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震动盘、直震轨道及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具有出料端和受力端的推料组件,出料端具有保持部,保持部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内网罩由进料口进入保持部,并由出料口送出,进料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直震轨道沿进料方向设置并与进料口连通;推料组件由两块沿出料方向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组成,所述出料端位于第一推板,所述受力端位于第二推板;两块推板沿出料方向错位设置,以使进料口敞开,推料气缸为双程气缸,具有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内网罩的自动上料装配,有效提高滚筒阀内网罩的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
An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for the inner net cover of roller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电磁阀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滚筒阀阀体的进水端通常需要装配两个过滤网罩,对水体进行过滤分别为内网罩和外网罩,现多采用人工手动装配,由于内网罩体积较小,手工装配困难,装配效率低,装配精度无法保障,且很易漏装,导致电磁阀生产效率低,品质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滚筒阀内网罩人工装配效率低,装配精度无法保证的问题的提供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震动盘、直震轨道及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推料组件和推料气缸,推料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出料端和受力端,所述出料端具有容纳内网罩的保持部,保持部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内网罩由进料口进入保持部,并由出料口送出,进料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所述直震轨道沿进料方向设置并与进料口连通;推料组件由两块沿出料方向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组成,所述出料端位于第一推板,所述受力端位于第二推板;两块推板沿出料方向错位设置,以使进料口敞开;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杆沿出料方向做伸缩运动,并与第二推板固接;推料气缸为双程气缸,具有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推料气缸运行至第一行程时,第二推板前移并封盖进料口,第一推板及第二推板共同配合在内网罩的径向对其进行限位,推料气缸运行至第二行程时,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共同前移将内网罩推送至阀体。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滚筒阀内网罩的自动上料,内网罩通过震动盘的震动定向排列整齐,并进入直震轨道,在直震轨道的输送下由进料口进入第一推板的出料端,两块错位设置的推板配合双行程气缸能够同时满足上料装置的自动进料需求和自动出料需求,两块推板处于初始位置时,它们所形成错位缺口能够使进料口处于敞开状态,从而使直震轨道上的内网罩顺利进入第一推板的出料端;为避免推板在推送内网罩时,内网罩由于进料口的存在而发生径向的位移和脱落,影响装配精度,在上料前,推料气缸先沿出料方向运行至第一行程,带动第二推板前移并封盖进料口,从而使第一推板及第二推板共同配合对内网罩的径向进行限位;然后推料气缸再沿出料方向运行至第二行程,带动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共同前移将内网罩推送至阀体,以有效提高内网罩的装配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板为具有弧形缺口的中空圆柱形,所述弧形缺口沿出料方向贯穿设置,第二推板为与弧形缺口配合的弧形板,第二推板嵌装于弧形缺口中,并能够在推料气缸的作用下沿出料方向往复滑动。两个推板采用上述结构,方便加工装配,配合可靠,并能配合内网罩的形状在内网罩的径向对其进行限位,无需再另行装配限位装置,进料口、出料口也可由其自身结构形成,无需再另行开设。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推板靠近受力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杆垂直穿插于第一隔板,并与第一隔板固接。第一隔板的设置使推料气缸与第二推板的连接更为可靠,并能保证推料气缸对第二推板施加的力沿出料方向进行。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板的靠近受力端的一侧具有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中央成型有一凸块,所述凸块朝向第二推板延伸。凸块的设置能够为第二推板提供一个可靠的施力位,从而使第二推板能够推动第一推板一起前移。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推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平行于第一隔板,并抵接于凸块的前方。第二隔板的设置能够使第二推板在推料气缸的作用下回位时拉动第一隔板一起回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板的侧方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对第一推板沿出料方向的往复运动进行导向。导向装置的设置可保证第一推板在推料气缸的作用下沿出料方向运动时不发生偏移,从而提高内网罩的装配精度。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有滑块的滑板及设有滑轨的固定板,所述滑板固接于第一推板,所述固定板固接于机架,滑块与滑轨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口的前方设置有一阻挡气缸,阻挡气缸的活塞杆竖向运动,其运动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以对内网罩在出料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和让位。阻挡气缸的设置能够在内网罩进入出料端时,以及第二推板前移时对内网罩进行限位,避免其从出料端滑出。作为优选,所述阻挡气缸的活塞杆上部靠近出料口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以上设置能够使活塞杆更可靠的对内网罩进行限位。作为优选,所述直震轨道为一槽型轨道,具有一槽底和两个槽壁,两个槽壁相互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间距与内网罩的轴向高度相匹配。