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32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25
一种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上开设有下落通道,所述的主体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下落通道上方的缠绕机构;所述主体的下方还设有升降台;所述主体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摆放槽对应的压块;套环时,首先将金属带一端固定在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外缘,然后通过缠绕机构缠绕外圈金属带,然后基本型沿衔接通道和下落通道下落,之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上升,直至将拱起的外环压平,从而使外环套在基本型上,完成套环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基本型外圈金属带的自动缠绕,同时可实现外环的自动套接。

Winding pad automatic r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缠绕垫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缠绕垫的基本型由钢带和柔性石墨带交替卷绕而成,基本型的最外若干圈为钢带圈。在进行外环和基本型的装配时,在现有技术中都是采用手工进行装配,效率十分低下,而且采用手工装配时候需要握紧基本型和外环,十分费力而且伤手。CN104191193B公开了一种专门用于对缠绕垫外环和基本型进行装配的装置,但是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基本型的外圈钢带还是无法实现自动卷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缠绕垫套环方式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既可实现基本型外圈钢带的自动缠绕,又可实现自动套外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上开设有下落通道,所述的主体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下落通道上方的缠绕机构;所述的缠绕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转台,所述的转台与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转台具有与所述的下落通道对应且相衔接的衔接通道,所述的转台内设有用于定位基本型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正对,第一弹性件的头部和第二弹性件的头部伸入所述的衔接通道中,第一弹性件的前端面设有内第一内凹槽,第二弹性件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内凹槽;所述主体的下方还设有升降台,所述的升降台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升降台上设有与所述的下落通道正对的略微下凹的承接槽,围绕所述的承接槽设有用于承接外环的摆放槽;所述主体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摆放槽对应的压块;套环时,首先将金属带一端固定在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外缘,然后将其置于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将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夹住,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的外缘位于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弹性件的第二内凹槽中;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启动后带动转台转动,转动的转台带动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转动,从而将金属带缠绕在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上;金属带缠绕至规定圈数后,将其剪断从而形成完整的基本型,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松开,使基本型沿衔接通道和下落通道下落至承接槽,同时在摆放槽上摆放有变形的外环,该变形的外环拱起;之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上升,直至压块压住变形的外环并将拱起的外环压平,从而使外环套在基本型上,完成套环工作。进一步,所述的转台通过轴承设于所述主体的上端。进一步,所述的转台内设有第一往复腔和第二往复腔;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往复头,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的第一往复腔中且顶住所述第一往复头的尾部,所述第一往复头的头部伸入所述的衔接通道中;所述的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往复头,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的第二往复腔中且顶住所述第二往复头的尾部,所述第二往复头的头部伸入所述的衔接通道中。进一步,所述衔接通道的上端具有斜面,从而使衔接通道的上端呈敞口的喇叭形。进一步,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为液压缸。进一步,所述的升降台设于升降板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升降板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导柱,所述的升降板穿设在所述的导柱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基本型外圈金属带的自动缠绕,同时可实现外环的自动套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分具有放置基本型和变形的外环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图3、图4,一种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包括主体1,所述的主体1上开设有下落通道2,所述的主体1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下落通道2上方的缠绕机构。所述的缠绕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转台3,所述的转台3与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转台3具有与所述的下落通道2对应且相衔接的衔接通道4,所述的转台3内设有用于定位基本型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正对,第一弹性件的头部和第二弹性件的头部伸入所述的衔接通道4中,第一弹性件的前端面设有内第一内凹槽,第二弹性件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内凹槽。所述主体1的下方还设有升降台5,所述的升降台5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升降台5上设有与所述的下落通道2正对的略微下凹的承接槽6,围绕所述的承接槽6设有用于承接外环7的摆放槽8。所述主体1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摆放槽8对应的压块9。套环时,首先将金属带一端固定在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10外缘,然后将其置于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将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10夹住,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10的外缘位于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弹性件的第二内凹槽中,由于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10的外缘呈现外凸的V形,因此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也呈V形,以与工件相适应。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启动后带动转台3转动,转动的转台3带动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10转动,从而将金属带缠绕在未缠绕外圈金属带的基本型上。金属带缠绕至规定圈数后,将其剪断从而形成完整的基本型,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松开,使基本型沿衔接通道4和下落通道2下落至承接槽6,同时在摆放槽8上摆放有变形的外环7,该变形的外环7拱起。承接槽6是略微下凹的槽,基本型落入承接槽6中后,只有极小部分陷入承接槽6中,以使得基本型可与外环顺利结合。之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5上升,直至压块9压住变形的外环7并将拱起的外环压平,从而使外环套在基本型上,完成套环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台3通过轴承12设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通过轴承12来实现转台3的转动,使转台3的旋转更顺畅。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台3内设有第一往复腔和第二往复腔;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13和第一往复头14,所述的第一弹簧13位于所述的第一往复腔中且顶住所述第一往复头14的尾部,所述第一往复头14的头部伸入所述的衔接通道4中;所述的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15和第二往复头16,所述的第二弹簧15位于所述的第二往复腔中且顶住所述第二往复头16的尾部,所述第二往复头16的头部伸入所述的衔接通道4中。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通道4的上端具有斜面17,从而使衔接通道4的上端呈敞口的喇叭形,这种敞口的喇叭形的开口,使得转台3在转动时,金属带得到引导,更易被缠绕在基本型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为液压缸18,所述的升降台3设于升降板19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升降板19连接,还包括导柱20,所述的升降板19穿设在所述的导柱20上,导柱20对升降板19的升降形成导向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上开设有下落通道,所述的主体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下落通道上方的缠绕机构;/n所述的缠绕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转台,所述的转台与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转台具有与所述的下落通道对应且相衔接的衔接通道,所述的转台内设有用于定位基本型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正对,第一弹性件的头部和第二弹性件的头部伸入所述的衔接通道中,第一弹性件的前端面设有内第一内凹槽,第二弹性件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内凹槽;/n所述主体的下方还设有升降台,所述的升降台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升降台上设有与所述的下落通道正对的略微下凹的承接槽,围绕所述的承接槽设有用于承接外环的摆放槽;/n所述主体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摆放槽对应的压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上开设有下落通道,所述的主体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下落通道上方的缠绕机构;
所述的缠绕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转台,所述的转台与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转台具有与所述的下落通道对应且相衔接的衔接通道,所述的转台内设有用于定位基本型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正对,第一弹性件的头部和第二弹性件的头部伸入所述的衔接通道中,第一弹性件的前端面设有内第一内凹槽,第二弹性件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内凹槽;
所述主体的下方还设有升降台,所述的升降台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升降台上设有与所述的下落通道正对的略微下凹的承接槽,围绕所述的承接槽设有用于承接外环的摆放槽;
所述主体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摆放槽对应的压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台通过轴承设于所述主体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垫全自动套环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绍焕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恒立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