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大直径(直径大于1米)、大高度(高度大于2米)薄壁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应用范围,大直径薄壁件在生产中需要向其内部装配圆筒形、外直径仅比薄壁件略小的木质待装配件,由于薄壁件尺寸大、圆度不十分规则,装配过程中如何装配力方向倾斜过大,待装配件可能会涨破薄壁件的外壁,并且由于大直径薄壁件的高度也较高,当采用垂直装配方法时,要求的装配场地的高度超过4米。目前在装配过程中主要采用地面、人工找正的装配方式,存在装配效率低、工序耗时长的问题,无法满足批量工业化生产的需求。目前的薄壁件装配方法,如中国专利文献库公开的《适用于薄壁件轴和端面装夹的夹具》(授权专利号:ZL201610773512.0)、《轴向与内压复合载荷作用下薄管专用夹具》(授权专利号:ZL201510934217.4),均针对薄壁件的特点进行了专门的装配工装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大直径、大高度薄壁件而言,上述公开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升降部分、地上升降部分和地上支撑运动部分;所述地上升降部分设于所述地下升降部分之上,所述地上支撑运动部分用于支撑与配合所述地上升降部分;所述地上升降部分包括驱动机构、压载脱出机构(6);/n所述地下升降部分运动时能够将大直径薄壁件(16)的上表面从地面下降至地下,所述地上升降部分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压载脱出机构(6)与待装配工件(17)一起在大直径薄壁件(16)内部相对运动,将待装配工件(17)填入大直径薄壁件(16)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升降部分、地上升降部分和地上支撑运动部分;所述地上升降部分设于所述地下升降部分之上,所述地上支撑运动部分用于支撑与配合所述地上升降部分;所述地上升降部分包括驱动机构、压载脱出机构(6);
所述地下升降部分运动时能够将大直径薄壁件(16)的上表面从地面下降至地下,所述地上升降部分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压载脱出机构(6)与待装配工件(17)一起在大直径薄壁件(16)内部相对运动,将待装配工件(17)填入大直径薄壁件(16)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升降部分还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1)、丝杠(2)、导向杆(3)、螺母升降台(5),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机(10),所述电机(10)与蜗轮蜗杆减速器(1)连接,蜗轮蜗杆减速器(1)与丝杠(2)连接,丝杠(2)、导向杆(3)套在螺母升降台(5)上,螺母升降台(5)可沿丝杠(2)上下运动,压载脱出机构(6)固定连接在螺母升降台(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升降台(5)与丝杠(2)通过滚珠丝杠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脱出机构(6)设有四个突触,其突触下端面与待装配工件(17)上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升降台(5)与压载脱出机构(6)通过球面滑动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滑动轴承包括外环(18)和内环(21),所述外环(18)和内环(21)之间为滑动接触面(19),所述外环(18)侧部靠近内环(21)处设有密封环(20),所述内环(21)内侧壁设有润滑槽(23);还包括润滑孔(22),所述润滑孔(22)贯穿所述外环(18)和内环(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薄壁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支撑运动部分包括A型架(4)、爬梯(11)、导轨(8)、滑轮(13),所述丝杠(2)和导向杆(3)均固定在A型架(4)的内侧,爬梯(11)固定在A型架(4)外侧上部,滑轮(13)安装于A型架(4)的底部并可沿导轨(8)前后移动,A型架(4)通过滑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张连新,孙鹏飞,刘维新,于长志,曹宇,肖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