以上设置能够保证内网罩以定向排序的状态进入进料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震动盘、直震轨道、上料装置的配合能够实现内网罩的自动上料装配,装配效率高,装配精度有保障;上料装置结构紧凑合理,两块错位设置的推板配合双行程气缸能够同时满足上料装置的自动进料需求和自动出料需求;两块推板结构简单,配合可靠,能够在完成自动上料的同时,对内网罩进行径向限位,保证内网罩的装配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直震轨道与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料装置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推料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推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二推板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推板11;第二推板12;推料气缸13;进料口14;出料口15;第一隔板121;第二隔板122;凸块111;滑板16;滑块17;滑轨18;固定板19;直震轨道20;槽壁21;盖板22;直线震动器23;震动盘30;内网罩40;阻挡气缸50;到位检测光纤6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参见图1-7,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震动盘30、直震轨道20及上料装置,内网罩40先在振动盘的震动下定向排列整齐,然后进入直震轨道20,直震轨道20在直线震动器23的作用下将内网罩40送至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推料组件和推料气缸13,推料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出料端和受力端,所述出料端具有容纳内网罩40的保持部,保持部设有进料口14和出料口15,内网罩40由进料口14进入保持部,并由出料口15送出,进料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直震轨道20长度方向沿进料方向布置,并与进料口14连通,以上设置能够保证整个上料机构连续上料,提高装配效率;为保证内网罩40以准确的姿态进入进料端,直震轨道20为一槽型轨道,具有一槽底和两个槽壁21,两个槽壁21相互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间距与内网罩40的轴向高度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内网罩40为一开口端具有凸沿的柱状体,其以横卧的姿态进入进料端,且开口端朝向出料口15;为避免内网罩40在直震轨道20里振动前移时脱离轨道,直震轨道20的上方加盖有盖板22。推料组件由两块沿出料方向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组成,所述出料端位于第一推板11,所述受力端位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震动盘(30)、直震轨道(20)及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推料组件和推料气缸(13),推料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出料端和受力端,所述出料端具有容纳内网罩(40)的保持部,保持部设有进料口(14)和出料口(15),内网罩(40)由进料口(14)进入保持部,并由出料口(15)送出,进料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所述直震轨道(20)沿进料方向设置并与进料口(14)连通;推料组件由两块沿出料方向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组成,所述出料端位于第一推板(11),所述受力端位于第二推板(12);两块推板沿出料方向错位设置,以使进料口(14)敞开;所述推料气缸(13)的活塞杆沿出料方向做伸缩运动,并与第二推板(12)固接;推料气缸(13)为双程气缸,具有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推料气缸(13)运行至第一行程时,第二推板(12)前移并封盖进料口(14),第一推板(11)及第二推板(12)共同配合在内网罩(40)的径向对其进行限位,推料气缸(13)运行至第二行程时,第一推板(11)与第二推板(12)共同前移将内网罩(40)推送至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震动盘(30)、直震轨道(20)及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推料组件和推料气缸(13),推料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出料端和受力端,所述出料端具有容纳内网罩(40)的保持部,保持部设有进料口(14)和出料口(15),内网罩(40)由进料口(14)进入保持部,并由出料口(15)送出,进料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所述直震轨道(20)沿进料方向设置并与进料口(14)连通;推料组件由两块沿出料方向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组成,所述出料端位于第一推板(11),所述受力端位于第二推板(12);两块推板沿出料方向错位设置,以使进料口(14)敞开;所述推料气缸(13)的活塞杆沿出料方向做伸缩运动,并与第二推板(12)固接;推料气缸(13)为双程气缸,具有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推料气缸(13)运行至第一行程时,第二推板(12)前移并封盖进料口(14),第一推板(11)及第二推板(12)共同配合在内网罩(40)的径向对其进行限位,推料气缸(13)运行至第二行程时,第一推板(11)与第二推板(12)共同前移将内网罩(40)推送至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11)为具有弧形缺口的中空圆柱形,所述弧形缺口沿出料方向贯穿设置,第二推板(12)为与弧形缺口配合的弧形板,第二推板(12)嵌装于弧形缺口中,并能够在推料气缸(13)的作用下沿出料方向往复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筒阀内网罩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板(12)靠近受力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板(121),所述推料气缸(13)的活塞杆垂直穿插于第一隔板(121),并与第一隔板(121)固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景平,姜斌,贾路伟,朱明华,陈世英,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弘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