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介质分流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29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介质分流箱,包括壳体,壳体内部水平设有隔板,隔板侧端与壳体内壁固定,壳体内部通过隔板上下分成暂存腔和分流腔,在壳体顶部设有进介口,进介口与暂存腔连通,在隔板底部中间设有出介软管,出介软管与暂存腔连通,在进介口底部连通固定有罩体,在罩体下方设有接介斗,接介斗与出介软管连通固定;在分流腔内部设有电液推杆,电液推杆的机身穿过壳体侧壁并置于壳体外部,电液推杆的伸缩杆顶端固定有套筒,套筒套设在出介软管上;在分流腔内部中间竖向设有与壳体底部固定的分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通过罩体和接介斗的聚拢作用,使通过出介软管的合格介质的量稳定,精确控制分流的量,提升煤矿回收的效率。

A new type of medium shunt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介质分流箱
:本技术涉及选煤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介质分流箱。
技术介绍
:在现代选煤厂生产过程之中,合格介质分流是选煤矿工艺的一个环节,所以介质分流箱是介质选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施,对选煤矿系统非常重要。现有分流箱的分流原理为,通过电液推杆带动抱箍横向移动,抱箍调节合介软管的出口横向偏移,当合介软管的出口偏移至混料桶出口上方时,合格介质进入混料桶,当合介软管的出口偏移至稀介桶出口上方时,合格介质进入稀介桶,实现分流。该分流箱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因为合格介质在进入合介软管前较分散,导致合格介质通过合介软管的量时大时小,分流进混料桶或稀介桶的量不能精确控制,造成混料桶和稀介桶内的合格介质的比例不准,影响后续的选煤生产,降低煤矿回收的效率;2、由于合介软管是软管,在通过抱箍频繁拉动过程中极易造成磨损,造成泄漏,需要经常更换,而且由于分流箱空间狭小,合介软管更换起来十分不便,降低更换时间,影响分流,导致后续的选煤生产停滞,降低选煤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介质分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水平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侧端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所述壳体内部通过所述隔板上下分成暂存腔和分流腔,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介口,所述进介口与所述暂存腔连通,在所述隔板底部中间设有出介软管,所述出介软管与所述暂存腔连通,在所述进介口底部连通固定有罩体,在所述罩体下方设有接介斗,所述接介斗与所述出介软管连通固定;在所述分流腔内部设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机身穿过所述壳体侧壁并置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杆顶端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出介软管上;在所述分流腔内部中间竖向设有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的分流板,在所述分流板两侧的所述壳体底部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介质分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水平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侧端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所述壳体内部通过所述隔板上下分成暂存腔和分流腔,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介口,所述进介口与所述暂存腔连通,在所述隔板底部中间设有出介软管,所述出介软管与所述暂存腔连通,在所述进介口底部连通固定有罩体,在所述罩体下方设有接介斗,所述接介斗与所述出介软管连通固定;在所述分流腔内部设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机身穿过所述壳体侧壁并置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杆顶端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出介软管上;在所述分流腔内部中间竖向设有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的分流板,在所述分流板两侧的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奎魏吉峰郝赫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