元件相连接;弹性元件分别与汇流排和接触线线夹相连接,弹性元件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使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相对于汇流排移动,能够有效减少弓网接触力变化,避免弓网过快磨耗与离线电弧烧蚀;还能够减小受电弓与接触网振动时两者受到的多个方向的接触力,还能缓解连接部、接触线线夹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

A rigid suspension catenar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轨交通接触网
,尤其涉及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速度快,运输能力强,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建设,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地上段快速轨道交通多采用柔性悬挂接触网给列车供电,由于所需空间大,在隧道内一般不采用柔性悬挂接触网。刚性悬挂接触网是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中主要采用的接触悬挂方式,其结构简单,净空高度低,便于运营维护,在城市中心地铁隧道线路中广泛采用。虽然在地铁隧道内普遍使用刚性悬挂接触网,但刚性接触网整体刚度大,随着地铁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受电弓振动加剧,弓网间接触力变化较大,加剧弓网磨耗和离线电弧烧蚀,弓网受流质量变差。另外,还存在温度变化容易导致接触线发生跳线的现象等问题,威胁列车运行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列车高速运行情况下弓网离线产生电弧和接触网磨耗大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包括汇流排、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位于汇流排的下方;接触线线夹与弹性元件沿汇流排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一一对应;接触线线夹夹持接触线,还与弹性元件相连接;弹性元件分别与汇流排和接触线线夹相连接,弹性元件可以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使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相对于汇流排移动。优选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弹性部,位于容置空间内;第二连接部,一侧伸入容置空间内与弹性部相连接,另一侧与接触线线夹相连接。优选地,弹性部为一个或多个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第二连接部贯穿第一连接部的底部伸入容置空间内,并且与第一连接部相卡接。优选地,弹性部为弹性块,该弹性块分别与容置空间的内壁和第二连接部面接触;第二连接部贯穿第一连接部的底部伸入容置空间内,并且与第一连接部相卡接。优选地,第二连接部包括:位于容置空间内且水平布置的第一本体,以及竖直布置伸入容置空间并且与第一本体相连接的第二本体。优选地,第二本体贯穿容置空间,第一本体位于容置空间的底部,弹性部为弹性块,分别位于被第二本体分隔的容置空间内,并且分别与容置空间的内壁以及第一本体面接触;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本体与第一连接部相卡接。优选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隔容置空间;弹性部为多个弹性块,分别位于被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隔的容置空间内,并与容置空间的内壁、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面接触;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本体与第一连接部相卡接。优选地,第二本体贯穿容置空间,第一本体位于容置空间的中部,弹性部为多个弹性块,分别位于被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隔的容置空间内,并与容置空间的内壁、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面接触;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本体与第一连接部相卡接。优选地,布置接触线时设置张力补偿。优选地,接触线线夹与弹性元件沿汇流排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间距为:0.1m至5m。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包括汇流排、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位于汇流排的下方;接触线线夹与弹性元件沿汇流排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一一对应;接触线线夹夹持接触线,还与弹性元件相连接;弹性元件分别与汇流排和接触线线夹相连接,弹性元件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使接触线线夹及其夹持的接触线相对于汇流排移动,能够有效减少弓网接触力变化,避免弓网过快磨耗与离线电弧烧蚀;还能够减小受电弓与接触网振动时两者受到的多个方向的接触力,还能减小连接部、接触线线夹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所造成的损耗。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的第五种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图8为在某弹性元件布置间距分别为0.5m、0.75m和1m,运行速度为80km/h的条件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弓网接触力曲线图;图9为在某弹性元件布置间距为0.5m,运行速度为120km/h、140km/h和160km/h的弓网接触力曲线图。图中:1.汇流排2.弹性元件21.弹性部22.第一连接部221.容置空间23.第二连接部231.第一本体232.第二本体3.接触线线夹4.接触线5.电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为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包括汇流排1、弹性元件2、接触线线夹3和接触线4;弹性元件2、接触线线夹3和接触线4位于汇流排1的下方;接触线线夹3与弹性元件2沿汇流排1长度方向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所述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位于所述汇流排的下方;/n所述接触线线夹与弹性元件沿所述汇流排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一一对应;所述接触线线夹夹持所述接触线,还与所述弹性元件相连接;/n所述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汇流排和所述接触线线夹相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可以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使所述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相对于汇流排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所述弹性元件、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位于所述汇流排的下方;
所述接触线线夹与弹性元件沿所述汇流排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一一对应;所述接触线线夹夹持所述接触线,还与所述弹性元件相连接;
所述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汇流排和所述接触线线夹相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可以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使所述接触线线夹和接触线相对于汇流排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内部具有容置空间;
弹性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第二连接部,一侧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与弹性部相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接触线线夹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一个或多个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弹性块,该弹性块分别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面接触;所述第二连接部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水平布置的第一本体,以及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正李鑫伊金浩徐旻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