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松专利>正文

制冷工质提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22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冷工质提纯装置,含有工质储藏罐、加热器、工质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主机机壳(2)是一个胶囊型的直立密闭壳体,其内腔中部设置有绝热隔板(11),它将内腔分隔为上(10)、下(8)两室;绝热隔板(11)中心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绝热导管(3),它将上下两个分隔的空腔连通为一体;上室中心的绝热导管(3)外围设置有冷却盘管(9),工质出口阀(4)设置在上室(10)的下部的壳体上;加热器(5)设置在下室(8)的下部,工质进口阀(6)设置在下室(8)上部的壳体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具体来说属于一种对制冷工质进行提纯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型制冷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所使用的制冷工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被制冷设备中的润滑油、水分和金属粉末等杂质所污染,被污染的制冷工质会使设备的故障率增高,影响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制冷设备使用效果。所以有必要阶段性地对制冷工质进行提纯。现有的提纯技术一般采用热力学中的逆卡诺循环的原理来对工质进行提纯,比较先进的有图5所示的一系列设备所组成的提纯系统。该系统中动件多,易损件多;虚线方框中的设备检修、拆卸和安装都比较繁琐,工作量较大;由于该制冷工质储罐为卧式,聚集在其顶部的不凝性气体不易排除,沉积在其底部的润滑油、水分和金属粉末等杂质亦难以清除;特别是系统中采用的压缩机中的润滑油必然对已提纯的制冷工质产生二次污染,因为润滑油与制冷工质是充分互溶的,所以二次污染的润滑油根本无法清除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工质提纯装置,它可以不产生二次污染,能方便地排除不凝性气体与杂质,而且维修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冷工质提纯装置的主机机壳是一个胶囊型的直立密闭壳体,其内腔中部设置有绝热隔板,它将内腔分隔为上、下两室;绝热隔板中心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绝热导管,它将两个分隔的室连通为一体;上室中心的绝热导管外围设置有冷却盘管,工质出口阀设置在上室的下部壳体上;加热器设置在下室的下部,工质进口阀设置在下室的上部壳体上。所述的上室的顶部设置有放空阀,它可以方便地将不凝性气体放出,下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它可以方便地将沉积在底部的杂质排出。所述的加热器是功率可调的,它是电加热器、蒸气加热器、油汀加热器、或其它的能够密闭在制冷工质中的加热器。所述的机壳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本技术由于没有采用压缩机,所以它不存在润滑油二次污染的可能。由于采用了立式结构,很容易排除聚集在装置顶部的不凝性气体,也很容易清除沉积在装置底部的润滑油、水分和金属粉末等杂质。本技术的可动件、易损件少,维护保养方便。本装置将制冷工质储罐与提纯容器合为一体,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安装,稳定性高。本装置采用功率可调的加热器,制冷工质对应的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也是可调的,应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采用的正卡诺循环状态示意图; 附图3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逆卡诺循环状态示意图;附图4为现有技术的制冷工质提纯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放空阀;2——机壳;3——绝热导管;4——出液阀(工质排出阀);5——加热器;6——供液阀(工质加入阀);7——排污阀;8——高压区(下室);9——冷却盘管;10——低压区(上室);11——绝热隔板;12——风冷式冷凝器;13——节流阀;14——制冷工质储罐;15——加热装置;16——制冷机组;17——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原理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任何对应的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下,润滑油、水分和金属粉末等杂质的沸点比任何制冷工质的沸点都高出很多,利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分馏除去制冷工质中的杂质。在本技术中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装置中的冷却盘管9中的冷却水进出口与原有的制冷系统中的冷却水系统或冷冻水系统相连接。将需要提纯的制冷工质由供液阀6送入提纯装置内,开启加热器(工质不同,功率不同),将液态的工质加热到高温高压的饱和液态(如附图3中过程1-2),经过汽-液两相,最后加热到饱和汽态(如附图3中过程2-3),饱和汽体经绝热导管3进入到低压区(即上室10)中,变成低温低压的汽-液两相(如附图3中过程3-4),由于冷却盘管的冷却,工质又冷却到液态(如附图3中过程4-1);已经提纯的工质由出液阀4排出本装置进入原系统。聚集在装置顶部的不凝性气体电放空阀1放出,沉积在装置底部的杂质经由排污阀7排除。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工质提纯装置,含有工质储藏罐、加热器、工质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主机机壳(2)是一个胶囊型的直立密闭壳体,其内腔中部设置有绝热隔板(11),它将内腔分隔为上(10)、下(8)两室;绝热隔板(11)中心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绝热导管(3),它将上下两个分隔的空腔连通为一体;上室中心的绝热导管(3)外围设置有冷却盘管(9),工质出口阀(4)设置在上室(10)的下部的壳体上;加热器(5)设置在下室(8)的下部,工质进口阀(6)设置在下室(8)上部的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室(10)的顶部设置有放空阀(1),下室(8)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5)是功率可调的,它是电加热器、蒸气加热器、油汀加热器、或其它的能够密闭在制冷工质中的加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工质提纯装置,属于制冷设备
制冷工质提纯装置的主机机壳是一个胶囊型的直立密闭壳体,其内腔中部设置有绝热隔板,它将内腔分隔为上、下两室;绝热隔板中心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绝热导管,它将两个分隔的室连通为一体;上室中心的绝热导管外围设置有冷却盘管,工质出口阀设置在上室的下部壳体上;加热器设置在下室的下部,工质进口阀设置在下室的上部壳体上。上室的顶部设置有放空阀,下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本技术没有润滑油二次污染,容易排除不凝性气体和杂质。本技术维护保养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安装,稳定性高。本装置采用功率可调的加热器,应用范围广泛。文档编号F25B43/00GK2608917SQ03235469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4日专利技术者王松 申请人:王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王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