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板压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79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板压型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下两侧的上辊和下辊,在上辊和下辊之间留有用于板材通过的空隙,上辊的表面设有凹陷的图形纹印;在机架的两侧各设有一组轴承固定架,在机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轴承与下辊对应连接;下辊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齿轮,在上辊的同侧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操作,体积小、成本低,由一个驱动机构带动下辊和上辊同步转动,能够保证上辊压力均匀,保证薄板压型的平整度,印出的花纹形状规格一致。

A thin plate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板压型机
本技术涉及金属板材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薄板压型机。
技术介绍
在金属板材的生产过程中,有些板材需要在表面压设花纹纹印,一些大型的金属板材生产企业通常使用全套的生产、压型、切割设备,这样的全套生产设备成本太高、占地面积太大,不适合在一些小型的金属板材生产企业中应用,小型的金属板材生产企业通常用一些结构简单的压型设备,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性高,存在压型平整度不高、不均匀、规格不统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板压型机,压型平整度高、压力均匀、压出的花纹形状规格统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薄板压型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下方的下辊和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方的上辊,在所述工作台上位于下辊上方的位置设有开槽,使所述下辊的顶部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齐平,在所述上辊和下辊之间留有用于板材通过的空隙,所述上辊的表面设有凹陷的图形纹印;所述上辊和下辊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在轴承外部设有轴承座;在所述机架的两侧各设有一组轴承固定架,所述轴承固定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在两个立柱之间形成竖向的轴承导槽,所述下辊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两侧所述轴承导槽的底部,上辊轴承座设置在下辊轴承座的上方;在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轴承与所述下辊对应连接;所述下辊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齿轮,在所述上辊的同侧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电机带动下辊转动,下辊另一端连接的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上辊也转动,待加工的金属薄板从工作台上上辊和下辊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上辊表面的凹陷图形纹印被印在薄板的上表面。优选的,在所述下辊轴承和上辊轴承之间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固定在所述上辊轴承座下端面,所述支撑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下辊轴承座上端面。优选的,在两个轴承固定架上均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个立柱上方的压板、设置在所述压板上的丝杠顶座,以及穿过所述丝杠顶座和压板的丝杠,所述丝杠底端压接在所述上辊轴承座的顶部,所述丝杠顶部设有转动手柄。通过设置支撑弹簧和调节装置,可以调整上辊与下辊之间距离,以适应不同厚度的薄板,通过拧动丝杆,可以调节上辊两端轴承座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小于等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高的1/2。以保证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在不影响齿轮传动的范围内调节上辊和下辊之间的距离,最小距离是两个齿轮完全啮合的状态(齿高完全重合),最大距离是从动齿轮的1/2齿高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并选择合适齿高和形状的齿轮作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即可实现上述功能。优选的,所述机架由槽钢焊接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薄板压型机结构合理、便于操作,由一个驱动机构带动下辊和上辊同步转动,能够保证上辊压力均匀,保证薄板压型的平整度,印出的花纹形状规格一致;对于工作人员的手动操作依赖性低,能够提高薄板压型工序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调节装置来调整上辊和下辊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厚度的薄板,本技术体积小、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小型的金属板材加工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薄板压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薄板压型机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薄板压型机的侧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机架,2工作台,3下辊,4上辊,5上辊轴承,6上辊轴承座;7下辊轴承,8下辊轴承座,9立柱,10驱动电机,11联轴器,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支撑弹簧,15压板,16丝杠,17转动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下列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薄板压型机,参见图1-图3,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工作台2,设置在工作台2下方的下辊3和设置在工作台2上方的上辊4,在工作台2上位于下辊3上方的位置设有开槽,使下辊3的顶部与工作台2的台面齐平,在上辊4和下辊3之间留有用于金属板材通过的空隙,上辊4的表面设有凹陷的图形纹印。上辊4和下辊3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在轴承外部设有轴承座;在机架1的两侧各设有一组轴承固定架,轴承固定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9,在两个立柱9之间形成竖向的轴承导槽,两端的下辊轴承座8固定在两侧轴承导槽的底部,两端上辊轴承座6设置在下辊轴承座8的上方;在下辊轴承7和上辊轴承5之间设有支撑弹簧14,支撑弹簧14的顶端固定在上辊轴承座6下端面,支撑弹簧14的底端固定在下辊轴承座8上端面。在两个轴承固定架上均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个立柱9上方的压板15、设置在压板15上的丝杠顶座,以及穿过丝杠顶座和压板的丝杠16,丝杠16底端压接在上辊轴承座6的顶部,丝杠16顶部设有转动手柄17。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小于等于从动齿轮13的齿高的1/2。在机架1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和轴承与下辊3对应连接;下辊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齿轮12,在上辊4的同侧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齿轮13,主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3相啮合。其中,机架1由槽钢焊接而成。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本技术薄板压型机的具体工作方式为: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下辊转动,下辊另一端的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上辊也转动,将待加工的金属薄板放置在工作台上上辊和下辊之间的间隙内,在上辊和下辊转动过程中,带动薄板从上辊和下辊之间通过,上辊表面所带的纹印被印在薄板上。对于不同厚度的薄板,可以通过两侧的调节装置来调整上辊和下辊之间的距离,通过向下转动丝杠,将上辊轴承座下压,即可减小上辊和下辊之间的距离;通过向上转动丝杠,上辊轴承座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即可增大上辊和下辊之间的距离,如此就可适应不同厚度的薄板,但是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要限制在保证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始终保持啮合状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选择适合齿高和形状的齿轮来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体积小、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小型的金属板材加工领域。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或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板压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下方的下辊和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方的上辊,在所述工作台上位于下辊上方的位置设有开槽,使所述下辊的顶部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齐平,在所述上辊和下辊之间留有用于板材通过的空隙,所述上辊的表面设有凹陷的图形纹印;/n所述上辊和下辊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在轴承外部设有轴承座;在所述机架的两侧各设有一组轴承固定架,所述轴承固定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在两个立柱之间形成竖向的轴承导槽,所述下辊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两侧所述轴承导槽的底部,上辊轴承座设置在下辊轴承座的上方;/n在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轴承与所述下辊对应连接;所述下辊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齿轮,在所述上辊的同侧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板压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下方的下辊和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方的上辊,在所述工作台上位于下辊上方的位置设有开槽,使所述下辊的顶部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齐平,在所述上辊和下辊之间留有用于板材通过的空隙,所述上辊的表面设有凹陷的图形纹印;
所述上辊和下辊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在轴承外部设有轴承座;在所述机架的两侧各设有一组轴承固定架,所述轴承固定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在两个立柱之间形成竖向的轴承导槽,所述下辊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两侧所述轴承导槽的底部,上辊轴承座设置在下辊轴承座的上方;
在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轴承与所述下辊对应连接;所述下辊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齿轮,在所述上辊的同侧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吉伟刘朝胜刘珊珊刘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鑫盛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